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现代中医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2022-03-18 01:44代敏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作用分析中药

代敏

摘要:本文首先确定了中药和中药治疗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中药的四性和归经进行阐述,来对比在中医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探讨了中药的四性在中药治疗疾病中的作用和中药在归经上对疾病治疗的实际应用,并发现在中药的用药理论和中药的治病原则上都是可以互通有无的,对四性和归经影响脏腑气血阴阳,气机升降等精确把握有助于中医临床治病的成功率,对临床疗效的提升大有益处。

关键词:中药,中医治疗,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4--01

引言:

人体的状态有寒凉温热之分,正常情况下,人体会有恒温机制,通过自身产热或是散热,来保持身体温度的平衡,一旦失衡了人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中药的归经则能帮助中医诊治过程找到对应的脏腑,提高治病的准确性,所以中药治病的原理就是帮助人体恢复平衡和提高中医治病的正确率。

1中药对现代中医治疗的基本原理

首先中药用药的基本原理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中医在诊断病症是热证或是寒证,那么所用的中药应用寒热温凉的,而后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在诊断是实证还是虚证,那么所用的中药应该要补药或是泻药,不管什么样的病症,都会涉及到具体的病位,在中医对疾病进行判断哪里出现了问题或是已经找出了疾病的位置,用药时就会考虑中药的归经,当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候开始对病势的趋向性进行考量时,就会用到中药的升降沉浮,在中医判断致病因素或是患病原因如,风寒暑湿燥火,就会在中药的性状进行判断用药,比如是解表药,清热药,泻火药,还是化痰药等。所以说中药的药性理论所紧扣的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可以使中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对症下药,提高治疗的准确度。

2中药四性理论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有句话是用药不分寒热,上手便错,这是用药临床的基本准则,也是体现中医治则,具体在用药上的体现。中医判断患病有寒凉之别,中药也有寒凉温热,四性又叫四气,是指药物的寒凉温热的四种不同的性质,反映的是药物所具有的寒凉温热四种不同的性质,在中医中的四气和中药的四性这个观念是一样的,寒要重于凉,而热要重于温,药物是用来治病的,疾病有不同的性质,也有不同的程度表现,相同的热证,有的可能表现为热势很高,有的表现为热势比较低,那么治疗上固然要坚持热者寒之的原则,但是在药物的选择上,还是要针对病情的程度有所不一。中医学的理论依据是阴阳学说和寒热病症。判断依据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针对的寒热病理变化的反应。选择药物可以使石膏,或是生地黄,黄连,用药后,热性症状消除了,或是减轻了,就说明药物的性质和病症起到了作用。在比方说患者非常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是稀溏的,舌质是淡的,苔是白的,脉是沉迟的,中医治疗的分析就是寒性病症,中医治疗的原则就是寒者热之,选择的中药如附子,干姜,细辛等这些药物,寒性症状消除或减轻了。中医在治疗湿热病症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如黄疸,带下,脚气肿痛等,既然中医判断是湿热之邪引起的,祛除湿热,在用药上选择用寒性的药物去清利湿热,如栀子。在治疗疔疮,就会用到黄连,治疗风热表邪病症时,会用到薄荷,大力子等。所以中药寒凉温热四性的确定,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治疗相应的病症反应出来而来确定的。中医判断寒热病症和用药的四性不能搞错,古文说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桂枝是一味温热性质很重的药物,是纯阳之品,它所治疗的病症应该是寒性病症,如果医生治疗的是一个阳热亢盛的病症,用后不但没有效,反而马上出现误用了桂枝的温热性质去治疗温热病症,可引起副作用,甚至危及到生命。所以要重视中药寒热性质在疾病治疗当中的原则。

3中药的归经在中医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归经,归是归属,经是脏腑经络以及与之相关的组织器官。归经是指药物对具体部位特殊的选择性作用。就是反映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理论依据是脏腑经络学说,临床依据是所治病证所反映的部位为主要依据。第一个是反映脏腑的病变,来判断药物作用的归经依据。如患者病症有胸闷心慌,睡眠质量很差,根据中医理论,是心脏方面的问题,可能是心神不宁,这时选择能够用作用于心脏的药物,要宁心安神,镇心安神,选择有朱砂。第二个方面,一看到咳嗽氣喘,一定是肺上出现了问题,中医辩病史肺的宣降功能失调,选择能够作用于肺脏的药物,比如选麻黄,杏仁等。再比如呕吐,中医辩证为胃气上逆,选择的中药有生姜,半夏,枇杷叶等。这些具体说明中药能够反应脏腑的病变。中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人体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一个整体观,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可以归属到相应的五脏,在诊治病例中,病人听力减退了,出现耳鸣乃至耳聋,在中医辩证上属于肾亏,肾精不足,用药可以选补肾的如女贞子,枸杞子。病人出现目赤肿痛,两眼昏花,中医辩证是与肝有关系,辩证就是肝火上炎,选择的中药如决明子,夏枯草或是菊花等,这些中药能够降肝火。再如患者前额的头痛,则是阳明胃经有关系,发生两侧的头痛,则是与足少阳胆经有关,如果用白芷去治疗前额头痛,用羌活去治疗后脑勺的头痛。所以归经的理论依据是脏腑经络学说,也是根据所治病证的病位来进行判断。归经对于临床用药来讲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提高药用的准确性,有的药物可能不发挥它的药效,但是可以引起其他药物到这个病所,就是引经报使。另外就是确实能够增强疗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归经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是要综合考虑。

4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中药对中医治病原理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药用药的指导思想和中医治病的理论是相辅相成,中医在治病的理论思想和中药用药的原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中药特有的四性和归经更是对中医在治病中成为左膀右臂,用好了中药这些特点,才能更好的治愈病人,给病人带来健康。

参考文献:

[1]郝宇,贺娟.对中医学阴阳内涵的反思[J].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2017, 4012 :973-977.

[2]袁海建,李卫,金建明,陈靖靖,姜俊,王卉,贾晓斌,封亮.桂枝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3):4556-4564.

3334500589258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作用分析中药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基于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对医院人事管理的作用分析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工商管理培训对保障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分析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乡镇文化对促进群文建设的作用分析
中药夹心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