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踝关节扭伤综合护理研究进展

2022-03-18 01:18何燕燕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4期
关键词:功能锻炼中医护理

何燕燕

摘要:踝关节扭伤属于临床骨伤科高发疾病。主要因扭、跌、撞及打等引起,导致关节出现异常扭转,超出其正常伸展,进而造成关节囊韧带及肌腱等组织撕裂,患者局部出现疼痛、皮下淤血、肿胀及关节活动障碍等。若早期治疗措施采取不当,可发展为积累性劳损,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带来困扰。

关键词:急性踝关节扭伤;加压包扎;功能锻炼;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4--01

急性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在体育运动及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踝关节是由胫腓骨的下段及距骨组成,是人体负重的最大关节,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身体活动环节及单位[1]。通常来讲,导致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原因包括诸多,例如地面不平坦、运动前未充分热身等。当发生急性扭伤后,患者会感到剧烈的疼痛,活动明显受限。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在受伤后2周,会出现局部气血瘀滞、机体抵抗能力降低,造成韧带松弛,关节不稳定,此外足部关节面反复摩擦,会引发软骨损伤,对患者的关节功能造成影响,致使其生活质量大大降低[2]。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参与体育运动的人逐渐增多,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临床骨科护理更注重以科学及合理的治疗手段及综合护理,以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本文就急性踝关节扭伤综合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西医护理

1.1休息、制动及抬高患肢

患者早期因工作、学习及生活等原因,在扭伤初期往往强行走动,不注意休息而造成踝关节二次损伤,给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带来不利影响,延长其康复时间。早期休息、制动及抬高患肢的目的,是为避免踝关节受到二次损伤,减少受伤部位的供血,以使局部水肿减轻,缩短疗程。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护理操作时,应告知其休息对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以得到患者的配合,并维持制动,将患肢抬高,对其焦躁等情绪予以适当的安抚。

1.2冷敷

在患者发生急性踝关节扭伤的24h内对其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缓解局部肿胀及疼痛症状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而冷敷已成为临床首选方式。冰冷刺激会促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对血液循环产生抑制,减少受伤后的出血,使微循环及周围组织的渗出及肿胀减轻;局部降温抑制受伤部位机体自身代谢水平,明显减少氧自由基及组织胺的释放,减少受伤后局部炎性物质的积累,从而使炎性反应减轻。同时冰冷刺激还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血栓的形成等。在急性踝关节扭伤初期,需及时予以患者冰敷,以尽可能的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使患者的痛苦减轻,以加快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冰敷疗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毛细血管收缩,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减少组织渗出及出血,并能明显缓解患肢的疼痛感[2]。对于冷敷时长的选择,李路广[3]等认为,患肢的炎症反应在受伤后1-2d内上升到高峰,但也受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的影响,应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而在合理方案的基础上,早期持续冰敷疗效更显著。冷敷可使用毛巾充分浸泡冷水后敷于患者的受伤部位,每隔3min更换一次;或将冰块装入布袋内敷于患肢,每次半小时。

1.3加压包扎

急性踝关节扭伤后会造成组织撕裂出血并伴有渗出,在受伤后早期应立即采用加压包扎法,能有效促进局部组织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渗出和出血,从而使患者患肢肿胀及疼痛感减轻[4]。加压包扎关节,有助于使踝关节在早期保持制定,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近年来在欧美国家的运动医学专业中Aircast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不仅可调控压力减轻水肿,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患肢的温度降低,通过对患肢实施冰敷及压力调控,能有效避免因传统方式实施不当造成的冻伤及患肢血供不畅等问题,使疗程明显缩短。

1.4功能锻炼

待踝关节局部肿胀疼痛缓解后,就应及时进行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大多为被动训练,如在关节运动范围内做被动屈伸、牵拉及旋转,告知患者坚持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若在伤病未痊愈时中断,极易转为陈旧性韧带损伤长此以往还会出现粘连、钙化、增生及关节韧带松弛等并发症;踝关节扭伤后期功能锻炼以主动进行关节的屈伸及旋转等运动[5]。待症状明显好转后,应根据患者的身体耐受能力指导其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以使愈合的韧带重新恢复弹性及功能完全恢复。

