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要素关联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式

2022-03-19 01:27赵绚丽
经济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质量评价关联性创新创业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已成为学术界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点。目前主要基于相关投入要素和目标成效两个角度评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但明显缺乏投入要素与成效指标的关联分析;亟需发掘和明晰创新创业教育投入要素与成效指标的内在规律。文章建立一种创新创业教育投入要素与成效指标关联分析的计算方法,提出基于要素关联分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和调控实施机制,为评价和管理调控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创新创业 要素 关联性 质量评价 管理调控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2-149-03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现状和趋势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区别于理论知识教育和工程技术教育培训的一种重要教育实践,同时融入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的重要使命。如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已成为部分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感兴趣的共识,各类高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逐步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列入自身的工作内容。

近年来,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是在学术界,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制定者、组织者、投入者、监督者的政府主管部门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学术理论界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涵盖了高校评价和政府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但主要侧重研究学校组织的评价,提出高校应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设定、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分析考核评价,明确了几级考核评价指标项目设置[2]。同时也提出应对政府层面的创新创业政策、创业环境支撑等指标进行考核评价[3],但还没有提出具体的考核评价机制与方法。

从近年来已经开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实践来看,政府主管部门普遍没有开展行政区域内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效果的评价,只是开展了对具体单个学校的单一评价。评价的指标包括学校制度机制建设、相关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实训资源和技术资源情况、经费保障情况等,成效性指标主要是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知识掌握、就业创业比率、创办企业数量等内容[4]。分值的确定一般是分项计分,有该项即计分,无该项即扣分,总体得分即为评价值。只有极少数高校执行了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绝大多数的高校则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纳入教育教学质量整体评价之中,评价的指标主要是经费投入、教师队伍情况、教学资源配置[5]。成效指标主要是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创新创业竞赛获奖情况、创办企业情况等[6]。分值的确定一般都是分项计分,累计后得出评价值。

对一项工作实施情况开展评价,一个目的是要能了解掌握工作实施进度及成效实现情况,了解成效结果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异;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能够分析实施投入的各项要素与成效指标之间的关联变化,提出后续调控的指标和路径。但目前无论是高校自身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还是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都主要偏重于对实施进度与成效实现的考核把握,欠缺对实施投入要素与成效指标之间关联性的考核,从而欠缺对下阶段指标修正的逻辑推演。目前,对投入要素成效指标关联性考核评价,采取的评价方法可以概述为直觉关联法。直觉认为哪些投入指标导致产生出哪些成效指标,哪些投入指标完成好,就会决定成效指标实现佳;如果哪些投入指标完成不好,就会决定成效实现得不佳。但实际上,投入要素中每一项指标的优劣与成效指标的各项目之间并不是均等的关联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每一项投入指标对成效指标的关联影响度是变化的。有的投入指标可能作用会逐年放大,有的投入指标则可能逐年放小。所以直觉关联法的考核评价不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决策及调整变化带来真正的有效分析。因此,要通过考核评价机制不仅检验当年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而且要为下一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政策调整、要素投入调整提出科学的分析和数据,就必须要建立一种更为科学、可行的考核评价机制。这种机制既要能考核一定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投入要素与产出效果,又要能分析投入要素与产出效果之间的关联变化,从而能检视出哪些投入指标存在不足,必须在下一阶段进行调整变化。

二、基于要素关联动态变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方法的提出

综上所述,有必要探索建立一套既能评价一定期限内投入要素实施情况,产出成效完成情况,又能评价各投入要素与各成效指标关联度及其变化,从而能推导出下一阶段对各项投入要素如何进行变化调整的考核评价机制,这里称之为要素动态关联率评价方法。

动态关联率评价方法必须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必須是一种数量化评价,而不能是模糊性或概念性的评价。应把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进行数据化统计和估算。数据化才可以为考核结果提供数量结论,也才能推算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以及动态变化。

必须建立各指标之间关联度的计算方式。目前普遍采用的直观化考核评价方式,只能直观地认定各指标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性,但究竟是如何关联的?关联度是多少?没有给出计算方式,均无法计算。

必须计算基于不同时间节点的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把某一个阶段的考核数据作为基准数据,这一阶段各个指标之间的关联率作为基准关联率。以后不同时间节点的考核数据是一种动态数据,动态变化后的各项数据之间形成新的关联率。由此可以推算各指标之间的动态关联率的变化幅度。

必须能通过不同阶段考核评价的数据,清晰地统计出各投入指标和成效性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各项指标之间动态关联率变化得出投入指标与成效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为下阶段投入指标的调整优化给出逻辑推演的结论。

基于上述思路,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内容确定为:投入要素和成效指标的数据及其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投入指标与成效指标之间的关联变化状态。评价的价值和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投入指标与成效指标之间的关联变化状态,得出对下阶段投入指标优化调整的逻辑规律推演。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要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多方面是指各部门各单位、各渠道的投入。多层次是指与成效指标关联的层次性:一是直接关联的投入要素,如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二是间接投入要素,与成效指标无直接关联,但影响直接关联要素从而影响成效指标,如客观政策制度机制、资金投入及其保障等。为便于表述,在此把直接关联要素称之为a,不同的直接关联要素表述为a1、a2、a3......,间接关联要素可称为b,不同的间接关联要素称为b1、b2、b3......,成效要素为c,各种成效指标可称为c1、c2、c3......。针对不同时段的考核,对每个要素或指标再加时序后缀序号予以区别。如a1项基准期标注为a11,在新一阶段评价标注为a12,再下一阶段标为a13......;如a2项基准期标注为a21,在新一阶段评价标注为a22,再一阶段标注为a23.......。其他依此类推,详见图1。

