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虚词“如”对《今昔物语集》“ごとし”用法的影响

2022-03-18 09:30黄文溥欧艳月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明喻汉文物语

黄文溥,欧艳月

(华侨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今昔物语集》是12世纪初日本人编撰的大型短篇物语集。从语篇的语言来源结构看,它是由汉文要素与和文要素混合而成的文本,其语言要素的来源有汉文训读文、变体汉文和和文。该物语集拥有大量日本中古与中世交接期的语言资料,并且在日语发展史和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江户时代始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研究该物语集的学者主要从语言学角度和文学角度展开,从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一条路子则主要探讨其语篇来源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早在1923年,坂井衡平就在专著《今昔物语集新研究》中指出,该物语集根据汉文色彩的浓厚度可清晰地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主要为印度、中国和日本佛法故事,而后部分主要为日本世俗故事。[1]也就是说,该物语集各部分语篇的汉文色彩是否浓厚,与其故事来源密切相关。坂井衡平当时提出的这个观点只是基于较为直观的判断,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其后,沿着他所指引的方向,很多学者对《今昔物语集》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了大量实证性研究。这些研究的结论证明了坂井衡平的观点——以第20卷为分界,前部分汉文色彩浓厚,而后部分和文色彩浓厚。此外,对该物语集的汉文色彩进一步深入调查的结果显示,其汉文色彩的来源有两个:汉文训读语篇和变体汉文语篇。除了对《今昔物语集》的独特语体进行研究以外,还有关于该物语集的表达受古汉语影响的研究[2-4]。

《今昔物语集》有许多实例使用源自对古汉语虚词“如”进行训读的词“ごとし”,很早以前就有学者对该物语集中“ごとし”的特殊用法进行研究。例如,堀田要治指出,“ごとし”是汉文训读专用词,与和文词“様なり”具有相似的语义,但两个词在《今昔物语集》的使用迥然不同[5]。春日和男指出该词在《今昔物语集》中出现的许多独特形态源自汉文训读[6-7]。

以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今昔物语集》中“ごとし”的形态、语体特征。从古代汉日语言接触的视角,对该物语集中“ごとし”与古汉语“如” 的用法进行比较,我们认为该词在明喻表达和语义句法上受到了古汉语“如”的影响。

一、研究框架

被誉为日本近代三大语法学家之一的山田孝雄是第一个对古汉语影响日语语法的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的学者。山田孝雄指出,近代日语文章有一些语法现象来自汉文训读,其中一些语法现象与古汉语关系密切[8]。山田孝雄主要研究这些语法现象如何从汉文训读传入近代日语,而未对古汉语与汉文训读的关系作深入研究。其后的日本学者大多沿着山田孝雄开创的路子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在山田孝雄等人的研究基础上,从接触语言学角度深入研究古汉语对汉文训读及以《今昔物语集》为代表的古代日语语篇的影响。

古汉语对以《今昔物语集》为代表的古代日语语篇的语义句法影响除了经由汉文训读外,还经由日本变体汉文。峰岸明等学者指出,该物语集有一些特有的语法现象受到了日本变体汉文的影响[9]。由于日本变体汉文也深受古汉语影响,我们也有必要研究古汉语对变体汉文的语义句法影响。

我们可以从古代汉日语言接触的视角,研究古汉语“如”等语言表达影响汉文训读或变体汉文,进而影响以《今昔物语集》为代表的古代日语语篇的现象。

二、《今昔物语集》对古汉语明喻表达的借用

古汉语表示明喻等用法的虚词“如”“若”等在汉文训读中被训读为“ごとし”。如例(1)中的“如竹林”被训读为“竹林のごとくあり”。

(1)其数如竹林。(妙法莲华经)

其の數竹林の如くあり。(山田嘉造藏妙法莲华经方便品)