2 中医护理

急性踝关节扭伤属于中医学“筋伤”等范畴。《正体类要·序》曰:“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荣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6]”明确指出该疾病是由于气滞血瘀、伤于荣卫所致。

2.1 气滞血瘀型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由外伤闪挫造成气血良伤,气伤则气滞,血伤则血瘀,气血运行不畅,脉络不同,而致气滞血瘀,而经脉以通为常,因此不通则痛。受伤早期,疼痛及肿胀明显,活动明显受限,皮下淤血。护理干预应将患者患肢抬高,使用夹板或石膏对踝关节实施固定,并予以局部冰敷,遵医嘱给予活血化瘀的中药口服。除采取紫外线照射及超短波治疗等物理疗法以使局部肿胀消除、减少炎性渗出外,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下,采用针刺、耳穴埋豆等中医疗法予以患者治疗,中医疗法包括诸多种且可疗效显著。受伤后,经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血液瘀滞,形成血肿,从而产生疼痛,使肌肉及关节得不到濡养,对受伤部位的修复造成影响[7]。因此损伤后针对淤血停滞的患者应给予攻下逐瘀汤以发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及消肿散结的作用。而外用疗法可给予外贴消肿止痛膏以发挥消肿止痛及活血散瘀的功效。同时嘱患者在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鱼汤、薏仁粥及斑鱼汤等。

2.2 筋脉失养型

受伤中后期,患者疼痛感较损伤初期明显减轻,局部肿胀也逐渐消退,或可触及硬结,步行乏力,舌脉转为舌淡苔薄、脉弦细。此时需采用热敷以消除局部淤血。可同时采用中药熏洗与TDP灯照射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刺络拔罐、中药蒸汽浴及推拿等中医疗法。对简单的韧带撕裂,可实施理筋手法,指导患者做踝关节背伸及内外翻动作,并由上至下理顺经络,重复多次。胡勇文[8]等认为通過采用正骨手法可使患者受伤早期的疼痛及症状明显减轻,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张宇[9]等在推拿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针刺阳陵泉、足临泣、解溪及昆仑等穴位,每次留针半小时,每日一次,得到较好的疗效。诸多学者认为针刺疗法可使患者局部疼痛及肿胀明显缓解,同时能改善血液循环,对人体局部及整体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3 小结

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治疗关键在于恢复稳定及灵活的功能。在良好复位及固定的前提下实施辩证施护及合理功能锻炼是极其重要的。若在受伤早期处理妥当,将会显著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促进其尽快回归正常生活。韧带损伤后,若局部炎症反应迁延难愈,易发生黏连、而由于疼痛造成患者运动习惯发生改变,会让踝关节损伤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显得格外重要。护理以西医的治疗原则为主,联合中医推拿、针刺及中药治疗,是踝关节损伤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治疗期间结合相应的护理,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实践证明对急性踝关节损伤的护理是积极有效的,但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惠悦华,张苗苗,杨卫东.模拟情境式健康教育联合持续反馈康复训练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8):61-63.

[2]舒真谛,金韵,苏婷婷,等.运动贴扎技术对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6):686-691.

[3]李路广,史长龙,成永忠,等.双乌祛痛热奄包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肿胀疼痛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28(7):102-106.

[4]梁海松,白新文,惠小苏,等.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4):638-641.

[5]李建国,高春雨,高景华,等.基于运动捕捉系统构建摇拔戳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动画仿真模型的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21,16(8):93-97.

[6]陈张,王晓东,寇智君,等.理筋手法联合探穴针罐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21,33(3):20-25.

[7]何凯元,张宇,张文举,等.踝关节镜聯合Endobutton纽扣钢板治疗高位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21,56(12):1304-1307.

[8]胡勇文,赵国东,刘航,等.“宫廷正骨”跌打万应膏结合元书纸排子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41(8):809-812.

[9]张宇,李平,徐善强.郑氏手法配合二黄新伤软膏外用治疗中老年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21,39(5):138-139.

1000500520275

猜你喜欢
功能锻炼中医护理
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尪痹的中医护理体会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237例手部肌腱损伤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