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超声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2-03-18 06:20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肿块良性恶性

沈 辉,尹 峰(通信作者)

(山东省泰安市肿瘤防治院影像特检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乳腺癌(breast cancer)也被称为粉红杀手,主要指的是机体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影响下出现增殖失控的情况,而患病早期并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表现以乳头溢液、乳房肿块以及腋窝淋巴结为主,极易让患者忽略,晚期受到癌细胞远处转移的情况导致多器官病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2]。对于乳腺癌而言,患者患病早期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体征并不十分典型,因此在临床诊断中极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等不良情况,延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为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应当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前对于此类疾病的首选诊断方式以MRI检查为主,其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对机体无创伤和放射伤[3-4]。MRI动态增强可以更为直观地观察到机体病灶组织内血管的密度,从而对其病灶的性质进行明确的辨别,从而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5]。本文针对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超声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经病理检验,78例患者中良性和恶性的人数分别为34例和44例,分别划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良性组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41±6.51) 岁;恶性组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5.61±6.5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以上78例患者均接受MRI动态增强结合超声检查扫描,在检查前首先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检查体位(俯卧位),头部先进,前臂保持上举状态,两侧乳房保持对称状态,使得两侧乳腺均自然垂直于8通道线圈内,对患者的横断面、横轴位和矢状位均进行的扫描,首先对患者两侧乳腺矢状位脂肪抑制实施T2WI平扫操作,具体扫描参数如下所示:层间距、层厚分别设置为1 mm、4 mm;矩阵、TR、TE分别设置为320×224、4 650 ms、85 ms;FOV和NEX分别设置为20 cm×10 cm、4。完成后对患者两侧乳腺的横断面进行DWI脂肪抑制扫描操作,具体扫描参数如下所示:层间距、层厚分别设置为1 mm、4 mm;TR、TE分别设置为5 000 ms、63.2 ms;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800 s/mm2。最后对患者两侧乳腺横轴位实施VIBRANT多时相增强MRI扫描操作,选择高压注射器在患者手背静脉注射DTPA,注射速度控制在2 mL/s,注射剂量为0.1 mmol/kg,实施连续无间断扫描,扫描次数为8次,具体扫描参数如下所示:矩阵、TR、TE分别设置为350×350、6.1 ms、2.9 ms;FOV、NEX以及TI分别设置为36 cm×36 cm、0.8 ms/13 ms;扫描块厚度为52层[5-6]。

在进行超声检查中,检查仪器由日本日立公司生产提供的型号为EUB-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本次操作,本次探头选择7.5 MHz~10 MHz高频探头进行操作,检查前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检查体位(仰卧位),并确保其两侧的乳腺完全暴露在视野之下,受到患者体位以及乳腺自身重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其呈现为扁平状,此时可指导患者双臂上举,使得其皮肤拉紧,胸部肌肉处于收缩状态,并且其乳腺也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从而促进超声波束穿透,对于部分乳腺相对较大的患者可在其肩部下方垫上一个软枕让其乳腺位置处于稍倾斜的状态,从而促进乳腺稳定。高频探头放置于患者皮肤表层,本次扫描范围从患者乳腺一侧逐渐向中心处进行反复的扫查操作,值得注意的是,高频探头应当紧紧贴住受检者皮肤,从而避免扫查过程中出现遗漏的情况,密切观察受检者乳腺组织结构、病灶的弹性、活动度等,检查人员可结合实际情况考量是否需要与对侧的乳腺相同部位进行比较检查。

1.3 观察指标

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良性组和恶性组不同病变情况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增强率以及病灶边缘形态。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病变情况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和早期增强率

良性组A性人数占比显著低于恶性组,而C性人数占比显著高于恶性组,与此同时,恶性组和良性组早期增强率分别为≥60%和<60%,两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病变情况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和早期增强率[n(%)]

