浅谈新冠疫苗的接种技巧及受种者的心理护理

2022-03-18 00:56黄卫华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4期

黄卫华

摘要:目的 总结新冠疫苗的接种技巧和受种者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21.01-2021.12于本院接种新冠疫苗的200例受种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新冠疫苗接种技巧和心理护理,观察所有受种者的接种完成率、接种期间焦虑及抵触情绪出现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200例受种者均顺利完成疫苗接种工作,接种完成率为100.00%;仅1例出现焦虑情绪,1例出现抵触情绪,发生率为1.00%;198例受种者对接种工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9.00%。结论 接种新冠疫苗期间需要医护人员掌握好接种技巧,并做好受种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才能使其顺利完成疫苗接种。

关键词:新冠疫苗;接种技巧;受种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4--0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2019年末发生的与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有关得到疾病,病毒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且有聚集发病的现象,传播途径以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1]。当前,新冠肺炎暂无特效的治疗方式,按时规范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2]。注射疫苗时出现的疼痛和刺激能引起应激反应,若机体缺乏对应激反应的适应能力会引发生理失调。受种者疼痛与焦虑、抵触等不良情绪之间密切相关,常伴随呼吸及心跳加快,血压波动等现象,可能会影响到注射工作进行[3]。因此,需要护士在接种疫苗期间做好受种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本文就新冠疫苗接种技巧和受种者心理护理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01-2021.12于本院接种新冠疫苗的200例受种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8例,女82例;年龄18-60岁,均值(30.48±5.26)岁。纳入标准:(1)均于本院开展新冠疫苗接种。(2)年龄18-60岁。(3)具备正常的認知能力。(4)取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疫苗接种禁忌症者。(2)存在认知障碍、意识障碍或者严重精神病等无法配合研究者。(3)拒绝参与研究者。

1.2方法

所有受种者实施新冠疫苗接种技巧和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新冠疫苗接种技巧:①接种前:接种前告知受种者有关注意事项,指导其注意休息,避免空腹接种,尽量穿宽松衣物,携带好身份证件和手机,佩戴口罩;掌握受种者的机体健康状态,做好受种人群筛查,要求受种者按照接种点标识有序排队,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向医生主动提供自身健康状况以及用药情况和药物过敏史;对育龄妇女需询问其是否怀孕,对无接种禁忌症者,应指导其入室填写和签署接种知情同意书,进行信息录入,受种者是否符合接种条件需在登记区再次核对;备好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和设备,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使用。②接种中:维护好接种秩序,避免喧闹影响情绪。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要求穿戴好一次性帽子、医用外科口罩,隔离衣,乳胶手套等,接种区疫苗采取全程冷链管理,疫苗保存于2-8°C冷链冰箱中,需要接种时,让疫苗回温至20-25℃左右,以降低受种者因疫苗液体的冷刺激而增加疼痛感。医护人员再次核对受种者信息,严格做好无菌操作和三查七对一验证;配药选择5号针头1毫升注射器,嘱受种者对接种侧手臂呈手掌叉腰姿势,使其注射部位成放松状态,并充分暴露接种部位,用75%酒精规范消毒接种部位,待干后,在上臂三角肌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位置肌内注射,注意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开发炎、感染化脓、硬疤痕及患皮肤病处;注射前需充分摇匀,严格采取一人一针一管的原则,注射后医护人员需用75%酒精或者用免洗手消毒液擦拭自己的双手后方可进入下一个操作。③接种后:接种后受种者留观30min,将止血棉签丢入套有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的医疗垃圾桶内,未出现不良反应才能从出口离开。告知受种者接种后3天至1周不宜饮酒;针眼部位使用干棉签按压几秒至1分钟,保持注射部位干燥,接种后4-6小时内不宜洗澡,1周内不宜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增加饮水量,不宜剧烈运动,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若出现持续发热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对于未能按照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2)心理护理:①布置注射环境:接种室需确保宽敞且明亮,地面与墙面能采取暖色调,于室内墙壁上适当张贴一些图画,放置一些读物在书架中,以缓解受种者对环境的陌生感和不安心理。②受种者心理护理:a.护士需要面带微笑,确保衣着整洁和仪表端庄大方,热情接待注射室中的每位受种者,主动和受种者进行交流沟通,给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谈话期间多采取鼓励性语言;通过表情与眼神等暗示性方法,使受种者感受到护士的情绪改变,同时自觉调节自身的行为特征。b.注射过程中,做好受种者的面部表情观察,指导其往别处看,结合年龄和性别和职业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说些简短的话题,以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的情绪,在受种者看往别处和把他(她)带入聊话题的一瞬间进针,进针时医务人员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绷紧注射部位的皮肤,快速进针,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推注液体,注射完毕快速拔针;对于极少数不合作者能经躯体制动完成疫苗接种,护士在接种过程中禁止采取训斥性语言与粗暴态度,得做指导,应采取讲道理的方式,给其讲解疫苗接种的益处,同时予以正确引导;c.注射时动作需轻柔,手法应稳,减少受种者的恐惧心理和疼痛感。d.接种后适当予以肯定,嘱其到观察区观察30分钟无异常后方可从出口离开,给其说明接种后的注意事项等。

