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腹部超声常规诊断子宫肌瘤患者的准确性

2022-03-18 06:20杨玉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肌瘤血流腹部

杨玉雷

(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中心卫生院<原海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南通 226151)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的一种,一般以30~50岁女性为主要的发病群体。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1],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可提高疾病诊断率,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超声检查是利用人体对超声波的反射原理,对腹部进行检查,在超声波的照射下,产生的反射波会形成相关的图像,最后临床依据图像信息进行评定。利用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对子宫肌瘤的诊断率,为了进一步地分析其可行性,本文通过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中心卫生院于2016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评定在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腹部超声常规的检查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中心卫生院于2016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23~50岁,平均年龄(32.30±7.05)岁。

纳入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均属于知情、配合的状态,签署同意书;所有的患者出现乏力、头昏、腹部疼痛、月经失调等症状,经过初步诊断为子宫肌瘤[2]。

排除标准:其他妇科疾病患者;有精神障碍者;临床资料不齐全患者等。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腹部超声常规扫描,之后以手术病理与影像诊断为确诊结果判定。腹部超声常规检查使用的仪器为东芝780A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设定为3.5 Hz[3],患者保持仰卧体位,保持膀胱充盈,将腹部探头放置在患者右上腹部正中肋缘下纵切面的下段,对盆腔位置进行纵、横、斜等切面检查,注意观察子宫形态的大小、边缘情况、内部回声特征等;另外还需要对双侧附件以及盆腔进行扫描,以便观察患者病变区域的图像信息的变化,之后注意观察病变区域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检测血流阻力、血流速度及血流分布的阻力,有部分患者需要在生理期结束之后再次进行检测[4]。

1.3 观察指标

测评对比和分析腹部超声常规检查准确率、误诊率;观察经腹部超声对子宫肌瘤检查的声像图信息结果以及检查和确诊结果(以手术病理与影像诊断为确诊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选择χ2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部超声常规检查准确率、误诊率

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50%(78例),误诊率为2.50%(2例)。

2.2 采用经腹部超声对子宫肌瘤检查的声像图信息结果

80例患者在经腹部超声的显示下,有58例(72.50%)为低回声型,病灶和四周组织的分界线比较清楚,并且以肌壁间肌瘤为主;10例(12.50%)为中等回声型,以浆膜下肌瘤为主,病灶能够和四周组织有着明显的分界线;6例(97.50%)为高回声型,病灶呈现出密集结节状,且有高回声,病灶能够和四周组织有着明显的界限;4例(5.00%)为混合回声型,一般会在肌壁间存在,且为子宫肌瘤。

2.3 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和确诊结果对比

病理确诊子宫肌瘤患者80例,腹部超声检查确诊78例,分别为肌壁间肿瘤、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等,详细的分布占比如图1。

表1 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和确诊结果 单位:例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中年女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发病率达到20%~80%,该病会对女性健康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病情恶性发展,需要尽早地开展治疗,以提高预后。

子宫肌瘤是由于不成熟的子宫平滑肌增生之后产生[5],以球状为主要的形状。因子宫肌瘤出现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会造成子宫肌瘤单发或者是多发的情况,主要的组成结构为平滑肌以及纤维交错组成类似漩涡的特征,一般在肌层产生。对子宫肌瘤的变化进行实时的监测,一旦发现存有异常应当及时地进行治疗,并且在临床上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诊断效果。子宫肌瘤的形态样式不同,呈现不规则形态,正是因为这点,临床上对腺肌瘤和子宫肌瘤较难分辨[6],几乎都是呈现出弥漫状,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大小无差异,对于这种情况,需要进行及时且有效的诊断。超声检查可以对病变区域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可以检查子宫全貌,更有利于临床鉴别,在检查的过程中,对于脂肪较厚的患者,需要对探头加压,并且适当地旋转检测仪,以便观察到子宫以及肿瘤处于的位置,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子宫肌瘤的形状、组织等也和子宫内平滑肌细胞以及结缔组织的大小存在一定的联系,对患者进行观察,还会发现该病和卵巢产生的激素有着一定的联系,若只需要对内部结构进行查看,可以利用腹部超声常规扫查即可获得准确的图像以及诊断信息。

腹部超声常规扫查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子宫肌瘤的边界,呈现出球体感;子宫增大,形态各异,肌瘤的回声液不均匀,一般是以低回声为主,会挤压到子宫内膜,造成扭曲,且还会伴有后方回声的衰减,一旦合并钙化,还会出现声影。腹部超声常规扫查对血流的观察[7],会看到血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血流较为丰富,血流灌流明显的增加,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的速度会相对加快,大肌瘤较小肌瘤的血流供应更为丰富,瘤体四周血流供应比内部丰富;对判定肿瘤的良恶性有关系,可以通过鉴定肌瘤以及子宫后壁肌层之间的联系,判定肌瘤在子宫内还是子宫外,为此得出更为精准的信息。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腹部超声常规检查可以确定肌瘤的方位,差异,个数以及肌瘤内平均或者液化囊等环境,且还需要注意肌瘤是否对其四周的脏器造成压迫。在进行超声检查肌瘤的时候,肌瘤会以三种回声,即弱回声,等回声,强回声呈现,超声下会看到子宫肌层内呈现出单个或者多个分散,内部回声也不均匀,在后方回声高度衰退的包块,有的病例还会出现子宫整体增大,不均匀[8]。对于较大的肌瘤,内部回声都不均匀,其四周都是半环形或者环形,红蓝相间的绕行血液;而肌瘤较小的患者,肌瘤血流讯号也会弱一些。若患者肌瘤出现变性或者钙化,玻璃样变,或者是出现肌痛进行介入治疗后,绝经后,子宫肌瘤四周的血流信号也会出现减弱或者消失的情况。若患者子宫肌瘤的瘤体过大,血液供应不足,肌瘤就会失去原来的内型结构,而出现变性[9]。

