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3-18 03:22宇,鲁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外语类外语职业院校

赵 宇,鲁 振

1.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鞍山 114016;2.中国商业联合会,北京 100711

一、职业院校外语专业面临的困境

高校外语专业为我国改革开放与外事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外语专业教学,特别是职业院校外语教学却积累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截至目前,仅英语专业,全国就有1 001所高校开设,每年有近20万英语及相关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1]。近年来,英语专业曾多次被列为“红牌专业”或“预警专业”,究其原因还是招生率和就业率不太理想。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包括培养与当前社会需求一致的职业技能人才,增强对外交流型人才就业技能,强化职业院校以技能为导向的培养方式,等等。从国内相关大型职业院校学术会议和相关文献来看,目前职业院校外语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如:外语专业人才办学模式千篇一律;培养模式单一;一些职业院校并不重视职业外语教学,不仅大幅度削减课时,还减少了外语专业的招生规模;根据相关文件政策,包括辽宁在内的一些省份高职院校正在逐步撤销外语专业。外语专业已然成为了一门边缘学科,越来越不受高职院校的重视。

面对此情景,有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三种专业发展路径[2]:在专业层面,对文学和语言学分流;在培养目标上,对职业训练和学术培养进行分流;在大学层面上,对教学型和研究型进行分流。还有专家认为外语专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促成了旅游外语、商务外语、科技外语等专业方向的诞生。

为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我院(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4年起便陆续开设了经贸英语、酒店英语、旅游英语、酒店日语、酒店韩语、商务韩语、少儿英语教学等外语专业方向,共培养15届外语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毕业生从事国际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跨境电商等相关工作。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需充分体现市场需求,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经之路。通过分析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来重构外语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知识体系,从而走出职业院校外语专业学生培养面临的困境,树立继续办好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的信心。

二、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的培养与发展经验

(一)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再到2019年1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都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立德树人是各个高校培养人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国内职业院校的多名学者从多个方面探索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有的学者[3]认为课程思政并不是某一门课程,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高职的外语教学需要贯彻这种理念的深刻内涵。有的学者[4]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就是要针对课程进行总体的思政化改革,通过思政和课程的深度融合,使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之中。有的学者[5]认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旨在作为高校思政课程的有益补充,是新时代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教育需要全面进入到课程体系,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有的学者[6]认为课程思政教育需要实现从点到面的育人效果,就是强调了专业中的每一门课程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相辅相成,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有的学者[7]认为课程思政是为了实现教育部提出的立德树人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在每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能有效的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职教人才。还有的学者[8]认为课程思政是把高校每个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立德树人理念紧密结合,使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这些学者们对于课程思政研究的成果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而提升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职业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思政元素能更好地提升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实现国家倡导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以学生专业和职业核心能力提升为中心创新培养模式

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突出语言技能与行业技能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外语技能的同时掌握一门或多门行业技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技能型外语人才,从而创新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参照国家制定的高等职业外语类专业的教学标准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知识体系,并通过大量的课程实训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同时高职院校需要聘请企业和行业专家能手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将企业、行业的技术规范的职业标准融入到实训教学实施的环节中[9]。这样既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行业技能,并且能更好地创新外语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外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良好培养,能够更好地实现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端目标,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职业外语应用型人才。

(三)改革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机制

多数职业院校的外语专业仍采取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基本以期末考核为主,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机制比较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加强对学生学业的过程管理[10]。

新时代对于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培养标准,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机制也需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职业院校需改变单一的方式,积极采用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融合的基本原则。校内的评价需要由教学系部和校教务处一起制定出全面的评价方案,在评价方案中针对学生外语实践能力的客观评价尤其重要。校外评价则需要学生实习或就业的企业领导和专家积极参与,针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外语应用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而提出更加系统的职业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

三、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外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树立“外语+行业知识”的人才培养理念,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我院专业设置的总体目标是更好地为地区社会经济生活服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经济社会需要为指引,在外语语言学习基础上增加相应的行业知识,拓宽职业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2009年,我院开设酒店英语方向(英语+酒店管理知识)专业,2012年增设英语少儿教育方向(英语+学前教育知识)专业,2015年增设商务韩语方向(国际商务+韩语)专业,未来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跨境电商和自媒体等方向的专业。根据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情况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不同培养方向学生的教学内容、顶岗实习等,建立“英语+学前/+酒店/+跨境电商+自媒体”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优化外语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

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可根据社会的需求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应用英语专业为例,在大一学年(第一、第二学期)完成各种基础类课程如英语语音、基础英语、基础英语口语、基础英语听力的基础上,在大二、大三学年(第三、第四和第五学期)开设针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的纵向体系课程,如:在涉外酒店方向的课程中开设酒店英语、饭店管理概论、餐饮与前厅服务与管理实训等核心课程;在少儿英语方向开设少儿英语教学技能实训、少儿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课程;在跨境电商方向上开设跨境电商实务等课程。系统的课程体系的确立,为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三)优化师资队伍,重构外语教师知识与技能结构

教师承担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任,根据学生未来职业需要,教师要相应地提升自身的知识与优化技能结构[11]。外语专业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重构知识和技能结构,提升自身的外语语言能力及行业技能实践能力。职业院校在提升外语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的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支持外语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调研学习、参观考察等,不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丰富教师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打造“双师型+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根据鞍山师范学院相关文件要求,专任教师每5年需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挂职锻炼。根据我院“外语专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任教师需相应分流,到自己承担教学的专业领域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旨在以更加准确地道的外语+行业知识来从事学生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企业创新外语类专业学生的校企合作之路

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语类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包括外语晨读、课堂实训、技能训练、校内专项实训、职业技能大赛等。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院自2004年起每年定期举办的外语口语大赛和外语写作大赛,成为检验学生外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以赛促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外语实践活动。现代网络媒体和直播平台等渠道为拓宽和创新外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提供了方便和快捷的技术支持[12]。教师采用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技能,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实践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新型实践教学形式来增强了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

校外实践教学需依托行业和企业共同完成。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之路,多方努力,共同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外语人才。根据外语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要求,开辟出优质的外企、国际酒店、跨境电商、翻译机构、外语培训机构和国际幼儿园等实习和就业单位,开展至少半年的职业顶岗实习,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外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升。

总之,职业院校应积极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渠道,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加强课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为解决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的困境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外语类专业持续健康发展;将外语教学与专业方向、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为社会培养服务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外语+行业知识”应用型专业人才,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道路,服务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外事外交以及国际技术交流。

猜你喜欢
外语类外语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外语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工学院应用实践小学期为例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外语类院校全口径PGT英语学习模式研究报告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构建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量表分析
建立高校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