一般说来,比喻表达在世界语言中既有普遍的共性,也有各语言特有的个性。伍铁平指出,很多语言用“口”表示“江河口”,用“脚”表示“山脚”“桌脚”等,这些是比喻普遍性的明显实例[10]64;同时,在另一个极端,比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例如捷克语说“像鱼一样健壮”,汉语把美女的眼神比作“秋波”,这些例子对不使用此种语言的人来说很难理解[11]4。具有民族特色的明喻在语言接触过程中会被其他语言借用。在长时期、高强度的古代汉日语言接触下,《今昔物语集》等日本中古日语语篇就大量借用了源自古汉语的明喻表达。这是因为熟读古汉语文献的古代日本人在使用日语书写文章时,有意无意地使用了古汉语中由“如”构成的明喻。例如,深受白居易影响的《源氏物语》使用了“命は、葉の薄きが如し”的明喻表达,这很明显是受到了白诗《陵园妾》中“命如叶薄将奈何”的影响。

《今昔物语集》中许多由“如し”构成的明喻表达来自古汉语文献中用“如”表示的明喻表达。例如:

(2)龍智、謹テ此レヲ受テ持ツ事、瓶ノ水ヲ器ニ移スガ如クシテ、金剛智ニ傳フ。(今昔物语集)

龙智慎传持之。如瓶水移器。传金刚智。(三宝感应要略录)

“瓶ノ水ヲ器ニ移スガ如クシテ”是对《三宝感应要略录》“如瓶水移器”的直译。

(3)亦、其ノ邊二里許ニ樹ノ葉ノ上ニ、皆白キ色出来タリ、軽キ事粉ノ如シ。三日ニ常ノ色ニ尚ヌ。(今昔物语集)

方二里許。树叶上皆有白色。如轻粉者三日。(冥报记)

“軽キ事粉ノ如シ”是对《冥报记》“如轻粉”的直译。

《今昔物语集》除了从古汉语原文中直译由“如”构成的明喻表达以外,还有一些由“ごとし”构成的明喻表达没有对应的古汉语原文。该物语集编撰者在汉文训读的影响下使用了源自古汉语明喻表达的“ごとし”构式。如例(4)没有对应的古汉语原文,“雲ノ如クニ集リ”的明喻表达明显受古汉语的影响。古汉语文献中有许多类似的表达,如《法华莲华经》中“从十方来,譬如云集”的实例。例(5)也没有对应的古汉语原文,“鳥ノ飛ブガ如ニシテ”的明喻表达也明显受古汉语的影响。古汉语文献中也有许多类似的表达,如《法苑珠林》:“余趣中有皆悉傍行。如鸟飞空行所至处。”

(4)隣ノ國ノ百姓雲ノ如クニ集リ来テ、(今昔物语集)

(5)狗モ女モ行ケレバ、追ケレバ鳥ノ飛ブガ如ニシテ山ニ入ニケリ。(今昔物语集)

日本变体汉文也使用许多来自古汉语“如”构式的固定表达,如平安时代《小右记》有很多地方使用源自古汉语“如梦”等的固定表达。

经由汉文训读和日本变体汉文,这种固定表达也进入《今昔物语集》中。例(6)的“夢ノ如クニ”是对《三宝感应要略录》中“如梦”的直译。

(6)五日、食ヲ断ジテ佛ノ御前ニ合掌シテ有ルニ、夢ノ如クニ妙ニ嚴シキ人出来タリ、(今昔物语集)

断食五日。如梦从像出妙色身。(三宝感应要略录)

“夢ノ如クニ”的固定表达也进入《今昔物语集》中的日本佛法故事里,如例(7)。

(7)彼ノ桧皮葺ノ翁、最後ノ有樣ヲ尋ネ不聞ズト云ヘドモ、内供ノ夢ノ如クニハ、必ズ徃生シニケムトゾ思ユル。(今昔物语集)

三、《今昔物语集》“ごとし”的语义句法受古汉语的影响

古代日本人将古汉语由“如”构成的明喻表达进行直译式训读。受古汉语表达的影响,训读古汉语“如”的词“如し”的语义和句法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例(8)中,古汉语“如”和置于句末的“也”一起使用。

