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椎动脉夹层患者的血管内径、血管内回声及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03-18 06:20马莉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椎动脉管腔夹层

马莉萍

(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甘肃 定西 743000)

椎动脉夹层(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VAD)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血液成分由椎动脉内膜途径,进入管壁等部位所致管壁剥离分层血肿或是壁内自发性血肿等问题,最终所产生的一种以血管破裂、闭塞、狭窄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椎体严重闭塞、狭窄、循环缺血等问题,与颈动脉夹层相比,VAD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椎动脉夹层或是颈动脉夹层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在2%左右,其中,中青年患者疾病发生率在10%~25%左右。从患者不同的发病原因来看,可以将VAD患者分为自发性椎动脉夹层和外伤性椎动脉夹层两种,且前者较为常见,而结合患者不同的发病位置,可以将其分为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和颅外段椎动脉夹层两种,前者主要发病位置为管壁外膜与肌层之间,可见不规则外凸形的夹层动脉瘤,是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后者则会向动脉内膜发展,进而诱发血栓形成和管腔狭窄等问题,也是诱发脑缺血症状的主要原因[1-2]。椎动脉V1段和V2段是椎动脉夹层发生率较高的部位,其主要原因在于,椎动脉会在韧带和骨结构机械损伤的不良刺激下产生内膜撕裂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常见颅外段椎动脉夹层问题,本研究以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2例CTA、MRI、DSA联合检查确诊的椎动脉夹层作为数据分析基础,对CDFI检测VAD患者的血管内径、血管内回声及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2例CTA、MRI、DSA联合检查确诊的椎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8~78岁,均龄(58.34±15.23)岁;临床表现:4例无明显缺血症状,10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18例短暂性脑缺血。全部观察对象均经DSA、MRI、CTA检查并经临床最终确诊。

1.2 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所用检查设备为GE-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配置频率为1.6 MHz~5.0 MHz的4C凸阵探头以及频率为3.0 MHz~10.0 MHz的9 L线阵探头;Philips IE ELITE彩色超声诊断仪,配置频率为3.0 MHz~11.0 MHz的L11-3线阵探头以及频率为1.0 MHz~5.0 MHz的C5-1凸阵探头,通过利用凸阵探头经线阵辅进行椎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双侧颈总动脉V1、V2及V3段的常规连续扫查,对其椎动脉夹层确诊时双侧椎动脉情况,以及治疗后椎动脉发病部位的最窄处真腔管径、原始管径、最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及健侧对应部位相应参数进行统计分析。

椎动脉发育障碍患者的评定标准:特定侧椎动脉管腔出现明显的狭窄表现,且细于其他同龄人群,管腔内径小于正常人群管腔内壁直径一半以上,或是管腔内径<2.5 mm。椎体动脉起始部位狭窄的超声评定标准:狭窄率在50%以下为轻度狭窄,狭窄率在50%~99%为中度狭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所选病例资料中,6例为双腔型,26例为壁内血肿型。从累及部位来看,6例只有V2段发病,6例V2和V3段均发病,20例V10和V2段均发病,且无一例患者为双侧椎动脉夹层。

从患者的血管内径、血管内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来看,健侧椎动脉病变狭窄最严重部位的原始管径显著小于患侧(P<0.05);真腔管径显著大于患侧(P<0.05);PSV、EDV及RI均显著低于患侧(P<0.05),见表1。

表1 椎动脉夹层患者治疗前血管内径、血管内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x- ± s)

全部32例观察对象经抗凝治疗后效果都比较满意,复查结果说明,无1例患者出现新发病灶,对于狭窄严重的6例患者而言,其壁内血肿吸收效果较差,但相比之下患侧椎动脉真腔管径也逐渐加宽,PSV、EDV水平降低,RI值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2。

表2 椎动脉夹层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径、血管内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x- ± s)

3 讨论

椎动脉夹层会受到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近期急性感染、运动损伤、颈部按摩损伤、血管先天性因素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且该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临床常见的椎动脉夹层症状有构音不良、运动失调、复视、眩晕、头晕、颈部疼痛等。近端DSA是当前临床上用于椎动脉夹层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这一检查方法有创且价格昂贵,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低。CDFI能够进行床旁实时检查,进而保证椎动脉夹层形态显示直观且客观,判定破口位置,假腔内有无血栓,测量壁内血肿的范围,观察真假腔血流方向及血流速度等血流动力学信息。人体发生椎动脉夹层后,血流紊乱、凝血块形成问题都比较明显,而在血流冲击等不良因素影响下,凝血块也会经真腔融入血管远端,这也是临床上一致认可的诱脑栓塞影响因素,有些患者疾病早期无明显的头痛等症状,而随着偏头痛和颈部疼痛症状的凸显,患者才会意识到疾病的发生。从性别差异来看,不同性别群体的疾病发生率对比差异较小,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更多在于神经系统损伤情况。椎动脉夹层依据其疾病累及血管的差异,也会出现声像图的不同表现。如果疾病影响血管内膜组织,则发生内膜撕裂后,会出现真假双腔结构,如果疾病影响中层平滑肌层部位,则会出现壁内血肿问题,如果壁内血肿累及中层与外模之间,外模破裂易形成假性动脉瘤。