2 结果

200例接种者均顺利完成疫苗接种工作,接种完成率为100.00%(200/200);仅1例出现焦虑情绪,1例出现抵触情绪,发生率为1.00%(2/200);198例受种者对接种工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9.00%(198/200)。

3 讨论

接种新冠疫苗是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一项重要手段,但其属于一种创伤性操作,会使受种者产生疼痛感,再加上受种者对疫苗接种不了解甚至存在错误认知,常常出现恐惧、焦虑以及抵触等负面情绪,导致疫苗注射工作无法顺利结束[4-5]。接种者不配合行为会影响其自身疾病预防,并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医务人员实施疫苗接种技巧、积极开展有效心理护理十分必要。

接种新冠疫苗期间,需要医护人员掌握良好的接种技巧,做好接种前筛查及准备工作,接种期间严格依据规程开展操作,做好信息核对,同时接种后应留观,无不良反应才能离开,并做好接种后的健康宣教工作,要求受种者按时前往医院完成后续剂次接种。心理护理是指经心理学知识和技巧、行为、态度、表情和语言等影响患者心理,改善其不利于治疗工作开展的各项行为。董桂凤[6]发现,接种疫苗期间做好心理护理能缓解受种者不良应激反应,提升其配合度。本次研究发现,200例受种者均顺利完成疫苗接种工作,接种完成率达到100.00%;仅1例出现焦虑情绪,1例出现抵触情绪,发生率为1.00%;198例受种者对接种工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9.00%。说明接种新冠疫苗期间开展心理护理能防止接种期间受种者各类不良情绪产生,使其顺利并满意地完成整个疫苗接种工作。本次研究中将新冠疫苗接种技巧贯穿于整个疫苗接种过程中,并结合受种者年龄、性格进行心理护理,经语言鼓励、非语言沟通和转移注意力等多种方式干预,能获取良好效果,使受种者主动积极配合疫苗注射,防止负面情绪产生,确保注射工作顺利完成。

4 结语

新冠疫苗接种是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一项有效措施,受种者因缺乏对疫苗接种的认知、畏惧接种时的疼痛感,易出现各类负面情绪,影响到接种工作进行。因此,接种疫苗期间需要医护人员掌握好接种技巧,并做好受种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才能使其顺利完成疫苗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春霞.护理指引在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20):174,176.

[2]孫晨,何秋霞,高燕,等.现有病毒疫苗用于防治新冠肺炎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科学,2020,33(2):1-11.

[3]陈宝,陈颖妹,韩花桂,等.海口市门诊患者新冠疫苗接种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10):736-739,770.

[4]吴国伟,邓霆,张曼琪,等.新冠疫苗接种态度及其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3):622-625.

[5]郑宇,罗月,任建兰,等.泸州市重点人群新冠疫苗犹豫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21,31(5):454-458.

[6]董桂凤.心理护理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2):42.

130250118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