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意义与途径

2022-03-18 01:31王欣辽宁省劳动经济学校
环球市场 2022年13期
关键词:情况部门管理工作

王欣 辽宁省劳动经济学校

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人们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出了多元化要求,企业固定资产的规模与种类全面扩张,虽然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大量机遇,但同时也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考验。特别是在我国各项财政管理体制全面改革和普及的过程中,由政府部门出面,为企业有效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以及预算管理制定了多元化的政策方针。从制度层面入手,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相结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制定的部门预算编制具有较高科学性,提高企业对资产收益的管理能力,使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具有较高规范性。通过帮助企业对二者相融合的组织结构以及制度规范进行建立健全,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能够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加强对固定资产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的积极建立。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一个具有较高可行性和覆盖面较广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确保企业采取的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措施具有较高可行性,能够满足企业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从而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的意义

(一)使企业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通过将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有机整合,不仅能够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和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确保企业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同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展开的详细分析能够知道,由于长时间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企业始终沉溺于“重采购、轻管理”的传统思路中难以脱身,从而使企业内部物资闲置浪费、重复建设的情况难以从根源被杜绝,因此,企业的管理成效始终处于缓慢增长甚至逐步下降的状态。

通过将预算管理相关内容充分融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能够使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对新增设的资产进行有效配置。企业首先要对各个部门现有的固定资产存量、具体使用状态、实际管理现状、最终使用效益等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然后将各部门固定资产信息数据进行充分提炼和整理,确保形成的宏观数据具有较高代表性,能够为企业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为了有效实现这个目标,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应该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要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对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准确掌握,并采取对应措施将相关问题及时解决,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为企业建立固定资产配置结构进行积极引导与合理调整,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大幅度提高。长此以往,企业就可以通过合理的固定资产投入量,确保企业利益和员工福利最大化,为企业获得更多资源支持和人才支持奠定良好基础。

(二)使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

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各项固定资产得到科学配置,使固定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益得到有效提升。由于不同企业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其具有的表现形式和利用形式也具有多元化特征。固定资产的损失或收益都应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比如,固定资产的出售、调拨、报损、报废等。

通过将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充分结合,能够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实际利益之间建立密切联系,确保财务信息具有的不对称性得到有效消除,使企业预算分配制度更加健全,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科学调剂各项资源,从根源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采购的情况发生。

企业要以固定资产保值增值、高效安全、完整全面等特点为核心,对各项固定资产工作进行严格监督与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对固定资产在管理工作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深入挖掘,而且还能采取多元化有效措施,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企业要加强对执法检查机构的积极设立,组织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相关岗位工作,并对企业固定资产开展积极的清查和清算,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状况进行全面负责。这样能够确保企业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对固定资产中存在的盘亏、损毁等不良现象及时发现,通过对导致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挖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止亏止损。长此以往,不仅能够促使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朝着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还能为企业财务绩效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创造有利条件。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对组织结构与制度规范的建立健全

当企业将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有效整合之后,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巨大变化,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主体的合理设置给予正确认知和高度重视。通过对二者结合展开的一系列实际调查研究能够知道,企业应该将财务部门中的固定资产管理功能以及固定资产预算申报功能进行有效分离,在企业内部组建一支专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机构,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统筹管理和预算申报,相关工作主要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牵头。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理、清查,采取科学、有效的调研方式,明确掌握并监督企业固定资产的整体运营情况是否保持在平稳状态,当企业固定资产的整体运营情况波动幅度较大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定位,并通过与企业领导的积极商讨,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与发展目标,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和使用人员而言,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开展一系列基本指导,将自身的管理职能明确告知每一个部门和每一名工作人员,要求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不仅能够对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出现的损坏、租借等一系列信息变动进行精准识别和仔细记录,而且还要将存在的变动问题及时上报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全权负责与固定资产预算申报有关的所有工作,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充分整合,将最终结果上报到企业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申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企业建立一个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主体,并且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督下,确保相关主体具有较高闭合性和完善性[1]。

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能力以及未来发展目标,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确保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各个部门能够有序开展具体工作;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详细划分,确保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层层负责的良好工作状态,使每一项责任都能落实到具体人员,促进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企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关键节点操作流程以及审批权限等一系列重要内容的充分掌握,在此基础上,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具体要求具有明确性,并且要求各个部门严格按照具体规章制度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2]。

(二)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落实

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想要使二者结合之后能够充分发挥出1+1>2的作用,必须采取多元化有效措施,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效落实[3]。

在对二者结合之后的工作编制进行设计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对企业实际情况充分掌握,确保固定资产的存量与增量、具体使用情况等一系列信息内容具有的精准性得到稳步提升,这样才能使预算管理部门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各项信息进行全面整理、系统归纳、有效分析,从而以此为依据,使企业对下一期的固定资产定量配置指标确定掌握,使其成为编制依据[4]。

在对二者结合之后的执行方式进行设计时,当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预算指标确定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规定,执行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在此过程中,对折旧、出租、处置等各项行为产生的固定资产损益情况进行清算时,也必须按照预算规定严格操作,从根源避免由于非法占用而导致企业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发生[5]。

在对二者结合之后的决算工作进行指导时,应该在预算评价体系中,将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以及损益情况全面覆盖。在此基础上,运用具有较高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分析措施,采取客观的态度,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且针对不同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采取不同评价方式进行区别对待,但总体仍然是与预算目标进行对比评价[6]。

(三)加强对固定资产和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

长时间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企业开展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制定的评价体系缺乏有效性,不仅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表现较好的部门与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甚至由于具体部门与个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而使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情况,也并没有对相关部门与人员采取对应的惩罚。不仅严重打击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而且还会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制的快速建立,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目标、具体方式、部门责任、个人责任明确掌握,制定有效评价体系的同时,采取科学的奖惩措施[7]。

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充分利用,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资产配置情况与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通过不断总结,对企业资产配置的公平性、结构的合理性、管理实际效果、工作最终效率进行精准定位,确保企业今后固定资产管理绩效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为企业资产配置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可靠依据[8]。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的积极构建

在企业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经常会出现购置、调动、处理、报废等情况,然而由于相关信息具有一定滞后性、具体工作人员恶意瞒报,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缺乏精准性和可靠性,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严重阻碍。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对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积极转变,对完善性较高的网络系统充分利用,建立一个具有较高权威性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要将企业所有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信息纳入该系统的管理平台中,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朝着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9]。

通过对网络信息化措施的灵活应用,不仅能够使企业各项资源得到优化组合,而且还能保证各项配置具有较高合理性,促进资源共享的目标有效实现,将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最大程度提升,为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提供有力保障[10]。

三、结语

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预算管理工作分庭而立,始终处于互相割裂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不仅导致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内容和方式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而且还会使固定资产管理质量难以提升。为了能够将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精准呈现,企业不仅要在思想和行动层面加强对二者融合在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层面具有的重要性给予正确认知和高度重视,而且还要加强对财务预算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将现代化理念以及多元化措施不断结合其中,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得到充分弥补,将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使其具有的实际意义充分发挥到具体工作中。

猜你喜欢
情况部门管理工作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