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质量的高校招生计划制度研究

2022-03-18 03:44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毕业生学校质量

杨 姝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长期稳定以及未来。在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想要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成功的建设,就必须关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教育公平,另一个就是社会公平。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大学新生入学率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所关心的话题已经从“上大学”变为“上什么样的大学”。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成为了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就我国而言,高等教育需要发挥促进经济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功能的作用。实现这一功能的前提是能够利用招生本身的公平性,特别是招生名额的公平分配。如果无法做到招生的公平,那么高等教育就无法发挥出推进社会公平的功能,并且还有可能会导致新的社会不公平的出现,还会对国家的繁荣发展产生影响。

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业不仅仅是国民经济能够得以健康的发展和国家长久保持繁荣稳定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下个体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当前环境下,要实现自身的生活生存和未来良好发展就需要付出自己的劳动才可以,因此就业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外部情况会对就业产生影响。在推进就业的进程中,多数都存在着棘手的问题,甚至是推进起来有障碍,使得实际就业形势难以令人满意。

从2010 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明确要求,高校招生选拔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备受社会各界瞩目[1]。招生作为学生进入高校的开始环节,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这一任务的开端。招生的质量如何和招生的结构是否平衡,这直接撬动着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和毕业生的就业。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现行的高校招生计划制度,再研究了目前高校招生制度对现行就业情况的影响,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以就业质量为指引来不断完善高校招生计划制度。

一、现行的高校招生计划制度研究

当前我国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分为三步完成:

第一步就是确定当年度的招生计划。由国家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即教育司以及下属的各省市的教育厅根据相关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招生的人数即各大高校的招生名额,然后参考每个高校的教学实力、学校规模、开设专业的综合实力等相关方面来制定当年度每个高校的招生人数,与此同时也制定出了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

第二步是确定选拔制度。在选拔问题上主要是要确定是采用什么样的选拔方式和如何保证选拔方式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实施。确定选拔方式就是依据上面定好的招生计划以及参考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制定一个公开透明的方案以对参选者进行考察。目前我国采用的最主要的还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也就是俗称的高考,当然除高考外,还有校长推荐和自主招生等方式。至于实施选拔也非常重要,其中涉及到谁来实施,如何能保证选拔过程的公平公正。这些都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三是录取制度。录取是招生工作的收官之战,录取环节需要制定高校该怎么录取学生相关的政策。录取是对前两个步骤完成后,应该保留哪部分学生,保留这一部分学生的同时淘汰哪一部分学生。我国目前现行的政策根据分数线的高低择优录取。

高校的招生就是这三步,每一步都很关键,都关系到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2]。如今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就充分体现了上层想解决现行问题的决心。如果招生计划没有制定好,可能会产生有些学校招不满,而有的学校报考学生太多而不得不分流。如果选拔环节出了问题,将直接影响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例如“翟博士事件”就对选拔环节敲响了一个警钟,选拔环节出问题更有可能威胁社会的和谐和安定。如果录取阶段出问题,出现了舞弊、不公正等情况,使部分优秀学生丧失优秀高校的机会,同样对社会不利。以上三个步骤相辅相成,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现实是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招生人数变多,就业质量反而下降的现象依旧如此[3]。

二、目前高校招生计划制度对就业的影响

就业是人民群众生存的根本,是国家能向前推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就持续关注就业问题,更是指出了“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必要性,这标志着我国决策者开始更加关注就业质量的深层次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更是能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国家和谐安定的社会。因此,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很关键[4]。

目前我国的就业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非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但是在一些比较热门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芯片制造领域却又无人能用;在一些先进领域人才供应不足,很多传统领域人又过多。可见,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总量虽多,但是结构有问题,需要更加平衡。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够很好的与社会需要所匹配,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高校在培养专业的高技术人才方面也有一些问题。在高校期间接收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教育,但是动手能力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一定程度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的情况,整体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我国大学毕业生整体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和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的问题尤为严重。这也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不足,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

招生、培养、就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铁三角”。招生工作是基础部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关键,而创造就业则是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高校招收到的学生的整体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的质量,从而波及学生的就业率,又会反过头来影响招生工作,这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共识[5]。

高校招生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合适的毕业生来为用人单位的发展所服务。高校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用人单位将检验是否符合该单位的需求。一所高等院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很大程度上被企业对这个高校的毕业生的评价所影响。同时,学生通常根据高等院校的声誉以及高校毕业生被社会认可的程度来选择学校。因此,评价学校的声誉、学校的影响力和学校综合培养实力可采用就业率来作为标准之一。

人才培养和教育始于招生工作。学生的素质水平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以后对于学生如何管理和教育都与此息息相关。学校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被以上原因所影响。学生的人数决定了学校的生存以及专业的生存,而学生的入学成绩水平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如果说学校教育培养工作获得了用人单位优秀的评价并且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很高,那么这对学校来说,是一件很有益处的事。同时学生选择学校时也会考虑这些问题,这些会导致报考这个学校的比例提高。如果学校能把这些方面做好,那么会录取到优秀的学生,反之亦然。学生为了今后的工作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也会将教育质量和就业质量的好坏作为指标来选择哪所高校[6]。

三、以就业质量为指引,完善高校招生制度

完善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招生制度,应当根据以下基本原则来考虑:

