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儿科普通病房的陪护管理策略

2022-03-18 01:44张中琼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儿科

张中琼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儿科普通病房的陪护管理策略。方法: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陪护管理策略并实施,以儿科普通病房收治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实施后儿科普通病房共收治换患儿282例,住院期间267例患儿为固定陪护,探视及陪护人员口罩佩戴率为100%,医务人员、患儿、陪护人员、探视人员均未发生交叉感染等不良事件。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临床上应该加强对病房的管理,通过制定完善的陪护管理策略为患儿提供更为可靠的安全保障,同时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争取到陪护管理策略的理解与支持。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儿科;陪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 R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4--01

本院根据国家卫健委相关要求加强了陪护管理,并以儿科普通病房收治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实际运用及推广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根据相关要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制定了陪护管理策略,本次研究以儿科普通病房收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实施后至今共收治患儿282例,本组患儿均龄(4.52±2.03)岁,男女比例(161/121),平均住院天数为(8.12±3.34)d,所有患儿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理/精神/智力障碍以及无法主动配合完成此次实验的患儿。

1.2方法

成立干预小组:以科室内医护人员、保洁人员、保卫处人员共同组成干预小组,在疫情期间加强对病房区域人员的管理,并且分配具体的工作职责,医护人员主要负责病房区域内患儿及其陪护家属的管理。

落实陪护管理制度:①核酸检测:进入病区前所有人员均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如患儿为危急重症,可先安排入住单间过渡病房,核酸检测为阴性后转入普通病房,并且住院期间患儿及陪护人员不允许离开病区(除做相关检查外),一旦离开医院再次进入则需再次进行核酸检测阴性后才能进入病区,原则上不允许更换陪护人员,特殊情况下如需更换,更换后的陪护人员也需要先提供核酸阴性报告[1]。②陪护制度:实行“一患一陪护”的制度(5岁以下特殊情况可增加到两人),此外每日定时清点陪护人员,查看人员是否发生异常变动比如擅自更换等情况,为患儿打印带二维码的腕带,陪护家属制作手腕带(陪护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身份证号),住院期间手腕带不能取下,③探视制度:住院期间谢绝探视,可以视频探视,如探视人员为送物,可以由保卫人员进行转交。④安全管理:病房内所有人员均需规范佩戴口罩,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加强预防感染知识的宣教,比如咳嗽时需要对口部进行遮挡、日常中勤洗手、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清洁手部等,此外保洁人员每日需要对病房内每个病床执行“一床一巾”含有氯消毒液进行擦试消毒,包括台面、空气、地面以及卫生间等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至少2次[3]。⑤管理策略:主要的管理策略为家庭化的护理,为患儿提供动画片、玩具、画板、故事书等娱乐活动,尽可能的避免患儿在住院期间感觉到无聊,针对家长提供生活物品代购、便捷式陪护床等,减少生活的不便,此外尽可能的提供家庭化的护理环境,可以允许使用习惯的被套,尽可能的保证患儿及家长同住一间病房等。

1.3评价指标

以住院期间患儿陪护情况、口罩佩戴的情况以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是通过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所得,P<0.05则代表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后儿科普通病房共收治患儿282例,住院期间267例患儿为固定陪护,15例患儿因陪护人员工作需要、身体不适等原因进行了更换,所有陪护人员的更换均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申请并按照入住标准进行陪护。患儿、探视及陪护人员口罩佩戴率为100%,医务人员、患儿、陪护人员均未发生交叉感染等不良事件。

3.讨论

重点: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在防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点便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因此儿科开展病房陪护管理也需要围绕这三个方面设计具体的干预措施才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也是本次研究管理措施的实施原则[4]。

难点:病房陪护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是具有许多的难点,比如:①对患儿来讲,活动限制与患儿生性活泼的性格特点相矛盾,价值患儿对疫情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因此难以主动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容易出现哭闹等行为,病房管理的难度较高。②对探视人员而言,受优生优育政策的影响,患儿的健康受到了家属以及亲属普遍的关注,而限制探视使得许多关心患儿的人无法取得见面,容易引发对管理制度的不满、抵触、抗拒等情绪,缺乏情感上的陪护与支持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患儿的护理质量[4]。③对陪护人员而言,当陪护人员为患儿家长时,由于活动限制,会导致无法正常开展生活活动,比如耽误工作,当陪护人员为患儿的爷爷或者奶奶时,家长在下班后也无法照顾患儿,容易过度担心患儿的治疗情况,加之缺乏父母的陪伴,也容易引起患儿的情绪波动,影响到病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需要施加更多人性化的管理策略,比如为患儿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活动以稳定情绪,此外对患儿家长、探视人员等需要加强沟通和科普,目前社会的普遍受教育程度提升,当患儿家长理解到病房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后一般能够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从而尽可能配合病房管理工作的开展[5]。

综上,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医院作为高危场所,加强病房陪护管理是重要且必要的,但是客观上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对患者及其家属也造成了许多的不便,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人性化的措施,提升管理的效果和质量,通过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协作共同取得疫情抗击工作的胜利。

参考文献:

[1]马娜,梁红艳,张梦,宋凯燕,李惠静,张鑫鑫.某三级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普通病房陪护的管理实践[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1):177-179.

[2]郑梦洁.陪护管理在老年科病房的重要性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0):233-234.

[3]何晓兰,黄师菊,周雪玲,吴彩霞,蔡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外科病房陪护管理策略[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03):90-91.

[4]贾丽丽,徐敏,刘立林,杨红萍.儿科病房陪护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633.

[5]王红梅,杜宪彬,王玉伟.儿科病房陪护的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07):257-258.

3958501908273

猜你喜欢
新型冠状病毒儿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从疫情到舆情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与公众的变与不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药物使用法规依据
疫情防控下的高校网上财务管理思考
“新型冠状病毒”该如何防治
传染病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建构与反思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