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03-18 06:20刘国忠高胜新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直肠螺旋检出率

丁 陆,尤 亮,刘国忠,高胜新(通信作者)

(邳州市中医院放射科 江苏 邳州 221300)

直肠癌(carcinoma of the rectum)是介于肛管和乙状结肠之间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占大肠癌总发病率的60%~70%[1]。在发病群体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多数年龄在40岁以上,近年来,在国家经济条件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整体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也相应改变,进而形成了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状态的发展趋势,且患者年龄越来越小[2]。直肠刺激症状:排便频繁,排便习惯改变,排便前肛门感觉下降,排便里急后重,排便无休止[3]。肠道狭窄症状:由癌症侵袭引起的肠道狭窄,刚开始的时候,大便变形变细;当出现部分肠阻塞时,会有腹痛、腹胀及肠鸣音过度活跃的不完全肠阻塞表现[4]。癌症的症状包括溃疡和感染:大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甚至脓性大便。症状频率依次为:血便80%~90%,大便频率60%~70%,稀便40%,大便黏液35%,肛门疼痛20%,便秘10%,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及生命健康[5]。对于直肠癌,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6]。本次课题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21年7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40例直肠癌患者,探讨3.0T MRI、多层螺旋CT扫描的内容、临床效果和在术前直肠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相关信息整理,并做如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7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40例直肠癌患者,包括男23例,女17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4.35±4.58)岁。病理分期:T1 期(4 例),T2期(9例),T3期(10例),T4期(17例);按受教育程度分,包含4例本科和以上学历,10例大专,13 例高中和中专,13例初中和小学。

纳入标准:①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后,结果显示与“直肠癌”诊断标准一致[7],且有程度不同疾病症状伴随发生;③患者具备完整病历资料;④患者治疗配合度良好、无严重抵触心理、排斥行为;⑤患者可全程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伴随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直肠癌患者;②身体素质较弱、耐受性差的患者;③精神方面有短期、长期疾病史的患者;④肝、心、肾脏器中,合并严重障碍性疾病的患者;⑤有检查禁忌证者;⑥丧失基本交流能力、理解能力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就诊入院后,专业人员需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内容侧重点为直肠癌知识,例如:直肠癌的临床诱发机制、症状、如何诊断、鉴别及治疗,3.0T MRI、多层螺旋CT扫描的步骤、必要性等,该过程中,对于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专业人员可将其转化为图片、视频模式,增进理解,并鼓励直肠癌患者积极提问,耐心解答,给予实时的心理安抚,以此来疏解患者紧张、恐惧感,而后提供临床检查,具体措施如下[8]。

3.0 T MRI扫描:采用西门子MAGNETOM Skyra 3.0T磁共振扫描仪,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参数为:T1WI:矩阵288×192,TE 19 ms,TR 1 830 ms;T2WI:矩阵288×244,TE 137 ms,TR 4 700 ms。将层间隔控制为1 mm。操作步骤:患者调整为仰卧位,调整仪器参数,而后由专业人员负责记录,并观察患者检查期间的异常反应,将其详细记录。

多层螺旋CT扫描:运用GE Optima680 64排CT机,患者取平卧位,进行常规CT扫描,参数为:窗宽85~100 HU,窗位30~55 HU,矩阵512×512,扫描时间为2~3 s,管电流125 mA,管电压120 kV,层距10 mm,层厚10 mm。CT平扫后,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

病理检查:采用肠镜取活检标本,甲醛固定,切片包埋,染色切片,病理分析。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的检查结果

40例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72.50%低于3.0T MRI检查的92.50%,误诊漏诊率27.50%高于3.0T MRI检查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n(%)]

2.2 不同分期的检出率对比

病理分期T1期4例,T2期9例,T3期10例,T4期17例。术前T分期中的T1期、T2期经3.0T MRI扫描的检出率10.00%、22.50%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的0.0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分期的检出率对比[n(%)]

