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对浅表肿块的诊断价值

2022-03-18 06:20林旭涛林旭升张雄如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浅表多普勒灵敏度

林旭涛,林旭升,张雄如

(1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超声科 广东 汕头 515154)

(2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普外科 广东 汕头 515154)

(3汕头市中心医院内七科 广东 汕头 515041)

今年来在临床外科疾病中浅表肿块发病较多,该疾病类型繁多且病理特征复杂多样,具良性、恶性不同性质,给临床诊疗带来一定难度[1]。鉴于肿块性质的不同,对疾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预后至关重要。在以往临床诊断上,多对患者采取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等方法,该类方法通常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漏诊率及误诊率。随着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疗手段已逐步成为临床首选[2]。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边界、回声等表观特征,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为病灶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超声影像资料[3]。以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诊断金标准,本研究将对65例浅表肿块患者行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诊断,进一步探究该诊断手段的临床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诊治的65例浅表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诊断。65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5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6.72±7.21) 岁;体质量指数为20~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2.96±1.82)kg/m2。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

纳入标准:①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对浅表肿块诊断的准确率。②对比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计算浅表肿块的诊断特异度及灵敏度。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0%。③对比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对肿块良性、恶性的诊断结果。④对比恶性、良性肿块的高频超声表观情况。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②精神状态较好,主观意识清楚,依从性好的患者;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意识不清楚、无法沟通的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④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阿洛卡公司机器型号Prosound 3500),使用7.5 MHz~13.0 MHz频率的线阵高频探头,根据患者的病患位置采取合适体位对浅表肿块进行检查。首先在探头上均匀涂抹适量耦合剂,然后将探头轻放于患处表面,进行全方位、多切面扫描检查,探查肿块的肌层、皮下脂肪层、皮下等部位,详细观察并记录浅表肿块的位置、边界、回声、形态等表观特征。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对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浅表肿块诊断的准确率

6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患者中,有47例良性肿块(72.31%),18例恶性肿块(27.69%)。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对浅表肿块诊断的准确率为81.54%。见表1。

表1 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对浅表肿块诊断的准确率

2.2 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

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47例(72.31%),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诊断阳性45例(69.23%),该诊断对浅表肿块诊断灵敏度为85.11%(40/47)、特异度为72.22%(13/18)、准确度为81.54%(53/65)。见表2。

表2 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单位:例

2.3 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对肿块良恶性诊断结果对比

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对诊断恶性、良性浅表肿块的灵敏度为97.56%(40/41)、特异度为16.67%(1/6)、准确度为87.23(41/47)。见表3。

表3 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对良恶性诊断结果对比单位:例

2.4 恶性、良性肿块的高频超声表观对比

良性浅表肿块内部回声中低、皮质回声狭窄型、边界光滑规整、形态规则表观与恶性肿块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恶性、良性肿块的高频超声表观对比 单位:例

3 讨论

目前因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体表软组织病变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体表软组织肿块最为常见,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为人体的皮肤及皮脂腺、汗腺、毛囊等附件、周围神经血管、椎间盘、滑膜囊、关节囊、韧带、腱鞘、肌腱、肌肉、皮下浅深筋膜等发生病理性损害[4]。间接或直接的外伤、免疫性疾病、劳动过度、感染、肿瘤、出血性疾病等因素均容易造成体表软组织肿块的产生[5]。一旦有肿块形成,将会阻碍机体的气血流畅,导致经络受阻,气血淤积,严重者引起机体血管内外渗透压异常,出现机体关节内外挤压、粘连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临床上体表肿块通常有如下几方面表现[7-8]:①疼痛,体表受伤部位的炎症反应强弱及神经分布情况、受伤严重程度及性质将直接决定患者的疼痛程度;②肿胀,局部肿块炎症反应状况及内出血程度与肿胀程度密切相关;③功能障碍,由于肿块的发生常会累及关节活动或肢体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④创面,大小不一、不同程度的外伤导致的包块常会造成不同大小及深度的组织创伤面等。由此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体表软组织肿块逐渐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浅表软组织肿块为处在皮下组织、皮肤附件及皮肤等位置的体表肿块,通常情况下,脂肪瘤、反应增生性或炎性淋巴结、神经纤维瘤等为常见的良性肿瘤;淋巴管瘤、脂肪肉瘤、恶性纤维肉瘤等浅表肿块较多为恶性肿瘤[9]。在临床上浅表肿块种类较多,且病因各不相同,因此临床上肿瘤的位置、组成成分、数量生长速度、肿瘤大小及对身体的影响等亦不相同,加大了临床诊疗难度。

浅表肿块的性质可直接决定治疗效果及预后,一般良性肿块可使肿瘤细胞的生理活性受到抑制,病灶部位可经手术直接切除,通常患者预后良好;恶性肿块在治疗上较为棘手,机体的组织或器官功能一般均会受到肿块影响,病灶部位经手术切除时对其他组织或器官亦具有较高风险的损伤,且在术后还需要进行放化疗等治疗,预后效果较差[10]。目前浅表肿块的临床检查主要包括体格检查、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其中病理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但在临床应用中,对于位置较深、体积较小、距离血管较近的浅表软组织肿物因其穿刺难度较大,并不适合活检,因此为及早对肿物进行定性及诊治,寻求无创且高效的辅助诊断方法受到医患人员的高度重视[11]。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影像学检查作为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逐渐成为临床首选。高频超声检查在对该疾病诊断上可以能清晰显示出肿物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回声及形态等,同时辅以彩色多普勒对肿块的血流信号检测,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12]。在临床上良性浅表肿块经超声检查其内部存在中或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等特征,彩色多普勒检查肿块周围和内部均没有明显血流信号;与之相区别的恶性肿块具不规则或规则形态,有混杂性回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检测出肿块内具有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形成的主要依据为恶性浅表肿块组织的毛细血管可经血管生长因子作用而形成,由肿块周围逐渐向内部深入,进而在彩色多普勒检查时呈现丰富血流信号,通过是否有血流信号可加以判断肿瘤性质[13]。但需要注意的是,恶性肿块多伴有出血或坏死,组织结构及来源诊断难度较大,通常某一种检查方法很难对疾病加以准确诊断,因此临床上多采用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及其他检查对该疾病进行综合评估,降低误诊或漏诊率[14]。

梁春柳[15]学者研究中对130例疑似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进行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诊断,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表明该检查诊断灵敏度为96.08%、特异度为92.86%、准确度为95.38%;另外对肿块良恶性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97.06%、33.33%、98.99%。本研究数据经对65例浅表肿块患者进行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诊断结果表明,对浅表肿块诊断为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11%、72.22%及81.54%;对良、恶性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87.23%、16.67%、97.56%。两研究结果相一致,均证实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诊断对浅表肿块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另外,尤庆锋[16]学者研究证实,经多模式超声成像诊断,恶性浅表软组织肿物边界粗糙不清,形态分叶状或不规则,具有低或无内部回声,宽阔型皮质回声,与良性肿物相对比,二者在边界、形态、回声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良性、恶性肿块的内部回声、边界及形态等方面结果亦存在显著差异。两结论相符,均指出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可明确诊断出浅表肿块的良恶性。

综上所述,浅表肿块行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诊断,能对肿块性质给予准确定性且准确率高,为疾病的及早诊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促进预后,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浅表多普勒灵敏度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基于等效简化的流体网络灵敏度集成计算方法
飞机舱门泄压阀机构磨损可靠性与灵敏度分析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让学生的主动参与由浅表向深层漫溯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增强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研究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
数值越高,音箱越好?走出灵敏度与信噪比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