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研究

2022-03-19 18:41刘骏章寅袁剑锋
经济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贵州大数据

刘骏 章寅 袁剑锋

摘 要:自2016年国家批复贵州建设第一个国家大数据综合应用试验区以来,贵州省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全面筹划促成了综合试验区建设与大数据战略行动的结合,在推动贵州省经济增长、加快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助推民生应用和政府治理、数据中心建设、大数据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文章首先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基本情况出发,对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 大数据应用 综合试验区 贵州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2-014-03

一、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基本情况

(一)贵州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发展情况

近年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在贵州省的努力下得到了融会贯通,全省数字经济增速连年位居全国前列,是全省的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贵州省具体的发展动向基本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2013年,大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了一段新旅程,数据作为发展主体——理所应当地全球互联网企业瞄向了它,并将各自的产业发展渗透进去,贵州也在2013年开始布局大数据产业。

2.2014年,贵州省将重点放在科学规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同年2月份,当地政府盖印下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省委、省政府正式将大数据产业作为贵州省的一项战略决策。

3.2015年,工信部批复建设海量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在贵阳市的贵安新区,这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大数据试点示范区。

4.2016年,经我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网办批示,贵州建设国家海量数据综合试验区一事正式落定。这表明了第一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贵阳建立。

5.2017年,在政府战略、法律、技术、实践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跨部门数据共享共用的格局基本产生。随后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安排在京、津、沪、渝、冀、辽、贵、晋等省市政府之中陆续出台,数据资源整理重组推进了区域数据中心资源汇集与融合工作进程。2017年2月,贵阳市向首批16个具有引领性和标志性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基地进行授牌,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

6.2019年,大数据发展在贵州落地生根,建立了相关试验区,带动全省信息经济发展。出现快速稳健增长趋势,发展势态良好,日益深入地应用整合,不断提高的数字治理能力,持续释放的数字红利优势,愈加巩固的基础保障。

(二)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所处阶段分析研究

一是实现了产业转移后发先行集聚。从空缺到汇集,贵州把数字经济做成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形成了新供给、培育了新动能,其中极速发展的是贵州智能终端制造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力图年主营业务收入达600亿元,成为全省行业增速的领头。

二是实现了数据共享走进民生融通。作为贵州各地干部群众聊天时“高频词”的“智慧+”,在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前经历了尝试、摸索到完善、成熟的漫长过程。接下来贵州将积极开展政府数据资源编目工作,打破各类政府数据壁垒,促进政府部门间数据的重组、共享、交流和运用。将“贵州云”交换平台纳入国家政府数据交换平台,共同建立国家数据交换系统。

三是构建了大数据生态圈保障。深耕“试验田”,贵州依托产业基础和数据动能,不断深化国家大数据综合测试区建设,形成产业化、生态化、系统化、可持续性的示范化大数据和领先生态融合的体系。最终于2016年1月,贵州在全国范围内首先颁布了第一部地方性大数据法律法规,引导和保障了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2017年2月,贵州省成立大数据开发管理相关部门,大数据开发管理职能实现明确化。

大数据发展生态圈健康、有序的形成离不开以贵州智能化终端产业为支撑的不断深入实施的智慧平台,不断改善的大数据发展环境。产生新机会、吸引大产业、促进大交流、服务大民生是大数据带来。在贵州创业创新的这片沃土上,与日俱增的发展要素使得贵州一次次发现和挖掘了能展现当今时代价值的大数据红利。贵州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西部地区利用大数据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发展新路,奉献一份绵薄之力予国家大数据战略发展上。

二、贵州省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基础落后

虽然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获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依旧存在无法掩盖的劣势,例如缺少巨头企业很难对整体起导向带头作用,大部分项目典型性、支柱性低,难以总结出共通性经验。大数据产业的生态链环节涉及到信息数据的收集、剖释、发掘以及视觉化等环节,在发展过程中已经相对合理,但还是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和各地区都在推进经济产业转型优化的档口下,在“互联网+”刚刚起步,初具雏形规模背景下,数据信息经济化对于经济实力提高是有重大意义的,是核心、是重点。然而实际省情是能够以其为重心的企业仅有39家,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更是寥寥无几。虽然国内外一些大型数据公司已经在贵州登陆或在贵州设立了分公司,但主要集中在市场开发或数据中心(备份中心)建设上,项目的影响是有限的。贵州许多大公司没有研发团队,没有区域中心。

