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显像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2022-03-18 06:20汪唯一周平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唾液腺合格图像

胡 涛,汪唯一,周平平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浙江 杭州 310002)

唾液腺核素显像能很好地显示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功能,是一种直观而简便的检查方法,并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等特点,随着核素显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唾液腺显像的应用越来越广。在进行唾液腺显像的过程中患者体位移动或者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失误都会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1]。因此对影响唾液腺显像的主要因素再分析有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精准措施来保证检查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唾液腺显像检查的789例患者的图像,设为对照组,针对图像不合格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对此后2019年8月—2021年7月行唾液腺检查的493例患者的图像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再分析,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40例,女649例,年龄15~86岁,平均(53.4±14.2) 岁;经临床首诊症状表现口干眼干340例,发热134例,肝功能异常102例,肺间质性病变110例,关节疼痛55例,其他48例。观察组中男108例,女385例,年龄19~89岁,平均(52.6±15.6)岁;经临床首诊症状表现口干眼干213例,发热80例,肝功能异常68例,肺间质性病变70例,关节疼痛36例,其他26例。所有患者性别比、年龄范围等一般资料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入选患者均完成唾液腺核素检查,且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数据;②所有患者精神正常、智力清晰且能配合检查;③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无法坚持检查,自行要求终止检查或临床资料数据不完善者;②精神异常无自主行为能力者。

1.2 方法

1.2.1 仪器 采用GE Infinia GP3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仪,配低能高分辨准直器。显像剂99mTcO4-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采集时患者取仰卧于检查床,肘静脉“弹丸式”注射(5x37MBq),前位采集15 s/帧,时间30 min,采集矩阵64×64,放大倍数为1.6,能峰140 keV,注射药物前测量注射器内99mTcO4-放射性计数率,检查完成后测量注射点及空注射器放射性残留计数率。

1.2.2 质量评判标准 显像剂具有规定的放化纯、体积和合适的放射性计数。检查结束后发现患者头部移动、注射部位放射性药物残留、设备故障、口服维生素C的时间提前或延后、技术操作失误等因素存在,计入不合格图像,反之则为合格图像。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师通过对双侧腮腺和颌下腺的感兴趣区的勾画进行数值分析,结合患者临床诊断及血液生化指标,对图像后处理存在质量问题同样计入不合格图像,反之则为合格图像。

1.2.3 分组方法与统计 观察组:根据对照组统计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流程,进行全方面的质量控制,改进方案如下:①患者体位因素方面,检查时增加头托,将患者头部置于头托之中,防止患者检查中头部移动;②口服维生素C的时间,操作台配备计时器来提醒当班技师,以防止错过酸刺激最佳时间;③药物注射方面,在血管较差的病人身上放置留置针,防止皮下渗漏;④图像后处理时双人核对,避免图像感兴趣区勾画错误;⑤机器定期检测,做好应急预案。对观察组患者按照新的规范要求检查,重新统计图像不合格病例数及各个因素导致图像不合格病例数占总病人数的比例。对照组:按照以往无头托、无留置针、无计时器提醒等常规方式进行采集,统计图像不合格病例数及各个因素导致图像不合格病例数占总病人数的比例。

1.3 观察指标

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是否体位移动,注射显像剂时是否皮下渗漏,口服维生素C的时间是否准时,图像后处理是否准确,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等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图像不合格数分布比较

对照组789例唾液腺显像检查中,不符合图像质量标准的共计65例,不合格比率为8.24%(65/789);观察组493例检查中,不符合图像质量标准的共计16例,不合格比率为3.25%(16/4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图像不合格图像数分布比较[n(%)]

2.2 引起图像不合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

导致两组图像不合格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2。观察组患者体位因素占比1.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4%(P<0.05);两组注射技术、酸刺激时间、采集处理、设备因素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导致两组图像不合格的主要影响因素比较[n(%)]

3 讨论

唾液腺核素显像已经用于协助诊断干燥综合征和观察头颈部肿瘤放化疗后腮腺功能的变化[2]。干燥综合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在唾液腺显像的主要特点是腮腺和颌下腺显影欠清晰或不显影。唾液腺显像还可显示唾液腺的轮廓图像,对腺体区域的肿块具有定位作用,可以确定肿块是位于腺体内还是腺体外。同时还可以用于唾液腺的炎性诊断,急性唾液腺炎摄取99mTcO4-增高,排泌速度减慢,病变区显像剂浓集;而慢性炎症区表现显像剂稀疏,动态显像时显示唾液腺功能减低,摄取高峰时间延缓。唾液腺核素显像在评估鼻咽癌及口咽癌放疗后唾液腺的损伤或恢复程度也有一定的价值,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唾液腺功能明显下降,以唾液腺摄锝率和泌锝率下降明显为表现。化疗与放疗联合应用能加重辐射对唾液腺的损害,唾液腺显像能预测放化疗后特征性口干症的程度。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法可以准确地评价唾液腺形态和功能,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检测唾液腺功能受损程度的一种无创、敏感和实用的方法[3]。

