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四史”教育的适应性探索

2022-03-18 09:30夏,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四史大庆红色

郑 夏,颜 冰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大党员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1]透彻细致地研究大庆红色文化的资源优势,探究其与“四史”教育的适配性,与之进行融合创新,对丰富“四史”教育内容与载体,增进“四史”教育与公众的贴近程度,帮助他们认识正确的民族历史,领悟自身所处时代的历史方位,提升“四史”教育效果,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引领价值。

一、大庆红色文化资源的本质

大庆作为英雄之城、荣耀之城,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便承载着心怀家国跟党走的赤红基因。可以说,大庆红色文化资源的本质就是经久不息、代代相传的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是红色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生动地展现了红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爱国敬业、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甘于奉献等精神内涵。作为红色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大庆精神在红色文化中孕育诞生,又为红色文化赋予更加鲜活的生命力,与红色文化互为支撑。弘扬大庆精神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基因。不断深入挖掘和研究大庆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理解和感悟红色历史,镌刻红色基因,让革命薪火世代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大庆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形成的伟大精神之一,展示了党领导人民建设美丽富强祖国的光荣历史,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直接彰显,是大庆红色文化资源取之不尽、源源不竭的根本源泉。

二、大庆红色文化资源为“四史”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保障

大庆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集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维度于一体,记录了中国工业历史不可磨灭的一页,对文化传承和国史教育有独特作用,是学习和教授“四史”鲜活生动的教科书。

通过形式多样的载体,大庆的红色文化资源呈现出十分丰富的内容。物质文化资源包括:松基三井、铁人第一口井等重要遗址;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石油馆、大庆石油科技馆等多家地标式重要文化场馆;《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中共中央1964年第78号文件)、《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中共中央1981年第47号文件)、大庆《战报》等重要文件。精神文化资源包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六个传家宝”等精神底蕴和优良作风;“铁人”王进喜、“独臂将军”余秋里、“铁罗汉”祝贺明、大庆石油会战的“五面红旗”王(王进喜)、马(马德仁)、段(段兴枝)、薛(薛国邦)、朱(朱洪昌),以及薛桂芳等“五把铁锹闹革命”的油田家属等重要人物印记;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石油工人硬骨头》《踏着铁人脚步走》,影视作品《创业》《铁人》《铁人轶事》《大荒野》《地质师》《秋天的二人转》《北方往事》《共和国血脉》,歌舞剧《铁人在非洲》等重要文艺作品。

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记录大庆创业、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史料,承载着大庆这个英雄城市的记忆,更铭刻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的奋斗史,文化价值经久不衰。大庆红色文化资源是政治性、历史性、精神性和文化性的综合体,拓展了“四史”教育的学习资料,为“四史”教育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保障。

三、大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四史”教育的内在逻辑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可贵的学习资料,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丰富“四史”教育内容,创新“四史”教育形式,增强“四史”教育学习实效。大庆红色文化资源,以王进喜、余秋里等为代表者的先锋楷模为真实缩影,以松基三井、大庆地标示油田文化场馆等为载体,以《战报》等为记载,以相关文艺作品为传播媒介,生动诠释了大庆油田的创业史、奋斗史、创新史,与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具有紧密相连的内在逻辑。

(一)大庆精神是建党百年形成的伟大精神之一

百年来,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不同的历史任务进行了伟大历史实践,淬炼出独具特色的政治品格,催生了一系列不朽的精神,并由此构筑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孕育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是该精神谱系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选择了大庆,大庆也没有错过这个机会。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既是大庆精神的核心意蕴,也是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必需的关键性情操。大庆精神在助推我国里程碑式历史巨变的丰功伟绩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尖兵楷模功绩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祖国的深厚热爱,对伟大民族的赤诚之心,对伟大人民的质朴情感,以及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挚奉献。

大庆精神作为别具特色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充分体现,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为中华民族精神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大庆精神与大庆城市本身,本就诞生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庆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探索过程,就是回顾党带领人民开荒拓土、艰苦创业的历史进程。