不同时序各项评价指标、要素及其关联度计算,详见表1、表2、表3。

以成效指标c1、直接关联要素a1、间接关联要素b1为例,通过计算成效指标的动态变化值、直接关联要素的动态变化值、间接关联要素的动态变化值,观察三组数值之间的正负向关系,就可以推演出各类投入要素的调控方向,详见表4。数值二、数值三与数值一之间呈负向变化的,须减少该项要素投入:若呈正向变化的,则可加大投入。

依此类推,通过各阶段数据比较,可以得出:新考核阶段与前一个时段两级投入要素和成效指标的变化情况;连续考核以后,若某项直接关联率是正向变化的,说明该项直接要素须正向投入;若某项直接关联率呈负向变化,说明需要调减该直接投入要素。若某项间接关联率成正向变化,说明该间接投入要素会要正向投入;若某项间接投入要素间接关联成负向变化,则说明需要调减该间接投入要素。

近三年来,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指标、直接投入要素、间接投入要素统计表如下,详见表5。

以某高校C1创业竞赛获奖分、a1创业课程数、b1资金投入数为例,计算各关联度动态变化值,见表6。

数值二、数值三与数值一均呈正相关联变化,说明下一时序该高校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仍须加大a1和b1的投入。

三、创新创业教育要素动态关联率评价的实施

(一)政府对全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动态关联率评价方法

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是本区域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决策者、组织者和督促者,应组织对全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通过考核评价来掌握全域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变化发展趋势,据此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决策和机制体制变化。

1.评价的组织实施。评价工作的主体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的实施要通过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相关的发改、人社、财政、税收、市场监督、社会组织以及下级教育行政教育管理部门来落实。这些部门单位都是考核评价数据的来源单位。

2.评价的对象内容。全社会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要素投入和成效实绩。评价的核心是投入要素对成效的有效性,而不是对各相关部门的履职情况的检验。

3.评价的指标要素。间接投入要素是指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知识产权政策以及其他扶持政策;直接投入要素是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培训、课程设置体系、资源库建设、教学实训系统、竞赛模拟平台、国际交流活动等;成效指标是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知识水平等掌握程度、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频次及其效果、学生参与专(科)创融合学习频次及其效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水平、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及其落地经营(注册)情况、创业项目与专业融合度、学生创业比率及其带动就业人数、就业比率等[6]。

4.评价的模式。建立覆盖全域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信息采集平台,具有数据填报收集统计功能和相关关联率自动计算功能。评价实施单位填报数据自动上传,系统自动生成相关数据。

5.评价结果与应用。考核评价结果体现当期投入要素完成情况和实效情况,并能通过关联率动态的变化,为直接投入指标、间接投入指标如何作出相应调整提供逻辑推演。

(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动态关联率评价方法

高校是本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决策者、实施者,应当组织对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据此掌握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变化趋势,并据此对本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制度机制进行调整优化。

1.评价的组织实施。评价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或创新创业工作主管部门或创新创业教学工作机构,人事、财务、审计、国资、学工、二级学院、国际组织以及教师、学生等都是评价的实施者,是提供填报各项数据的主体。

2.评价的对象内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要素投入和成效实绩,考核评价的核心是要素投入情况和成效情况,而不是对各部门的履职完成情况。

3.评价的要素指标。间接投入要素是学校相关的经费保障制度和预算、人事师资组织及培训的制度、相关教学实训资源的配套制度等。直接要素是相关经费总额、师资数量与质量、课程体系、资源库、实习实训数量频次,孵化数量以及竞赛等;成效指标是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普及率、参与各类竞赛水平(获奖级别、等次、数量)、在研及在孵项目数量、项目落地经营(注册)情况、创业就业成功率等。

4.评价的模式。学校应建立覆盖全校的创新创业考核评价信息化平台,具有数据填报收集和统计功能以及相关指标关联率自动计算功能。各部门数据填报能自动上传,平台自动统计汇总,自动计算相关关联率数据。

5.评价结果及应用。评价结果体现当期各投入要素实现情况和成效指标实现情况,并能通过动态关联率的变化,为實现下阶段目标,能推演直接投入要素、间接投入要素变化调整的逻辑规律。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赵绚丽主持的2022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资助课题《湖南高职双创教育对接“三高四新”战略的路径研究(XSP22YBZ121)》]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OL].2015-05-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 郭玉莉.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6):110-114.

[3] 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影响因素[J].教育发展研究,2011(3):45-48.

[4] 陈诗慧.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10):27-33.

[5] 张晓艳.大数据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管理观察,2019(12):153-156.

[6] 赵绚丽.CIPP视域下高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研究[J].经济师,2020(11):155-157.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2)

[作者简介:赵绚丽,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经济师、MBA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

(责编:贾伟)

3328501908208

猜你喜欢
质量评价关联性创新创业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关于矩阵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