第一是坚持科学性为导向的原则。正确研判招生、培养和就业这三方面之间的关联,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招生,修订一个与企业需求所挂钩的人才培养计划,引导高校学生能建立起自己的就业观念。要进行严谨充分的市场调研,同时要推进严谨合理的科学预测,将企业需求的变化作为出发点,由此来引导高校自己在专业设置上的调整、科学招生计划的建立和如何培养人才方面改进,以此来使得培养的毕业生能够有效的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

第二是要把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一个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一个毕业生是否能亲身实践理论也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是提高就业率的同时也需要认真关注就业的质量。目前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的问题很多,对于就业问题的解决不应该只是把目光放在就业率这个数字上,与此同时还要统筹推进企业就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学校应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和用人机构合作,要通过多途径多领域的深化合作来共同完善招生制度。

要以学生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生活需要为风向标来指导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要统筹各部门工作人员,推进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的交流,以使招生、人才培训、毕业生就业这三者能有良好的互动,实现招生促进培养、培训促进就业、就业促进招生的目标,使社会和高校能够实现“双赢”。

(一)树立以特色为品牌的招生观

高等学校吸引优秀学生时要以高校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出发。一所大学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有了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学校才能欣欣向荣,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5]。因此学校要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来制订高校的专业培养计划,按照高校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特点以及有机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学校本身的强项来强化特色。并以优势和特色学科为基础,走纵向延展、横向拓宽、内在联结、学科交融的道路,将学校的优势以及特色的学科作为学校的名片来吸引生源,提升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学校知名度。

(二)调整思路,科学发展招生规模

高校需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调整原有的思维,意识到招生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需要结合高校教育的理念和区域经济发展来进行科学的论证。地方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以及地方高校更大的作用是给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而调整思路应该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细致分析招生以及就业数据,从中发现问题,找寻规律和总结经验以此来指导招生工作的进行[7]。另一方面则是研究招生政策的是否合理、生源市场的主要需求以及生源的分配方式是否合理,再结合近些年高校的就业情况和高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配备的力量、办学的条件来实现精准定位专业招生计划和高校科学的招生规模。在适当的时候裁减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专业。此外,同时要研判一些就业前景广阔、社会急需的新专业,并在适当的时候增设这些新专业。高校应当根据三个统一原则来调整和建设相关专业,即与社会行业的需求统一、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统一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统一[8]。高校要及时加强与社会各行业的专家进行沟通和联系,通过调研测算各领域所需专业人才的缺口,为高校教育发展提供决策和决策的材料和依据,使高校管理者重新转变教育发展方向,让毕业生更好地在当地就业,为经济建设服务。随着就业质量的提高,自然生源所占比例也会越来越高[9]。

(三)以就业信息跟踪反馈制度做指引,提升招生工作科学化

每年下半年,招生就业部门要能走访考察上一年度的毕业生和这些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将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当年就业有哪些特点以及哪些优势、就业质量的好坏、已经毕业校友的反馈、应届毕业生所具有的工作能力、高校设立的核心课程是否等作为考察的内容。要认真的收集以下的信息:用人企业更希望招收哪些方面有突出特点的毕业生;高等院校在哪些技能方面对毕业生有要求并且这个要求是否与企业要求所匹配;高等院校是采用什么模式来培养学生;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采用什么方式量化;高校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核;往届生对于母校教学计划的意见;每年度的毕业生人数以及就业情况。收集以上基本信息后,把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并且依据当年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和就业质量,形成一个完整的报告。结合该报告,根据当年的社会需求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对人才的培养环节提出指导性的意见。高校的招生办、就业处和二级学院应当根据以上报告和意见规划学校的招生规模、制定合理的专业招生计划以及调整相应的人才培养方式[10]。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根据就业质量等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招生计划,来完善一个科学严谨的招生工作体系。

(四)调节好招生,培养与就业的关系

就这些年的规律来看,招生、培养和就业这三方面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关键的部分,这三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招生是基础,培养是关键,就业是保障,三者相互联系和影响。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其毕业之后要进入社会生存,而一个毕业生的能力以及在社会的适应程度也是需要企业来检验,所以人才市场和招生方向是很大程度上被职场所左右[11]。以学生质量来推动就业、以就业质量的反馈来调整招生,这是目前脱离就业困境的一剂良药。一所高校的招生质量会从源头来影响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质量,而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质量又会从根本上左右毕业生的就业,进而又会反映到学校招生。所以高校想要“常青”,就必然需要一套科学的结合了学校招生,人才培养和毕业就业的完善制度。

综上,本文通过对基于就业质量的高校招生计划制度的研究,发现了目前的招生计划存在一定的缺陷。招生单位不能很好地发现专业人才缺口,导致某些领域缺人、某些领域人太多的情况随处可见,这些都一定程度影响了招生计划的制定。而科学的招生规模,培养能为当地经济服务的专业人才尤为重要。根据就业质量的反馈来合理的制定高校的招生计划,提高招生工作的科学性在当前来说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要树立以特色为名片的招生观念,科学发展招生规模,根据跟踪反馈的就业信息来引导、提升和调节好招生工作。毕业生就业与高等院校招生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个必须要完成的艰巨任务,这需要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一起探讨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略。后续研究应当继续深入,探寻建立合理的就业质量指引高校招生计划制度方法与策略。

猜你喜欢
毕业生学校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学校推介
质量投诉超六成
最“叛逆”的毕业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