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硫普罗宁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肺结核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的改善

2022-03-19 21:56吴润林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5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效果肝功能肺结核

吴润林

摘要:目的:探析硫普罗宁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方法:本文主要在我院2020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肺结核患者中随机择取80例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模式)与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硫普罗宁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指标、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统计,实验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硫普罗宁应用到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加快患者肝肺器官康复进程,切实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硫普罗宁;肝功能;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5--01

现阶段,为进一步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肺结核患者临床治愈成功率,改善患者肝功能情况,明确硫普罗宁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择取我院80例相关疾病患者进行探索解析,实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的8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肺结核患者均来自于2020年4月-2021年3月,并借助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2-58岁,平均(42.79±3.63)岁;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3-56岁,平均(41.32±3.74)岁。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可比性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给予两组患者抗结核化疗措施,将280mg异烟肼、480mg吡嗪酰胺、440mg利福平以及720mg乙胺丁醇有效结合,首次服药后,隔天再次服用,总治疗时间为4个月,前2个月为强化期,在该期间结束治疗后,要全面检查患者痰菌状况,若检查结果为阳性,则需要延长强化期;若转阴则开展正常化疗治疗。

1.2.1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硫普罗宁药物治疗:口服,100mg/片,1片/次,3次/d。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状态,而后根据观察结果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和方式。

1.3观察项目与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指标:采用自动生化仪及配套试剂测定患者肝功能改善指标[1],主要包含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水平(TBIL)、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三个方面。(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患者肝肺功能恢复正常为痊愈;患者肝肺功能明显改善为显效;无效是指为达到以上效果,病情甚至有恶化趋势。总有效率=痊愈+显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χ2检验,百分比(%)比较;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差异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指标

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如表2所示,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97.5vs80.0),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类型,其具有潜伏期长、起病缓慢、恢复慢等特点,患者发病原因在于受到乙肝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为肝脏炎性病变,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多脏器受损现象[2]。乙型病毒性肝炎通常伴有肺结核并发症,由于该病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若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则会对其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而常规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肺结核病症是采用化疗方式,将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等药物有效结合,以此来改善患者病情,但前三类药物可能会损害肝细胞膜,减缓患者机体新陈代谢速度[3],降低患者免疫系统运行效率,影响患者身体康复效果。而硫普罗宁应用到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肺结核患者治疗中,能够起到保护患者肝肺功能的作用,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抑制乙肝病毒细胞扩展,促使肝细胞再生速度不断加快,切实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另外,根据本文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況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硫普罗宁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价值效用,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患者适当剂量硫普罗宁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激发抗病毒蛋白细胞活性[4],调节免疫系统运行功能,加快患者肝部及肺部器官康复速度,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切实保障其生命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将硫普罗宁应用到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加快患者肝肺器官康复进程,切实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冬梅,叶显明. 硫普罗宁联用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21,16(5):49-52.

[2]兰利珍. 硫普罗宁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肺结核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的改善分析[J]. 系统医学,2021,6(13):20-23.

[3]付振双. 硫普罗宁注射液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6):235.

[4]向秋. 硫普罗宁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18,34(9):31-32.

2555501186347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效果肝功能肺结核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肺结核皮试处红肿 就是患了肺结核吗?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钛镍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对照研究
护理干预在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苏无“健肺丸”治疗肺结核2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