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服务模式促进脑瘤还珠术后恢复自理能力的效果观察

2022-03-18 01:18李德伟 赵传静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4期
关键词:脑瘤上肢下肢

李德伟 赵传静

摘要:目的:研究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服务模式,把其应用到脑瘤手术后患儿中,对其上肢功能独立性评估量表(FAM)评分、下肢FAM评分的作用、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21年10月,于医院术后转回我院并对其进行护理的脑瘤手术后患儿,共8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4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例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服务模式,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肢FAM评分、下肢FAM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对比更高,P<0.05。结论:在对脑瘤手术患儿进行护理期间,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服务模式,能够改善患儿上肢FAM评分、下肢FAM评分,能够给临床中脑瘤手术方面的护理给予更多的参照,可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脑瘤手术;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服务模式;功能独立性评估量表;常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4--01

脑瘤临床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且该疾病会对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对脑瘤手术后患儿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服务模式,能够使其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这对于患儿自理能力的增强、生活质量的提升均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1]。本文主要研究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服务模式,把其应用到脑瘤手术后患儿中,对其上肢功能独立性评估量表(FAM)评分、下肢FAM评分的作用、效果:

1.基本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6年10月-2021年10月,于我医院术后转回我院并对其进行护理的脑瘤手术后患儿,共8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4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例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服务模式。对照组性别比例:男:女=3例:1例;年龄范围:7岁-16岁,均值在(11.20±2.13)岁。观察组性别比例:男:女=2例:2例;年龄范围:8岁-15岁,均值在(11.47±1.94)岁。经对比2组病人的基本资料,未见任何明显差异,可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儿的自我保护进行训练,对患儿就生活、饮食、用药、运动等进行教育与指导,随时对患儿的各项身体情况、生命体征等进行检测、观察,如果出现异常,需要马上进行处理。

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服务模式:(1)健康指导与教育:患儿在转回我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好与患儿及照料者间进行的沟通、交流,并应用各类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指导与教育,让患儿与其照料者对疾病具有更多的认知,并掌握到相关的事项、康复训练的各项流程与其目的等,提升患儿对于治疗的总依从性。(2)心理开导:因为脑瘤的病情十分复杂、严重,所以,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期间,其较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许多负性情绪,这会对之后的各项治疗给予许多影响。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增多与患儿、患儿照料者间进行交流、沟通,找出其负性情绪出现的相关原因,并据此制订出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开导方案,立即答复患儿与其照料者给予的各类疑惑,调节好其身心状态,以应对之后的各项治疗。(3)脑水肿期护理:部分患儿在手术结束后,会出现昏迷。对此,护理人员需要马上对患儿的肢体进行舒展,并保护好其各个肢体关节。(4)稳定期护理:患儿在手术结束后,各项身体情况、生命体征愈加平稳,由医院转回我院后,护理人员需要马上对患儿与其照料者就翻身、肢体伸展等进行教育与指导,并告知其坐起相关的锻炼方式,单次3分钟,每一天需要进行15次-25次的锻炼。(5)恢复期护理:患儿在进入到恢复期后,护理人员需要引导其进行座椅转移锻炼、站立锻炼、步行锻炼等,增多对患儿的上肢进行康复锻炼,其中,包括提物、握力、放物等。

1.3指标观察

护理前、护理后,对2组的上肢FAM评分、下肢FAM评分进行分析、研究,分数愈高能够获得愈加理想的自理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此研究数据全部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表示为“[例(%)]”表示,以“χ2”对数据差异实施检验;计量数据表示为:“(x±s)”,以“t”对数据差异实施检验,若P<0.05,为有意义。

2.结果

在表1中,护理前,2组的上肢FAM评分、下肢FAM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肢FAM评分、下肢FAM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对比更高,P<0.05。

3.讨论

脑瘤在现阶段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的病情较为复杂,且发展速度较为迅速。临床上大多应用手术方法对脑瘤患儿进行治疗,但是,患儿在术后需要的恢复周期较久,对其身心状态都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2]。所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儿尽早恢复,并增强最终的效果。对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服务模式,其是非常全面的护理模式,该模式对治疗与护理进行相应的结合,由护理人员进行护理[3]。把该模式应用到脑瘤患儿中,可以通过心理开导,降低患儿与其照料者的各类负性情绪;通过健康指导与教育,可以提升患儿及其照料者对疾病具有的认知;通过脑水肿期护理,可以防止昏迷给患儿带来较多的损伤;通过稳定期护理,可以增强患儿的肢体运动能力;通过恢复期护理,可以增强患儿各个关节的活动度,进而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肌力恢复等,最终,能够保障其预后。

综上所述,在对脑瘤手术患儿进行护理期间,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服务模式,能够改善患儿上肢FAM评分、下肢FAM评分,能够给临床中脑瘤手术方面的护理给予更多的參照,可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姝,孙会会,闫翔,等.术中单次不同剂量甘露醇输注对幕上脑肿瘤患者围术期早期电解质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2):191-193.

[2]何祥萌,许玉军,朱丽萍,等.开放式磁共振实时透视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脑肿瘤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28(11):1095-1099.

[3]续岭,谢明国,孙飞吉,等.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内镜眶上外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17(3):268-272.

1252500520296

猜你喜欢
脑瘤上肢下肢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下肢最怕“凉、麻、痛”
警惕早期脑瘤的十大征兆
新警示
脑瘤,没那么可怕
乳腺癌根治术后家庭功能锻炼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32例——附单纯功能锻炼2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