2.2 两组病灶边缘形态变化情况

良性组病灶边缘MRI征象分叶、不规则、毛刺的检出率显著低于恶性组,而光滑情况检出率显著高于恶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灶边缘形态变化情况[n(%)]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MRI扫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而MRI动态增强扫描属于临床中无创的检查方式之一,在检查过程中使用针对性的成像方式针对患者两侧乳腺展开多个层面的断层扫描操作,而后在正常乳腺组织和病变组织强化程度的比较差异基础上进行增强扫描,从而形成相对较高的组织对比性[7]。MRI动态增强扫描通过针对病变血流动力学特征展开合理分析,其中所使用的增强对比剂对于机体乳腺肿瘤也并没有显示出生物特异性,将其病变组织实施强化操作后可对机体病变组织内血管密度以及对比剂注射到组织细胞内后的剩余间隙等进行判断[8]。

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创新和成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中,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证实其对机体无创伤,其重复性高,且检查费用低廉。当超声应用于乳腺良恶性鉴别中时,对于乳腺组织相对致密的受检者的显像效果更为突出,其在鉴别肿块囊性或者实性中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率。根据相关研究统计可见,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应用超声进行检查其准确率高达80%~85%左右,而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如下所示:病灶周围组织存在浸润情况进而形成强回声带,健康的乳房结构受到破坏后使得肿块表层的局部皮肤出现凹陷或者增厚等情况,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参考依据之一。现阶段我国学者对于乳腺癌超声研究的关键之处在于疾病各项诊断指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的筛选,而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在对疾病进行判断时当以以下指标进行综合判断:①恶性边缘大多数为不规则状,而良性边缘形态相对规划;②恶性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呈现为低回声;③恶性形态大部分不光滑,轮廓不规则且呈现为分叶状,良性形态呈现为圆形且其边缘相对光滑;④恶性浅筋膜浅层结构大多为中断的情况;⑤恶性其边界回声呈现为高回声边界;⑥恶性侧方声影相对较少;⑦超声以及触诊所发现的肿块直径差异太大,绝大部分为恶性;⑧恶性后方回声大多呈减弱不清晰状;⑨恶性深度与宽度比值大多数>1。但受到超声技术影像学特征的特殊性在临床中并不能准确鉴别良恶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临床医师应当结合患者病史并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现阶段我国对于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以钼靶、超声以及MRI为主,以上三种检查方式可以从三个不同的病理特性对乳腺癌病灶进行反映,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亚洲女性乳房致密型腺体较之北美等女性而言更多,且体积相对较小,大部分患者都存在乳腺增生的情况,而肿块与正常腺体间的密度也就随之下降,通过钼靶检查虽然能极为清晰地显示腺体增生,但其无法对其中的肿块和结节等进行显示;但通过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清晰地呈现出肿块和结节的轮廓,同时还可更为直观地观察到乳腺和胸壁的生理解剖结构,进而对病灶的分布位置进行相对准确的定位[9]。在钼靶检查中其无法显示靠近胸大肌边缘或者内乳区等位置深入的乳腺癌,但通过超声多角度、多方位的优势可有效弥补其不足之处;虽然上述是钼靶检查的不足,但钼靶对于成簇钙化点的检出率极高,可见对于乳腺疾病的定性方面优于超声检查,两者联合检查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10]。MRI其对于多发病灶以及软组织分辨率具有极高的检出率,并且其对于肿块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同时双侧乳腺可同时成像;MRI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可更为直观地观察到患者肿瘤和乳腺生理解剖结构,相较之的传统组织学方式而言其对于淋巴结转移的评价更佳,通过动态扫描能清晰地显示癌组织的血液灌注情况和血管丰富程度,继而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丰富的病理生理学信息以及形态学信息,为乳腺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MRI对于机体软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高,同时具有极高的敏感性,能多维度地观察到患者乳腺病变情况,在为临床医师提供病灶形态学特征的同时,也能通过动态增强为临床医师提供患者病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其能检查出3 mm左右的较小的病变情况,而后通过功能以及形态展开定性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MRI动态增强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其研究结果显示如下:金标准结果显示78例患者中良性和恶性的人数分别为34例和44例。良性病变组早期增强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病灶形态较之恶性病变组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病灶进行强化的主要作用因素与对比剂弥散速度、血管通透性以及肿瘤组织间隙结构等密切相关,上述各特性也决定着病灶的强化特点,从而为良恶性病变鉴别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应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方式具有极高的诊断效果,可通过早期增强率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肿块良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
完形填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