3 讨论

依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9-10],癌症作为中老年阶段死亡的主要原因,因为诊断技术以及手术水平、治疗水平不断发展进步,癌症的病死率有所下降。结直肠癌作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癌症统计中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并且每年发病人数高达30多万,且死亡病例高达19万多[1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大多有1/3患者是直肠癌,依据相关资料统计直肠癌患者出现淋巴转移风险率高达29%~52%[12]。淋巴结出现转移对于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情况预测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直肠癌周围区域中淋巴结的转移具体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患者的T1期以及T2期的直肠癌做以诊断,选择多层螺旋CT有着成像速度较快,并且可以多期进行增强扫描,且图像质量较为稳定等优势,CT的增强扫描会使肿瘤与直肠癌周围的结构对比较明显,便于临床医师对其进行动态连续性的观察。所有恶性肿瘤的发生以及发展肿瘤浸润周围的组织器官或者是周围结构,都是因为肿瘤滋养的血管从而形成,直肠癌也与其相同,肠壁组织中的肿瘤血管程度与其强化程度相关,因此采用多层螺旋CT加强扫描,可以对肿瘤组织以及肠壁周围的比较程度有较明显提高,利于临床对其关系之间的判断。但是多层螺旋CT对于软组织具有的分辨率相对较低,有相关报道显示[13],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在T分期中的灵敏度可以达到63%~78%,其特异度达到77%~86%,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对于T1以及T2期的直肠癌,并不能准确分辨其肿瘤局部浸润直至黏膜的下层还是在肌层,并且对于肿瘤在轻微浸润浆膜层或者是肿瘤病变的周围出现炎症反应的T2以及T3期的直肠癌的准确性的鉴别有较大难度,因此在临床中很容易出现误诊。因此多层螺旋CT对于T1以及T2期的肿瘤分期很容易致使其出现分期过度,而对于T3、T4期的肿瘤很容易出现分期偏低的现象。与此同时,多层螺旋CT的图像对软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很容易影响T分期的正确判断,无法将淋巴结的内部结构进行显示,因此对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做以判断缺乏一定的特异性。而3.0T MRI检查相比多层螺旋CT有的分辨率相对较高,多个参数成像等优势,是现目前对于无创直肠癌评估最直接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式。3.0T MRI检查方式辐射性相对较少,并且可以从多个参数以及多个方位进行成像,且信噪比以及空间分辨率,对人软组织的分辨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以及其他的检查方式,因此对于肿瘤的侵犯肠壁所侵犯的深度以及肿瘤壁外的浸润深度和环周切缘的状态、直肠周围中的淋巴转移情况等都可以做以准确观察。

本研究结果中,3.0T 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多层螺旋CT扫描,误诊、漏诊率低于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分期中的T1期、T2期经3.0T MRI扫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扫描(P<0.05)。在直肠癌中,其CT表现肠腔增厚,表现为肠腔偏心、不规则增厚,有时伴有肠壁硬化和明显的肠腔狭窄[9]。可观察肿瘤长度及是否侵犯浆膜层,如果它侵入浆膜层,可以看到浆膜层的边界不清晰而粗糙;或者侵入周围的其他器官,可见其边界不清,与膀胱、前列腺等其他组织融合,核磁共振显示T1和T2肠系膜有高信号,直肠系膜和筋膜呈线性低信号,直肠系膜是手术切除的界面。肿瘤或转移淋巴结到系膜和筋膜的最短距离为周缘,是最常见的局部复发部位。磁共振成像可以高度准确地评估周边缘。当肿瘤与周边缘距离<1 mm时,为阳性。当肿瘤与周边缘距离>1 mm时,为阴性。T1期和T2期肿瘤局限于直肠壁,可以直接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手术。常规MRI不能明确诊断直肠周围腺癌的反应性增生和直肠周围浸润。第三阶段是肿瘤生长超过直肠壁,侵入直肠周围[14]。这些肿瘤是为了确定是否侵犯了直肠周缘。T3a期为肿瘤上皮外侵犯<1 mm,T3b期为肿瘤直肠外侵犯1~5 mm,T3c期为肿瘤直肠外侵犯5~10 mm,T3d期为肿瘤壁外侵犯>15 mm,T4期为肿瘤侵犯盆壁、阴道、前列腺、膀胱、精囊等周围结构,属晚期转移。多层螺旋CT采用锥形线束和多排探测器,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改善了图像质量。在三维重建中,没有梯形人工制品,而且图像更接近三维解剖图像,对较小病变和黏膜病变的检出率也有所提高。3.0T磁共振成像主要技术优势为双通道射频发射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射频场信号均匀性,以保证图像信号的均匀性,减少噪声和改善信噪比;可提高30%以上的空间分辨率,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具有较大的检查孔径和较短的磁体长度,为病人提供更舒适的检查环境,整个身体线圈系统可以提高图像质量,简化检查过程,加快检查速度[13-14]。

综上所述,相比多层螺旋CT检查,3.0T MRI检查准确性更高,误诊漏诊率更低,对直肠癌患者术前T1分期、T2分期检出率更准确,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直肠螺旋检出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