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价值

2022-03-18 06:20张俊驰唐育斌杨连付惠加谋陈延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栓塞前列腺导管

张俊驰,唐育斌,杨连付,惠加谋,陈延山

(嘉峪关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 甘肃 嘉峪关 735100)

良性前列腺增生作为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以中老年男性为高发群体,可能和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与吸烟等因素有着一定关系,通常情况下,患者会伴有尿频、尿急与尿不尽等症状,尽管前列腺增生属于良性疾病,但是如果没有及时给予治疗,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使患者肾功能受到损伤,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尽快进行治疗,以改善前列腺增生症状,改善患者预后。以往临床中传统方案为药物治疗,虽然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前列腺增生症状,但是用药时间较长,所以可能会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导致临床应用受限[1]。近几年以来临床研究不断探讨发现,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应用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可以发挥出重要优势,属于一种微创手术,能够对前列腺供血动脉进行有效阻断,导致前列腺部分组织坏死,减轻临床症状。基于此,本文就超导管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临床效果展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嘉峪关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接收的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认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标准者[2];②患者意识清晰可正常交流;③知情研究并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有手术禁忌证者;②心肺、肝肾等身体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③合并其他肿瘤疾病者。利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4~83岁,均龄(71.24±3.41) 岁,其中高血压2级并2型糖尿病患者4例,高血压病2级并慢阻肺患者2例,单纯高血压病3级患者3例,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1例;研究组患者年龄为54~84岁,均龄(71.15±3.36)岁,其中高血压2级并2型糖尿病患者3例,高血压病2级并慢阻肺患者1例,单纯高血压病3级患者4例,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1例,1例前列腺增生曾行脑外伤术后的卧床患者。两组一般资料经对比统计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主要给予患者度他雄胺软胶囊口服治疗,每次服用0.5 mg,一天1次;同时给予患者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口服,每次0.2 mg,一天1次,持续治疗3个月[3]。

研究组进行经导管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仪器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DSA大型C臂X光机(Artis-zeelllfloor)引导PAE治疗;PVA栓塞颗粒150~250 μm(北京麦瑞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明胶海绵栓塞颗粒(杭州爱利康)。治疗方法:在局部麻醉后采用sedlinger's技术,穿刺股动脉成功后,依次插入导丝、导管鞘,经导管鞘插入导管至对侧髂内动脉内,术中髂内动脉造影时采用高压力(500 KP)、高流率(6 mL/s)、长时间(5 s)注射造影剂,观察髂内动脉及前列腺动脉(prostatic artery,PA),同轴引入微导管,超选择至PA,再次造影确认后,经导管缓慢注入PVA颗粒,有血液递送和引导进入,后造影见前列腺供血动脉缓慢,约3~5 min后,再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350 μm),再次造影证实前列腺动脉完全栓塞。采用同样的方法,栓塞对侧前列腺动脉。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膀胱剩余尿量指标

治疗前两组膀胱剩余尿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膀胱剩余尿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膀胱剩余尿量对比(x- ± s,mL)

2.2 前列腺体积

治疗前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前列腺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前列腺体积对比(x- ± s,cm3)

2.3 最大尿流率

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最大尿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最大尿流率对比(x- ± s,m/s)

2.4 夜尿次数

治疗前两组患者夜尿次数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夜尿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夜尿次数对比(x- ± s,次)

2.5 前列腺增生症状改善情况

如表5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IP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得到有效改善,研究组IP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IPSS评分对比(x- ± s,分)

2.6 性功能影响

治疗前两组患者IIEF-5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IEF-5性功能评分均得到提高,研究组IIEF-5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IIEF-5评分对比(x- ± s,次)

2.7 生活质量情况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7。

表7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 ± s,分)

3 讨论

前列腺良性增生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等持续影响,促使前列腺增生发生率越来越高,据相关资料调查发现,前列腺增生以60岁以上男性为高发群体,60岁以上男性大约有50%会表现出前列腺增生症状,当年龄超过75岁,更是高达80%表现出前列腺增生症状[6]。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中一个重要部分,能够分泌前列腺液,一旦发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会表现出尿急、尿不尽等症状,若是没有及时治疗,在病情持续发展影响下,可能会促使膀胱逼尿肌功能损伤,导致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症状,引发膀胱和肾功能损伤,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临床人员研究发现[7],高血压是导致前列腺增生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高血压患者发生前列腺良性增生概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这大多是因为高血压会给血管带来损伤,当血管损伤后会逐渐对前列腺间质细胞分析生长因子进行刺激,从而导致前列腺组织增生,最终增加患病风险。

当前临床中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为治疗及标准,该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但是该手术安全性与并发症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个别患者仍然选择药物治疗,以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症状[8]。盐酸坦索罗辛为常用药物,可以降低膀胱出口压力,减轻临床症状,可以发挥出良好疗效,但是临床实践发现,药物治疗周期较长,并且停药后可能会复发,临床应用受限。

近几年临床逐渐应用经导管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该方法通过阻断前列腺动脉供血,产生以前列腺中央腺体为著的缺血性坏死、体积萎缩,从而达到前列腺组织缺血坏死、体积缩小,解除尿道梗阻,使排尿通畅,从而改善患者下尿路梗阻情况,取得显著疗效[9]。

此次研究结果中,经过导管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患者术后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效果优于保守治疗组。这主要是因为经导管前列腺动脉栓塞术能够对前列腺血供进行有效阻断,促使前列腺因为缺血而出现萎缩,所以可以有效控制膀胱流出造成阻力情况,并且手术还可以减少前列腺组织α肾上腺素受体,从而改善患者尿路梗阻症状,以改善患者各项指标[5]。

本文研究结果中还发现,研究组术后IPSS、IIEF-5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电切术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较高要求,可能会给阴茎血流动力学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导致阴茎勃起神经受到损伤,但是超导管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前列腺组织损伤,以有效保护前列腺神经,所以可以降低对患者性生活的影响[10-11]。

综上,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选用经导管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可以快速改善患者前列腺症状,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栓塞前列腺导管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不同年龄段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前列腺钙化是怎么回事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前列腺增大到底要不要治疗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