(8)从今以去复清净如本也。(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这种表达也出现在古代日本人写的变体汉文里,如例(9)。

(9)如本也但馬寮御監宣旨事問章信、(小右记)

古代日本人在训读“如……也”句式时,使用“ごときなり”“ごとしなり”的句法结构。在传统的上代日语中,“ごとし”使用三种形式:连体形“ごとき”、连用形“ごとく”和终止形“ごとし”。连体形“ごとき”和终止形“ごとし”在传统日语里不能直接置于系词“なり”前面,因此这样的句法结构从传统日语角度看是非常奇特的。“ごときなり”“ごとしなり”之类结构受古汉语“如……也”的句法结构影响,是在汉文训读中产生的。

在传统的上代日语中,连体形“ごとき”和终止形“ごとし”发挥着形容词的功能,被视为形容词型的词。但在“ごときなり”“ごとしなり”结构中,“ごとき”“ごとし”失去了形容词性质,具有了体言性质,在语义上也不表示状态或特性,而是表示对状态、特性的指定。例如在现代日语中,“葉の色は赤だ。”的“赤”与“葉の色は赤い”的“赤い”语义不同,前者指一种颜色,后者指一种特性。例(10)中的“如……也”被训读为“如きなり”,而例(11)中的“如……也”被训读为“如し也”。在这两个例句中,“ごとき”“ごとし”失去了形容词性质,具有体言性质。

(10)如以无复烦恼故心得自在也。(法华义疏序品初)

復、煩惱无(き)を以(て)の故に心に自在を得たりといふが如きなり〔也〕(法华义疏长保点)

(11)如武将也。(法华文句)

武将ノ如シ也。(东大寺图书馆藏法华文句)

《今昔物语集》也出现了许多“ごときなり”“ごとしなり”结构,如(12)(13)(14)。

(12)閻羅王ハ人ノ天子ノ如キ也、(今昔物语集)

(13)此レハ甘露ノ如シ也。(今昔物语集)

(14)其ノ身、亦、本ノ如キ也。(今昔物语集)

四、“かくのごとし”的语义句法受古汉语的影响

《今昔物语集》除了使用大量源自古汉语明喻表达的“ごとし”构式以外,还使用大量源自古汉语表示类同、参照的固定表达“如此”“如是”“如斯”等的训读词“かくのごとし”。例(15)中的“如此(カクノゴト)ク”是对古汉语原文“且来如此”中“如此”的直译,例(16)中的“如此(カクノゴト)ク”是对古汉语原文“如是至千”中“如是”的直译。

(15)其ノ時ニ、村ノ人、男女·大小、田ニ出デ、見レバ、此ノ小児ノ桑田ノ中ニ有テ、口ハ啼タルニ似テ、四方ニ走ル。人、皆、此レヲ見テ、各相語テ云ク、「此ノ児ハ、物ニ狂ヘルカ、田ノ中ニ獨リ走ルハ」ト云合ヘリ。如此(カクノゴト)ク走ル事、暫ク不止ズ。(今昔物语集)

时村人出田。男女大小皆见。此儿在耕田中。口似啼声。四方驰走。皆相谓曰。此儿狂耶。且来如此。游戏不息。(冥报记)

(16)但シ、藥草喩品ノ靉靆ノ二字ニ至テ、教フルニ随テ忘レヌ。如此(カクノゴト)ク忘ルゝ事既ニ千度ニ至(イタリ)ヌ。(今昔物语集)

唯到药草喻品。靉靆二字。随教随忘。如是至千。(弘赞法华传)

“かくのごとし”不是传统日语的表达形式,而是古代日本人为了训读古汉语“如此”“如是”等创造出来的固定形式,这个固定形式在《今昔物语集》“ごとし”里的使用频率高达35%。该形式主要出现在汉文训读色彩较为浓厚的《今昔物语集》前20章(94%),较少出现在和文色彩较为浓厚的后10章(6%)。这与该形式源自汉文训读密切相关。可以说,不仅是上述的借用古汉语的明喻表达,该固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也丰富了《今昔物语集》的表达。