(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欠缺

实施建设以来,从纵向方面看,贵州省信息基础建设进程有了极大推进,但是横向与其他省份相比,弱势明显——资金投入后劲不足,供给与需求还是无法达到可控平衡,基础建设覆盖难以形成点带面,区域集中化明显,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骨干通讯交流网络建设。以更加直观的数据看贵州省的信息网络发展情况,基础能力在国内位列第9位,应用水平排名位列第19位仅能达到前20位,而消费上位于30位。究其原因不外乎低城镇化率、低数据信息普及率、低信息数据消费导致企业投资回报率达不到预期,而复杂地质条件导致基础设施造价成本高昂,大大降低企业投资热情,形成恶性循环,运营商不愿意加大力度导致设施建设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必须重视信息网络建设,重视设施投入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三)数据开放交流能力弱

贵州云数据平台上数据存储不完整,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数据上传不完整甚至还未上传。数据交流互通不能实现,系统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得不到体现,各大信息数据应用系统间孤立,各行其道。数据聚集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省市级政府在迁移数据至云平台过程中效率低下,且上传数据已经不具有时效性,参考意义大大降低;同时采取较为落后的点与点对接,不仅仅是部门、行业、层级间信息互通繁复不顺畅,更有甚者内部间也存在信息差;另一方面,其他省份平台作用发挥高效,整体化水平已初具规模,追赶距离进一步增大。

(四)数据实际应用情况与预期有落差

当前,政府应当认识到其公共数据需要进一步剖释,发掘从而进行高效利用,实现数据高质量和大规模并进目标。特别是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传统产业深化创新方面大数据动能作用并未达到预期。近两年来,贵州以大数据为手段对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以及与产业的结合,虽然一些传统大型企业已经采取一定措施并取得成效,但是占大比例的中小型企业因为实力欠缺等等原因,积极性、实践性较弱,造成整体实际效益不高。同时因为处在发展探索阶段,行业规范还存在漏洞,与数据快速流动产生了矛盾,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五)高精尖人才匮乏,缺口较大

市场上与信息数据相关的专业人才供给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产业需要,已经成为制约其下一步发展计划的阻碍,在数据剖释、安全维护、区块链等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据2016年统计数据看,贵州省从事研发总人数有2.55万,不到全国1%仅为0.66%,达33000人的人才缺漏问题已经出现在了在对海量数据及注册市场的相关企业掌控方面。人才比例严重失调,党政机关领导团队中对于大数据有所学习并能够起到掌控导向的人过少,数据信息企业中的领导干部,开拓者同样凤毛麟角,具體到电子技术、计算机、数据信息、金融、人工智能、通讯等相关性高的基础专业人才也存在同样的供需问题。

(六)资金供给支持不足

一方面每年财政资金实际总投入量仅有3亿元,显然不足以支撑大数据产业持续发展;另外一方面已投入的资金过于分散,规划的局限令资源没有得到最大化配置,回报率达不到要求;同时,一些没有足够资金做后盾的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七)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在八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之中,成果是明显的,数据中心已经建立有一定规模,数据信息在平台上不断积聚发挥作用,产业转型集中化,显而易见启动早且进程快使得贵州渐渐拥有影响大数据市场走向的能力,离不开占得第一个被批复获得建设试验区的先机,并珍惜争取到的宝贵时间与政策支持。然而从相关数据可知,全国各省都在顺应发展数据信息经济化的趋势,以各个试验区为中心辐射和导向,果断抓住发展的机会,大数据新兴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迅猛,凭借各地原有的优势特点创新发展新亮点。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贵州省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并没有立于不败之地的绝对优势,竞争状况越来越激烈,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三、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贵州省尚未构建形成大数据全产业链

相较于其他发达省份而言,贵州省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和大数据企业尚未进驻和落户贵州,企业的缺失导致了大数据产业链薄弱。数据采集、储存、清洗、脱敏、建模、分析、可视化等大数据企业相对较少,缺乏一些大数据核心业态,且大数据相关联的业态量较少,区域产业布局不太合理,尚未构建形成大数据全产业链。

(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备

与发达省份相比,贵州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依旧有一些城市在进程上稍显不足,不仅仅是低于评价标准光端口和光网络覆盖率,光纤接入代替铜缆的工程革新工作和光网的供电能力仍然低于东部地区的发达省份。作为新数字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云计算的大规模建设和推广工作推进困难。在互联网方面,资源占有率在全国排名较低,无法满足要求的配置、高昂的固定宽带以及平均带宽费问题亟待解决。人才供应方面,缺少掌握技术且有管理才能的人才——能对作为贵州省数字信息方面经济发展主要基础的海量数据和注册市场的相关企业做到高效掌控,同样,市场现有人才在量与质两个方面上也都无法满足数字信息化融进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海量数据中人才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贵州省宏观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整合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的企业仍处于一个较低层次是贵州省现实情况。各地区经济实力的制约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贵州省企业开展大数据和特定服务的集成和运用成为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福利以及保障等方面大数据融合还处在一个萌生阶段,发展速度过缓。创新创业环境应当借鉴发达地区进行相关改善,缩小差距,早日达成创新技术环境、改善基础环境、建立相适应体制机制的局面,实现与数字信息化经济实际发展需要相协调。同时,在基本建设环境、交通物流环境、人力资本环境等方面的实情也是贵州省不可忽略的一个短板。