(二)大庆创业史是新中国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近代史上,中国曾一度处在贫油状态中。由于石油资源贫瘠,公共汽车上都背着沉重的煤气包;缺油的状态无法满足工业建设中巨大的能源需求。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和开采中被投入了大量物质和人力资源。1959年9月,在中国东北部的松辽盆地发现了一个工业型油田,这意味着一个伟大的油田诞生了。由于正值临近国庆10周年的特殊日子,这个新油田被定名为“大庆油田”。1960年2月,石油工业部派出了千余名科研专家、数十个精英钻井队、3万名当年退役士兵和吃苦耐劳的工人,并从全国各地调来7万多吨设备和物资,一支达4万人的石油勘探部队由此组建成功。他们来到大庆油田的第一站,就是萨尔图这个石油勘察的关键性地带。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队员们没有一丝退缩,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油田的发现至关重要,他们身上肩负的是国富民强的希冀。4月11日,一场石油大会战正式拉开战幕。在短短三余年的时间里,就开发了860多平方公里的超大型油田。而后,中国贫油的帽子终于被摘了下去。大庆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的大庆创业史是新中国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大庆奋斗史和改革开放史共同成长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次年,由国务院批准,大庆建市。大庆和改革开放共成长。回望来时路,改革开放为大庆插上了飞翔的羽翅;而在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是一个重要的新课题。对资源型城市来说,城市下一步如何发展,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是必须思考的严峻问题。近年来,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规划过程中衍生出许多新问题。在前期规划中,大庆市以新的思路打开了“预防第一”的新大门。身处新时代的新征程,大庆石油人有一种信念愈发明晰、不可动摇,这便是紧紧握住“改革开放”这个利器,带头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改革的中坚力量,实现大庆的全面振兴。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发出希冀:“建设美丽的大庆油田”,江泽民同志发出指示:“未雨绸缪、考虑长远的发展问题”。大庆人开始全方位奋起,启动以建设高新技术现代化城市为战略目标的二次创业,并且成绩卓然。改革开放历史时期的“二次创业”使得大庆从矿区变为城市,大庆人从封闭走向开放,这一段高昂激越的改革开放奋斗史积淀了一系列可以传承给后人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庆精神在“二次创业”大潮中再一次发扬光大,具有了新的划时代意义。

(四)大庆创新史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宝贵成果

大庆石油会战以“两论起家”为代表的光荣传统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建设、大庆油田开发与社会主义发展相契合。从最初的用《实践论》《矛盾论》催生大庆精神,到油田大会战时期大庆油田职工在实践中形成“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六个传家宝”等优良作风,到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大庆面对时代新考题进一步创新思维和手段,总结出“四个不一样”的管理方法,大庆精神的内涵、作用、时代价值以及新时期大庆精神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四个一样”到“四个不一样”的发展和转变,体现了管理方法到管理理念的上升,也包括了油田工业中的文化与精神的创新和铸造。这种精神底蕴、文化心理和价值认同反映出大庆人面对时代浪潮与时俱进的创新创造精神,是大庆精神在新时期的新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凝结出的弥足珍贵的丰硕成果。

四、以大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依托,探索“四史”教育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大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四史”教育

完善以大庆红色文化资源为引导案例的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大庆红色文化资源案例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发掘所在城市长期以来形成的红色文化基因(或乡土文化基因),并通过课堂汇报、策划设计、短视频制作等多种形式说明其历史渊源、特征、当代价值及启示等,打造出特色鲜明的红色基因系列课程。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运用大庆红色资源作为引导案例,进行大庆红色文艺作品赏析、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讲述。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中国建国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社会主义发展的故事,进行课堂汇报,深读史料,传播精神,学习模范;充分展示建设的中国、改革的中国、开放的中国、创新的中国,调动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共情力;让学生按照小组分工,设计制作能够传承与弘扬该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的策划方案或短视频。以大庆红色文化资源为出发点,以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近红色文化,学习“四史”知识,达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家国责任感、使命感等红色传统培养融合统一的目的。通过场域的拓展,把传统课堂变成红色基地,把思想畅游变成红色之旅,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萌芽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二)大庆红色文化资源助力党员干部“四史”教育