“かく”为副词,原本不能与具有形容词性质的“ごとし”一起使用,从语法功能上看它相当于古汉语用作副词时的“如此”。也正是因为这个功能方面的原因,汉字“如此”在日本上代《万叶集》中常常被用来表示“かく”,如(17)(18)。

(17)古之嫗尔為而也如此許恋尔将沈(古りにし嫗にしてやかくばかり恋に沈まむ)

(18)神代從如此尓有良之(神代よりかくにあるらし)

换一个角度看,《万叶集》常常使用“如此”表示“かく”,这说明在日本上代的汉文训读中早已出现使用“かく”训读“如此”的现象。作为副词的“かく”与具有形容词性质的“ごとし”在一起使用是极其异常的,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理:古代日本人一开始就是使用“かく”训读“如此”的,而之所以出现“かくのごとし”这样的异常表达,一方面是由于古汉语“如”一般被训读为“ごとし”,“如此”却被训读为“かく”,这样的训读法没有将“如”训读出来,不符合尽量将所有汉字都训读出来的一般原则。当然,古代日本人也可以另起炉灶,使用其他对古日语来说是正常的表达来训读“如此”,但这样的话可能会背上不尊重汉文训读传统的恶名。于是,一直被用来训读“如此”的副词“かく”后面被添加上“如”的训读词“ごとし”。这样,一个对古日语来说完全是异常的表达“かくのごとし”便产生了。古代日本人之所以能容忍这种异常表达,是因为汉文训读里使用的日语原本就是与传统日语有极大差异的翻译语言。另外,作为副词的“かく”只能用于训读古汉语用作副词时的“如此”,但“如此”除了用作副词以外,还有用作修饰名词等其他许多用法;如果使用“かくのごとし”训读古汉语“如此”,则可以很好地对应“如此”的各种用法。

“かくのごとし”除了改变古日语“ごとし”的句法结构,在语义上也使古日语“ごとし”有所改变。正如《万叶集》将“如此”等同于“かく”一样,“如”在语义上有时候非常抽象,没有很多实在的语义。从古日语来看,“如”的语义完全可以忽视,不需要使用特别的表达来翻译它。而日语“ごとし”是一个突出表示类同、参照义的词。受古汉语“如此”语义的影响,在“かくのごとし”这个异常的表达中,“ごとし”的语义有时候会变得较为抽象。如例(19)中“如此キ魔ヲ降伏シ”只是表示“降服此魔”,“如”在此没有实在的语义。

(19)今昔、天魔、種々ノ方便ヲ儲テ菩薩ノ成道ヲ妨ゲ奉ラムト為ト云ヘドモ、菩薩、芥子許モ犯サレ給フ事无シ。慈悲ノ力ヲ以テ端正ノ天女ノ形ヲモ破リ刀釼ノ謀ヲモ遁テ、貳月七日ノ夜ヲ以テ如此キ魔ヲ降伏シ畢テ大ニ光明ヲ放テ定ニ入テ真諦ヲ思惟シ給フ。(今昔物语集)

五、结语

《今昔物语集》使用的“ごとし”构式大量借用古汉语的明喻表达。该构式受古汉语“如……也”句式的影响,出现了“ごときなり、ごとしなり”等奇特的句法结构,其语义也在古汉语虚词“如”的影响下发生变化。该物语集使用大量的固定表达形式“かくのごとし”,该固定表达形式的形成与语义也受到了古汉语的影响。

猜你喜欢
明喻汉文物语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冬日物语
中国文学“译出翻译”的修辞研究
——以《三体》明喻翻译为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乐器名称汉文译名小议
萌虫物语
星月物语系列
隐/明喻的恰当性-规约度-熟悉度多维择选实证研究
明喻翻译研究:以朱自清散文英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