(三)大数据创新应用有待推进

宣传力度不够,行业企业对大数据对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不能很好地将大数据应用创新引入日常工作中,创新热情不够。贵州省的大数据产业与发达地区的产业相比,起步晚,基础设施等相对薄弱,尚未设立良好的大数据创新应用制度,新成立的大数据企业尚未形成大数据创新意识,导致了贵州省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发展还不成熟,没有形成完整的创新机制,

(四)数据资源需要进一步开放共享

贵州省相关部门没有对应“统筹储存、统筹标准、统筹共享、统筹安全”的标准安排推进各自工作,“云上贵州”的桥梁纽带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迁移系统工作进度一再延后,导致信息互通存在障碍,数据交流互通局面并不乐观,造成了贵州省大数据互通交流能力薄弱。因此,要不断发现和完善数据核心应用系统,尽早实现公共方面数据的可视化,实现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内外部之间数据共享交流零障碍、高效率,为数据资源打造良好环境。

(五)大数据人才支撑体系还未完全形成

尤其是对数据剖释、安全维护、数据库集中化等方面有研究和突破的人才更是屈指可数。这阻碍了贵州大数据产业在信息化、经济化道路上更进一步。由于人才的缺乏,还未完全形成贵州省大数据人才支撑体系。

(六)资金投入力度亟待加大

近年来,不仅是获批建设的七个试验区在其他一些省市同样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数据信息产业。例如,陕西省计划以三年为期投入资金76.6亿元,同时预期回报做到相关领域的先锋示范,建设完善高覆盖率的信息数据网络资源库;内蒙古为发展建立专门的资金库,融资与投资总共80亿元,比例达3∶1;上海市以每年4亿元用于建设政府数据化信息项目,14亿元在信息化上的标准扶持数据产业发展;广东省在2016年已经达到100亿元在该建设方面,数据中心建设工作也在不断推进。由此可以看出贵州省需要思考下一步如何在资金上为发展提供后劲,按照当前每年实际投入3亿元的情况,其投入明显不足,显然资金投入力度亟待加大。

(七)对内对外交流合作要进一步紧密

以贵阳”数博会”为发展契机,将全球大数据重要成果分享会、高端交流平台和恒久性品牌成为展会的标签、发挥作用,推动实现与国际网络大会一起建设形成新格局——“东西呼应、错位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快核心技术研发进程,国内外企业应当积极合作共同举行数据成果交流活动,积极推動中欧合作的体系流程形成,为中国与欧盟、东欧国家在数据信息经济化上能够有进一步的突破贡献力量,推进大范围的数据信息跨国合作项目建成。同样,为了进一步打破我国大数据企业重心在国内的现状,应当加快开展离岸软件、数据、信息技术服务、数据资源流通外包等一系列相关业务。加强区域内协同发展,重点在于发挥好京津冀、珠江三角洲、沈阳、上海、内蒙古、河南、重庆等七个国家特批关于大数据的综合试验区的领携作用。研究推进数字信息方面的“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朝向“一带一路”的信息中枢交流系统。

[基金项目:2021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2021JD004;序号:111)]

参考文献:

[1] 陈加友.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发展报告[J].贵州社会科学,2017(12)

[2] 李思瑾.聚焦八大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J].当代贵州.2019(27)

[3] 王丹娜.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概况[J].中国信息安全,2017(05)

[4] 徐延军,王真真.河南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发展调研报告[J].市场研究.2019(02)

[5] 毕彦斌.关于河南省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60(03)

[6] 赵滨元.借鉴贵州省经验 推进天津大数据产业发展[J].天津经济,2020(01)

[7] Jensen R. The digital provide:information(technology),market performance,and welfare in the South Indian fisheries sector[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122(03):879?924.

[8] Roller L H,Waver man L.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simultaneous approac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04):909?923.

(作者单位:1.贵州财经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中心 贵州贵阳 550025;2.贵州省教育厅贵州财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地 贵州贵阳 550025;3.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作者简介:刘骏(1983—),男,汉族,博士,贵州贵阳人,贵州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教育厅贵州财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科研人员、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章寅(1987—),女,汉族,硕士,贵州贵阳人,贵州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袁剑锋(1988—),男,汉族,博士,贵州贵阳人,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大数据应用贵州大数据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大数据与图书馆管理创新
科学大数据的发展态势及建议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大数据分析实例研究
美军大数据技术应用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