根据统计可知,常见的变性声像图为:①囊性变,即瘤内存在不均匀质低回声或者大小不等,不规则的回声区域;②红色变,一般见于妊娠期或者产褥期,瘤体会明显的增大,内部回声像低,呈现出细花纹状,瘤体会快速增大,局部的血液弥散在组织内[10],剖析面呈现出红色,在镜下可以看到瘤体内出现了静脉栓塞,并且也有溶血的情况;③脂肪变,脂肪球会沉积在瘤体之内,声像图下可以看到瘤体内呈现出均匀的团状回声;④玻璃样变,肌瘤内部呈现出回声减低,不均匀,平滑肌细胞被纤维组织所替代,在镜下可以看到部分呈现出透明样性变化;⑤内瘤样变,即瘤体增大,且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也会减低,杂乱不均匀,会存有不规则的低或无回声;⑥钙化,肌瘤内呈现出环状或者斑点状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11]。这是因为钙盐沉积在瘤体内,呈现出沙砾状或者一个较薄的外科,让瘤体变成钙化块,也被称为子宫石。弱回声型细胞密度较大,且含有大量的弹力纤维,有着丰富的血管,细胞卵巢以排列为主。强回声型胶原纤维含量较多,肿瘤细胞以束状排列为主。肌瘤越发坚固减弱越重,良性减弱比恶性明显。子宫内部肌瘤出现变性时,超声波学透射性也会增强,坏死区域出现明显增大和恶变的时候,就会产生回声混乱,采用腹部超声常规扫查可以判定肌瘤有无变性的可能性[12-13],且也能够鉴定卵巢肿瘤和其他盆腔肿块。卵巢肿瘤浆膜下子宫肌瘤以及实质性卵巢肿瘤,肌瘤存在囊性病变和囊性卵巢瘤后张力增大或者卵巢瘤和子宫产生粘连的患者,在鉴定上有一定的困难,应当先询问患者的月经史以及腹部包块生长速度,再进行仔细的妇科检查。在进行超声检查的时候,需要让患者充盈膀胱[14],对于膀胱耐受性不良或者较为肥胖的患者,在进行超声检查的时候,无法清除的将子宫图像清晰表达出,造成小肌瘤的诊断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在检验的过程中需要辩证[15]。

利用腹部超声常规扫查发现具有以下几点共同特征:①图像信息为低回声型58例;中等回声型10例;高回声型6例;混合回声型4例;②瘤体以及正常宫壁之间的基层界限比较清楚,但会伴有假包膜,形态规则;③子宫肌瘤病灶区域内血流比较稀少,会看到稀疏的短条状血流,肌瘤瘤体间内部血流供应不充分,四周的血流和内部血流供应对比,更为丰富,内部的血流以静脉血流为主,局部病灶四周没有环状或者半环状的血流环绕[2],只能够看到较少的血流信号,四周的血流也比瘤体内部的血流平均阻力指数高。

本次试验数据证实,腹部超声检查子宫肌瘤诊断准确率为97.50%,误诊率为2.50%,其数据说明采用腹部超声常规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首选的检验方式,可以提高子宫肌瘤的检出率。腹部超声常规检查较为精准且简便,但是需要注意超声检查子宫肌瘤所得图像信息较为复杂,且多样,在实际的检查中需要和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妊娠子宫等疾病进行区分,在检查中为了提高试验的准确性,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性评定,以便为临床后续开展治疗。另外,对于尿失禁的患者,其无法进行膀胱充盈,子宫发育畸形,存在严重的阴道炎,则无法使用该项检查。仪器的分辨率还会有一定的限制,对于肌瘤、腺瘤、内异症等图像信息的不典型性,肿瘤肿块朝向宫外生长等多种不同的原因影响,会在诊断中存在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的情况。该结论和张杰,曾艳荣学者在《腹部超声常规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一文中所得结论一致[16],该文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13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最终得到确诊,均采用经腹部超声常规扫查法进行检查,确定病灶的大小、形态、回声特征,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果:113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诊断得到确诊,排在前三位的: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占比56.64%、15.93%和12.39%。进行经腹部超声常规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2.04%,临床误诊率为4.42%,诊断漏诊率为3.54%;腹部超声常规检查子宫肌瘤病灶区内血流较少,见稀疏的短条状血流,肌瘤瘤体内部血供不丰富,周边血供较内部血供更加丰富,并且内部主要以静脉血流多,局部病灶周围见环状,稀少血流信号,周边血流明显高于瘤体内血流平均阻力指数。得出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部超声常规诊断,整体效果理想,可进行指导治疗。

综上所述,在子宫肌瘤诊断中采用腹部超声常规可以检测出患者的实际病况,诊断准确性较高,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肌瘤血流腹部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