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证实,自发性颈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在0.025‰~0.030‰左右,而自发性椎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在0.010‰~0.015‰左右,尤其是对于年龄在45岁以下的年轻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其疾病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动脉夹层,所以,临床上通常将椎动脉夹层视为诱发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关注度。椎动脉夹层是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获得性疾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近期急性感染、颈部按摩或运动损伤、血管先天性因素等多种复杂因素所导致的疾病类型,不同性别人群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且神经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会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颅外段患者的预后情况普遍较为理想,治疗后的复发风险较低[3-4]。CDFI能够将患者颅外段椎动脉的走行方向和结构情况进行更加直接且清晰的显示,这也是患者血流动力学检查的重要基础。然而,受到椎动脉部位锁骨下动脉的管径和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椎间隙段的椎骨会受到遮挡,进而出现节段性特征,使得椎动脉的全部情况无法完全暴露,而且,在医护人员操作方法和仪器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下,超声技术所检查出的椎动脉斑块情况通常不全面,其形态学特征检查难度也相对较大,因而整体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有限。TCD检查在椎动脉的搏动指数、频谱形态、血流方向和血流速度方面的检查结果更加可靠,其主要原因在于,颅内前后循环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若操作技术不当,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误诊或是漏诊问题,常容易混淆的疾病类型为对侧代偿增快的椎动脉视为闭塞侧的椎动脉,同时,这部分患者也不会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而导致患者自身和医护人员出现疏忽和麻痹思想。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率,可以在检查过程中要求患者保持坐立位,确定一侧椎动脉后,向对侧平行移动探头,确定血流信号消失后实施对侧椎动脉的检查。

从不同的血管组织和累及部位情况来看,不同椎动脉夹层患者的声像图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疾病累及壁内血肿外膜或是中层的患者,其外膜容易破裂并出现假性动脉瘤,对于疾病累及中层平滑肌的患者,其会产生壁内血肿情况,对于疾病累及血管内膜的患者,内膜撕裂后会产生真假双腔结构[5-6]。本次医学研究中共有18例患者属于壁内血肿型椎动脉夹层,其超声声像图可见明显的血肿挤压所致真腔出现偏心性狭窄、管腔内不规则回声血肿、原始管腔变宽等问题,且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血液经过狭窄真腔部位时,流速也会显著加快,搏动指数明显升高,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而血肿被逐渐吸收后,患者的管腔内径会显著恢复,进而降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7-8]。共计10例双腔型椎动脉夹层患者,其超声声像图检查证实存在管腔膜状强回声漂浮和原始管腔变宽等特征,进而形成真假双腔,且假腔更宽而真腔更窄,部分患者血液进入内膜撕裂处的假腔,导致假腔变宽,以及紊乱低波动、低速血流信号等特征,且假腔内血流速度较慢,随着疾病发生也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另有部分患者血液仅在真腔狭窄部位射流,进而提高搏动指数和血流速度[9-10]。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全部32例观察对象中,6例为双腔型,26例为壁内血肿型;6例仅累及V2段,6例累及V2和V3段,20例累及V10和V2段。患侧与健侧原始管径、真腔管径、PSV、EDV、RI等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治疗前后真腔管径、PSV、EDV、RI等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结果准确性较高,可以进行重复检查,对于疾病相关信息的检查更加全面且准确。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来看,双腔型椎动脉夹层表现为明显的原始管腔增宽等图像特征,管腔内部的膜状强回声表现典型且明显,同时存在真、假双腔,部分患者会出现狭窄真腔处的血流射流问题,峰值和搏动指数较高,也有些患者血流经过内膜撕裂部位后会进入假腔,受到假腔变宽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紊乱低速低搏动血流信号,且假腔内血流速度较慢,最终也会产生血栓形成问题。如果患者确诊为壁内血肿型椎动脉夹,则会表现出原始管腔增宽等典型特征,血肿内部回声不规则并会对真腔造成挤压使其出现偏心性变窄特征,这也会加快真腔狭窄部位血流峰值流速,提高搏动指数,降低舒张期流速,而血肿开始被吸收以后,管腔状态也基本恢复正常,并使得上述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如果患者是短期发病的椎动脉夹层疾病,则会表现出不同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诊断椎动脉夹层的敏感度为75%。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操作比较简便,且安全性较高,经济成本较低,对于疾病症状不明显、不典型的患者,能够实现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进而为椎动脉夹层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实现床边的实时检查,操作的可重复性较好,对于椎动脉夹层采取保守治疗患者,能够反复多次进行夹层发展情况的检查,进而为临床医师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可靠参考。但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于发病较久的椎动脉夹层患者疾病鉴别的难度较大,因其血管闭塞情况严重,如果壁内血肿体积较小,或者是动脉夹层发生在V2段等部位,则漏诊率相对较高;而且检查结果也会直接受到医师的主观因素影响。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用于椎动脉夹层检查和诊断,能够从血管内径、血管内回声、血流动力学等角度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参考,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椎动脉管腔夹层
蜂窝夹层结构的制备与应用进展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珠江口盆地X油田夹层空间分布表征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伊拉克M油田Asmari组混积储层隔夹层特征及地质意义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