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经济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2022-03-18 09:30钱方明刘子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会计学会计专业应用型

钱方明,刘子莹

(长春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一、研究背景

大数据发展对会计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人才输出基地,承担的任务不仅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导,还应结合市场需求、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及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需要,不断探索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

(一)市场需要

1.岗位分工方面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活动分工更细化,会计岗位设置包括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大数据分析师、数据财务会计等。会计人才不仅要核算和监督企业营运情况,还需具备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参与管理等能力,通过海量信息挖掘高价值信息,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2.工作职能方面

信息化时代,会计人员除了应具备参与对公司的日常管理、年度预算、资金运作等进行总体操作与控制,向公司提供各项财务报告和必要的财务分析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一般能力外,还应结合大数据挖掘技术,有效地搭建客户模型,熟悉至少一门编程语言。

(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随着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高精密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型本科院校越来越注重校企合作,强调会计人才应能在掌握基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日常数据,利用相关软件分析过去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情况提出发展对策,从而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需要

以理论为主的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记忆,走出校门后适应能力较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提供了机会。会计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要求其结合区域经济情况合理定位,产出适应、适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会计人才。

从现实应聘情况看,能够胜任数据分析相关会计岗位的人才不能充分满足企业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关键的校企合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二、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培养方案方面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会计学生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即不仅重视会计理论,而且注重实践技能素养。而当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方案中注重理论知识,涉及大数据分析、财务共享中心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的课程发展缓慢,为学生提供践行会计实践的课程相对较少。多数学生在毕业后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快速适应会计专业相关工作,发展空间受限。在数智化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仍受传统思想束缚,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因此培养方案必须考虑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

(二)培养内容方面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设置课程时未结合市场需求,致使传统的课程内容和现代的企业岗位需求衔接不紧密;同时设置的必修课多数为专业理论课,实践课被安排在选修课程中,学生所学知识无法有效得到验证,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培养平台方面

部分高校主要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课堂讲授内容,削弱了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由于教学工作量及科研压力,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度不高,科研成果缺乏实践检验。部分高校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办学,引导学生在毕业前参加专业实习,但由于在实践实习过程中专业不对口,很多学生不重视实习,仅通过托关系在实习报告上签字,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探索

在大数据经济背景下,结合传统培养模式不足及市场、企业等多方人才需求情况,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从注重会计理论化学习向会计能力综合运用、综合素质提高转变,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内容有效衔接,实现招生与就业有机结合,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一)培养方案方面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通用人才为目的,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重视道德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语言能力、应变能力,突出创新创业教育、数据科学与会计教育的融合,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教育模式与产业的融合,实现跨界融合、学科交叉、数智内涵与价值创造的良性互动。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培育学生掌握基本会计基础理论,增加选修课比例,如大数据财务分析和软件实践应用相关课程,将多门学科知识体系融合、整合,结合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人才应对企业一般情况所需的专业技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厚基础、宽口径的会计专业群。

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突出岗位实用性,合理设置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如单独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财务管理模拟实训、会计经营实训等课程,强化实践性;教学内容应结合行业、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并融合企业实训,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一般流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对职业做到深入了解及“教、学、做”紧密结合。

(二)培养内容方面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理念,结合当前大数据经济背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定期开展调研,了解各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整本专业课程设置,不断对会计学人才培养内容进行优化。

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会计人才毕业要求,逆向考虑应设置的具体课程,明确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等。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习活动,进一步将所学、所知融入实际应用,鼓励在校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多元共育、双证融通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以达到锻炼会计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的。

在培养内容方面,应注重会计专业理论课程与实习实践课程体系的配比,参考企业实际需求,结合前沿热点调整部分课程,可设置大数据财务分析、会计数据与信息挖掘、Python、区块链与财务会计等课程,引领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不仅接受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育,还可以掌握分析、处理数据方法,成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为了培养会计复合型人才,高校要结合行业特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与企业深度对接,有效开展校企、校校等资源优势,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结合名校网络课堂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培养平台方面

当今社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仅依靠学校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校企融合、数智融合,创新合作模式,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与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不断发现问题、创新思维,培养具有会计思维、数据分析逻辑与技术素养逻辑的融合型人才。

结合市场需求导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多元化引进满足会计人才培养方案需求的专业教师,如具有计算机、数学、经济等交叉学科背景的教师,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学生需求,引导教师走进企业参与企业经营,熟悉实际业务,促进教学相长,促进企业将智力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双赢;加强师资培训,引进学科带头人,建设跨学科研究平台,促进学科发展。授课方式也应结合人工智能信息化时代特点,依托互联网丰富授课途径,利用手机、电脑等开设线上和线下课程,共享资源,拓宽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播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鼓励校企合作,选择适合学校教育理念的合作项目。当前主要有三种合作模式,包括以科研课题项目为中介的合作模式、以实习为中介的合作模式和以职业技能为中介的合作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通过后两种合作模式,可以将校内所学会计基础理论与企业大数据技术深度结合,聘请企业名师参与校内教学过程。可以考虑和我国较为成熟的教育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如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保远程教育集团等;也可以在校内建立模拟企业综合实训平台,结合企业用人制度管理学生并约束其行为,开展仿真模拟训练,学习使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操作规则,即智能机器人通过扫描原始单据汇总财务共享中心,经过计算、分析、传递生成报告,实现信息自动化集成管理。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会计行业的最新动态,提高独立胜任会计岗位、参与管理的能力,实现走出校门与进入社会的无缝对接,借助多方共有优势资源,实行多方联合办学。从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促进院校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目标的对接,满足岗位群的需要。

四、结语

时代发展驱使企业转型,学校作为人才培育与输出的重要阵地,应以产出为导向,结合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多方特点调整培养方案、优化培养内容、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结合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培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资源和实践平台,培养懂业务、懂数据、懂分析、懂工具、懂设计的高素质、高水平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学会计专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浅析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会计学的发展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