唾液腺显像是经肘静脉“弹丸”式注射放射性99mTcO4-显像剂即刻用SPECT设备连续采集系列影像,动态观察显像剂在腮腺和颌下腺摄取、浓集、排泄的动态过程,经计算机软件处理后可得到唾液腺和颌下腺的浓聚功能、泌锝功能和泌锝时间。但是唾液腺显像时间较长,整个检查过程医生、技术和护理都要参与其中,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繁杂,涉及多个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图像质量问题,影响临床诊断。因此对整个检查过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和改进,对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首先回顾性全面分析对照组唾液腺显像图像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对此后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检查的流程,再次对唾液腺图像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观察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

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体位移动已成为影响检查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工作总结得出患者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唾液腺核素显像时间长,患者病情较重或本身疾病的原因难以坚持;有些患者年龄较大或者较小,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再者头部本身不是规则的形状,没有合适的头托支撑,长时间保持头部姿势不变,需要较强的自控力,难免会有不自主的轻微移动;部分患者对各种检查的恐惧心理、空间幽闭症等原因,在检查过程中受环境影响体位发生移动。在改进措施中增加了头托,将病人头部放入头托中,借助外力能有效地避免了多数患者头部各种原因引起的体位移动[4],使用头托后患者体位移动因素导致的图像质量不合格占比已明显下降,从改进前的4.94%降为了1.01%。有研究发现20 min唾液腺动态显像同样可反映唾液腺受损情况,对于不能长时保持同一体位的年龄偏大患者来说20 min显像法省时可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诊断价值同样较高,符合临床和患者需要,与30 min显像法有良好的互补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但是此研究针对的是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对用于唾液腺的炎性诊断以及受损的情况检测是否可行尚未明确。

唾液腺显像检查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并制定出一套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护理配合方案。因患者对核医学科的环境、核素药物的不了解,极易产生焦虑、恐慌的心理状态,所以在检查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临床工作人员应及时给予对应的心理疏导及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及检查注意事项。检查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焦虑[6],从而让患者更有效地配合检查。唾液腺检查显像剂的注射渗漏和“弹丸”质量对检查质量的影响也较为常见,科室配备基本素质好、熟练程度高的专业人员,尽可能采用直接注射法,直接注射法形成的“弹丸”质量最好[7],万一显像剂注射渗漏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严重时必须改日重新进行检查,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因此针对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必要时采用留置针来提高注射成功率。

勾画感兴趣区的范围对时间-放射性曲线、浓聚功能、泌锝功能及泌锝时间结果影响较大,勾画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上述结果。处理图像时由双人共同判定,避免主观误差造成影响。腺体图像清晰时紧贴腺体外侧缘勾画,腺体图像欠清或模糊时调整对比度后再进行勾画,必要时可以增加唾液腺断层融合显像来提高诊断率[8]。对唾液腺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隐藏在图像中的额外信息,让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9],从而支持个性化的临床决策,使病人的治疗有更多的选择[10]。

唾液腺检查方法一般都是沿用传统的规范流程,采集时间一般都是30 min甚至更长,而且采集效率低增加了患者的等候时间,不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这无形中也降低了患者的就诊满意度。有研究探讨过唾液腺检查时间从原来传统的30 min改进优化为15 min[11]。30 min法和15 min法在特异度以及准确率上是有统计学差异的,15 min法能显著减少患者图像采集时间,提高检查准确率,图像质量也有了提高,但是这个研究存在不足无法令同一患者进行两次两种方法的检测,也无法进行大量的正常人样本采集,这也给我们提高图像质量留下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SPECT/CT显像系统性能质量控制是核医学影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唾液腺显像图像质量的一部分[12]。设备系统性能下降将使图像质量变差,直接影响诊断结果。对于仪器的正常使用必须要进行日常的维护,每天检查前全面打扫房间卫生,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在对设备进行擦拭时,要观察螺丝是否有松动,准直器是否有划伤或污染,是否有水、油等渗漏。机器探头内的光电倍增管和碘化钠晶体对温度和湿度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机房要配备温度计和湿度计不间断地监测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注意机房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其突然变化引起晶体潮解。安装断电保护器,使设备长期处于开机状态,避免突然断电或通电对仪器的冲击,也可降低突然断电导致患者重做的概率。

综上,唾液腺显像灵敏度高,整个检查过程涉及的环节和影响因素较多,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正确的工作流程是我们确保图像质量的前提。

猜你喜欢
唾液腺合格图像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 治疗后唾液腺功能变化的诊疗进展
131I 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辐射损伤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CT图像生成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不合格的洗衣工
不合格的科学家
做合格党员
唾液腺也能长结石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