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冠状动脉造影病例分析

2022-03-18 06:20宋旭盛李晚君吴伟清何丽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管腔造影冠心病

宋旭盛,李晚君,吴伟清,何丽华,叶 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东 广州 510130)

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此诊断方法能够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予以清晰表达,包括病变部位、狭窄程度以及侧支循环状况等[1]。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获得影像资料的同时还能够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此种诊断方法存在一些创伤性,在检查期间有一定的概率产生不良反应,为此在施行该方法诊断中应对检查指征进行严格把控[2]。本研究中1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接诊于2020年5月—2021年6月,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采取DS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其诊断效果予以分析。结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20年5月—2021 年6月接诊的1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对上述患者采取DS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研究检查结果。160例患者中男性78例(48.75%);女性82例(51.25%);患者年龄为51~86岁,平均年龄(68.25±2.34)岁。

纳入标准:①具有可疑冠状动脉病变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的手术指征者,其基本资料完整;②患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②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性障碍疾病患者;③伴有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疾病患者;④患有精神类疾病,以及无法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⑤基本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对上述1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应用数字减影系统予以DSA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在诊断前,患者需要提前禁食6 h以上,同时进行相关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指导患者仰卧于床上,确定好穿刺点,进行常规的铺巾消毒,使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麻醉成功后予以患者桡动脉穿刺,且置入冠状动脉导管,逐次推送到双侧冠状动脉开口施行造影诊断。所使用造影对比剂为非离子型对比剂。使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 DSA机对造影系统的模式、矩阵予以调整,以15帧/s的速度对图像予以持续脉冲采集。在采取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中,患者通常选取左前斜位以及右前斜位,按照实际情况以及透视情况对旋转角度施行合理调整。保存造影成像资料,并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病例经DSA检查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当冠状动脉狭窄且管腔截面缩小幅度达到或超过50%为有意义的病变,其中管腔截面缩小幅度50%~60%定义为轻度狭窄,管腔截面缩小幅度70%~89%定义为中度狭窄,管腔截面缩小幅度≥90%定义为中度狭窄,管腔截面缩小幅度100%定义为闭塞。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60例患者的DSA检查结果

本研究中1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采取DSA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后,期中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正常患者为33例(20.63%),狭窄面积≥50%的患者为127例(79.37%)。

冠状动脉循环类型分布情况:在127例狭窄患者中,右侧冠状动脉优势型患者为77例(60.63%);左侧冠状动脉优势型患者为13例(10.24%)。在127例冠心病患者中,受累血管共有364支,421处,其中单支病变患者为45例(35.43%);2支病变患者为34例(26.77%);3支及以上病变患者为46例(36.22%);重度狭窄以及闭塞患者为47例(37.01%)。127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受累部位及支数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127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受累部位及支数分布情况[支(%)]

2.2 介入治疗前后的冠状动脉情况

结果显示,根据DSA检查结果进行介入治疗,各受累血管明显减少(P<0.05),见表2。

表2 介入治疗前后的冠状动脉情况[支(%)]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该病一般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冠状动脉,进而对冠状动产生脉狭窄所致。本病常见的症状包含心绞痛、心悸以及出汗和休克等。在相关研究中了解到,此病具有发病快、病情发展快的特点,进而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伴随人们生活的不断转变以及因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本病的相关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得到证实。在相关研究[3]中得知,本病多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年龄大以及高脂血症等存在联系。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在临床上一般使用降脂、降压以及营养血管药物进行治疗,以对患者的生理状况予以较好的改善,从而降低发病率,抑制病情的发展。因本病在初期的症状表现不明显,其检查难度相对较大,大多数的患者较容易产生误诊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居住在偏远贫困地区的患者,进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对冠心病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其心律失常、低血压以及休克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对患者的生命产生较大的威胁[4]。对于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免产生漏诊、误诊的情况,避免医疗安全事故发生。临床上通常应用心电图、心脏彩超等诊断方法对患者的心脏状况予以诊断,但均无法有效明确对冠心病的诊断,为此应采取有创的诊断方法进行干预[5]。DSA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对数字技术进行结合,可通过计算机将血管造影片上的骨组织与软组织的影像消除,仅在影像片上突出血管,使得能够更清晰、直观地显示出血管的解剖结构,能够对冠状动脉病变以三维的形式表现[6-7]。在相关研究中得知,DSA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操作简便、图像清晰的特点,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以及范围,从而该诊断方法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有效标准[8]。

本研究中1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采取DSA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正常患者占20.63%,狭窄面积≥48%的患者占79.37%。在127例狭窄患者中,右侧冠状动脉优势型患者占60.63%;左侧冠状动脉优势型患者占10.24%。在127例冠心病患者中,受累血管共有364支,421处,其中单支病变患者占35.43%;2支病变患者为占26.77%;3支及以上病变患者占36.22%;重度狭窄以及闭塞患者占37.01%。右冠状动脉受累103支(28.30%),左冠状动脉受累5支(1.37%),前降支受累154支(42.31%),左回旋支受累102支(28.02%)。经研究结果表达可以看出冠状动脉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其能够有效表达病变的详细情况,包括病变的具体位置与病变程度。根据DSA检查结果进行介入治疗,各受累血管明显减少(P<0.05)。表明DSA冠状动脉造影为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有助于医生准确找到受累血管位置实施治疗,同时有助于医生根据受累血管的狭窄程度或者闭塞状态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综合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冠状动脉狭窄造影检查需对射线投射角度进行调整,方能取到完整的成像,可有效减少误诊、漏诊的情况[9]。DSA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方法属于介入性操作的基础,该诊断方法能够对介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10]。伴随球囊扩张术等治疗技术普遍应用,可充分体现DSA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应用价值[11]。此诊断方法的对比度以及分辨率较高,具有较为直观的表达,对冠状动脉详细病变情况的明确有着重要作用。冠状动脉的分支多,且弯曲位置、血管相互重叠也相对较多,并且血管具有个体变异差异性[12-13]。仅采取X线检查,很难对切线位进行成像,较容易发生漏诊的情况[14]。需要注意的是,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期间,需要对多轴位、多角度投照进行关注,对冠状动脉主干、分支的相互关系予以充分表达,对冠状动脉病变位置有无产生动脉瘤、钙化斑块以及侧支循环予以尽可能的观察,从而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15]。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通常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表现出来:①管腔多为偏心狭窄或对称性有限;②狭窄多管壁僵硬,边缘不规则,在血管造影中显示较淡显影;③狭窄远端血管内多股血流减少,显影表现为空白;④远端狭窄,排空延迟,近端血流缓慢;⑤狭窄处可有侧支循环建立,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左回旋支之间可形成左侧支循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或回旋支之间也可产成侧支循环。右冠状动脉可与前后降支形成侧支循环。DSA冠状动脉造影虽然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但配合先进的诊断设备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可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重要帮助。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中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采取DS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检查效果凸显,可有效表达病变的详细位置、形态以及数量等,该诊断方法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后续治疗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是暂时无可替代的。

猜你喜欢
管腔造影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两种干燥设备对管腔器械干燥效果分析
品管圈在降低精细管腔类器械直径≤5mm清洗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