充分了解和学习党的历史,宣传党的理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革命薪火焕发活力,是党员干部的应尽义务与最大光荣。以大庆红色文化资源为线索,结合培训对象,通过现场宣讲、互评和互动相结合的体验式教学,开展“读史+学史+讲史”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抓支部建设,创新组织模式和学习方式;充分挖掘和运用大庆以及自身周边红色资源,对党员干部进行“四史”教育,实现教育的持续改进,扩大研究和合作,真正形成大庆红色基因教学特色,塑造出“四史”教育精品课程。凸显大庆红色文化资源应有的时代价值与新颖的教育作用,更好地服务党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从大庆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党性教育资源,努力学好党的伟大历史、革命经典故事、模范英雄的先进事迹,自觉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学好“四史”课,做好传播者。

(三)大庆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广大群众“四史”教育

以大庆红色文化的薪火相传与发扬光大为依托,探索建立大庆红色文化“四史”教育基地,开发大庆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及体验项目。为了更好地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建设了一大批地标式文化场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工程;2012年从上海世博会迁至大庆的“油立方”,生动有趣地投射石油科学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多角度展现出石油工业的力与美;全国首个原址展览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反映石油科技主题的大型现代化专业科技馆——大庆石油科技馆,也在为广大群众呈现着大庆油田发现迄今为止永不停息的创新之路。

这些历史遗迹和地标式场馆,承载着大庆精神,昭示着共和国工业发展的伟大历程,在彰显创业精神、铭刻奋斗记忆、培养爱国主义方面始终保持了极为重要的功效。在互联网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大庆还借助新媒体手段和平台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云展示”与“云宣传”,建构生动深刻、富有感染力的“四史”教育实践体系,使参观者从以前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体验历史事件,充分提升了“四史”教育质量。

五、大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四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利用红色资源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利用大庆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出一套全国可参照的教育模式,可以为“四史教育”提供坚实的精神堡垒、多样的教育形式、深刻的课堂体验和生动的教材资源。

在“四史”教育中,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四史”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是进一步提升信仰高度、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用大庆红色文化资源滋养“四史”课堂,可以有效避免政治历史课变成抽象、空洞、枯燥的程式化说教,有效提高“四史”教育的质量,让红色精神能够入耳、入脑、入心。

这一切都充分彰显了大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四史”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第一,以大庆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四史”教育内容,可以将“四史”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党在新阶段的历史深度融合,充实红色文化资源及“四史”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把大庆这片红色热土作为“四史”教育强根铸魂的生动课堂,扎实开展“四史”教育活动,形成具有大庆特色的“四史”教育理论体系。把历史变成课程,把史料变成教材,把现场变成课堂,使“观、感、思、悟、做”融会贯通,构建在思中教、在悟中教、在行中教的新型教育模式。[3]

第二,大庆红色文化资源真实记述了中国石油工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地传播党的模范品德和优秀思想理论。依托大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创新“四史”教育,有助于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四史”教育融入党员干部的灵魂血脉,成为“补钙”良方,建强“红色堡垒”,筑牢发展根基,为“四史”教育的路径创新提供思想引领与理论保障。

第三,深挖大庆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关联和当代价值,将丰沛繁多的大庆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四史”教育,可以让全国人民切实感受到老一辈石油工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境界,使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光辉历程在新中国建设史上得以铭记。依托大庆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四史”教育,对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理想信念、建设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在秉持“四史”教育的历史逻辑前提下,以叙事性方法融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综合利用城市公共文化资源平台,推进“四史”教育方式改革,可以使“四史”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用人民看得见、想得起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文件、重要遗址、重要文化场馆、重要文艺作品唤起广大人民与共和国成长同呼吸、共命运的共识,从而为全市乃至全国探索出一条推进“四史”教育创新的有效路径。

第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将‘四史’学习教育从党内延伸到全社会”的精神,率先将“四史”教育的视野投入大庆油田,通过创新“四史”教育路径,激发红色动能,持续释放并不断扩大大庆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影响力,强化被教育者的民族观、历史观和国家观,永葆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猜你喜欢
四史大庆红色
李大庆
红色是什么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红色在哪里?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追忆红色浪漫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