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下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研究与实践

2022-03-19 01:27杨展曹璞璘李明骏
经济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杨展 曹璞璘 李明骏

摘 要:在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和指导,深化改革高校助困工作,从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积极宣传科学有效的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整合资源提升学习成效以及发挥“传帮带”朋辈教育作用等五个方面,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发现、发挥和发展自身的优势智能,提升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全面、长远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经济困难学生 自我效能感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016.3;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2-167-03

近年来,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受到关注。多项调查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联。在学习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机、参与教学的兴趣、个人目标的确立、对待困难的态度、付诸努力的程度、因果思维(归因)的方式等。在身心健康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调控、情绪反应、活动效率、思维能力、人际关系、潜能开发等。[1]经济困难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部分,约占学生总数的20%,[2]他们因缺乏经济支撑和社会资源,容易造成自卑,呈现出自我效能感偏低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严重的还会带来心理问题,阻碍个人成长成才。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学校的迫切任务。

一、概念界定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3]他指出,人拥有的智能是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下,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存在多元、互相独立的特征,每个个体大体呈现出九种不同的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4]且这九种智能在不同环境下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组合。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框架中,个体九种智能组合的自然禀赋,决定了其潜在的发展;加德纳认为这些智能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没有等级区别,这蕴涵了一个“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人都能够取得成功”的思想。[5]

自我效能感最早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的,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班杜拉将其定义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背景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在这里,他的“期望”概念与传统的“期望”概念不同:传统的“期望”概念指的是结果期望,是人们对自己某一特定的行为将会造成某种结果的估计;而班杜拉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即自我效能感。实际上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也可以说是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6]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活动,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

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以人人有智能为基本指导,尊重個体智能差异,以期探索发现、发挥和发展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个人智能的路径,使学生优势智能得到长足的施展,在自己优势领域取得成功,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促使自我效能感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激活行动力,促进学生多元化成长成才。

二、经济困难大学生多元智能及自我效能感现状

为了解大学生多元智能及自我效能感现状,项目研究组以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困难学生和一部分非经济困难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多元智能、自我效能感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等三个方面为调查内容,发出线上电子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04份。有效样本的构成情况如下:有303人为经济困难学生,71人为非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参与量占到全院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的80.8%,数据内容具备研究分析和参考价值。男生267名,女生137名参加调查,共有大一129人,大二90人,大三100人,大四85人;从回收的有效问卷人员构成上看,基本涵盖了所有年级的绝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其中大一学生参与活动最为积极。

从调查的基本情况看,参与调研学生的家乡和入学前的居所绝大数位于农村、村镇,极少数在县级及以上城市,家庭收入总体感觉较低或很低。家庭经济状况、生长地域和环境影响了学生的受基础教育水平、眼界和思维方式,不管是在专业成绩水平上,还是在长期担任学生干部、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科研团队等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和锻炼综合素质方面,都没有深入、长期、频率高地认真对待和参与。甚至在兴趣爱好上,有超30%的同学没有爱好或者仅有一个兴趣爱好。

从多元智能现状上看:(1)即便是选择人数最多的逻辑数理智能方面,人数也没有过半。作为材料理工类大学生,逻辑数理智能本应就该属于自身的优势智能的一个方面。同时,逻辑数理智能方面的优势智能带给自己的自信心,人数比例还要更低。反倒是欠缺这方面的智能对自己自信心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说明自认为的逻辑数理智能方面的优势智能可能对比他人或组织并没有突出的优势。(2)在运动智能方面,结合学院理工类男女构成比例和参与调研人员性别构成情况,超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拥有运动优势,但是运动优势带来的信心又略有降低,同时,缺乏运动优势智能又会对自信心建立产生影响。(3)在自然观察智能方面,选择拥有此优势智能的学生超四成,但此带来的内心力量不是很强,并且即便是欠缺此智能对信心影响也不大。(4)选择人次排在第四位的是内省智能,认为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够做到自律和静思,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生。虽然带来自信方面人数有减少,但是排列顺序保持了一致。如果欠缺对自信影响也较低。(5)空间智能在此九大智能中被选择人数一直在中下游徘徊。一是因为在材料专业学习对空间智能要求不是很高;二是因为此智能在日常生活中擅长表现和突出的机会有限,但又不能缺失,所以选择人数中等偏低。(6)人际交往智能是在选择上很能说明问题的一项。认为拥有此智能的人同时感觉此智能带来的内心力量比较强,同时如果欠缺的话对自己信心又会有较大影响。(7)存在智能在九大智能里面存在感反而是最低的,说明在学习、生活中进行人生之问和探讨终极现实问题的人较少。(8)语言智能和音乐智能是两项差异最大的智能,更多的人认为欠缺语言和音乐智能,并且欠缺这两种智能对自身信心影响很大。这也与偏理工类学生整体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功底较差的现状一致,且与其他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从小接受音乐熏陶、学习乐器、乐理的同学相比,经济困难学生普遍没有这方面的资源,也影响了个人自信心的建立。

从自我效能感现状上看。只有尽力解决问题,付出必要的努力,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更多的应对麻烦的方法上,超半数参与调研者认为表现出了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但是在其他更多的问题上,半数参与调研者自我效能感偏低。结合受调研者基本信息的结果,偏低的自我效能感确实影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机、参与教学的兴趣、个人目标的确立、对待困难的态度、付诸努力的程度、因果思维(归因)的方式等。结合9个方面优势智能的表现和欠缺,互相印证了自我效能感在身心健康方面影响了学生的认知调控、情绪反应、活动效率、思维能力、人际关系和潜能开发。

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四个因素看。从自身成败的经验和替代性的经验以及言语上的劝说方面来说,多数人认为影响性较低。而情绪、生理方面以及老师、长辈的积极期望这两个方面对自我效能感影响较强。这个结果也给我们教育者更多的教育空间,以及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因材施教,对每位同学关心、关爱、关怀,真诚了解学生,积极正向看待每位学生,对学生抱有美好的期待,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

就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个人情绪、生理方面的原因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强,直观的理解是因为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较差、经济状况困难和受养育方式粗放容易造成安全感缺乏,情绪波动较大、生理虚弱等问题,容易陷入纠结、彷徨、郁闷、自卑等情绪状态之中,个人自我效能感降低。学校在经济政策资助的帮扶下,更应该从提升个人价值观入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高远的理想信念,从关注个人到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民族、关注世界,引导学生将个人青春梦想注入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提升自我认知,发挥个人优势智能,从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民族、服务世界的奉献中去延伸优势智能,补足弱势智能,进一步锤炼品格,磨炼意志,稳定心神,强壮体魄,秉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挣脱小我的束缚,追求科学崇高的人生,在不断奋斗奉献的青春中增强自觉、自爱、自立、自强、自信,收获幸福人生。

(二)积极宣传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个人情绪、生理方面归根到底属于心理范畴,也直接影响着人的自我效能感。情绪稳定,说明能正确认知刺激事件,保持一种经常性的稳定温和的情绪状态;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也是情绪健康的另一种重要标志,尤其在成败事件归因上,内因和外因上有正确正面的认知,以乐观积极的态度看待发生的人事物。内心充满阳光也更使人自信,自我效能感更高。反之,如果是情绪波动较大,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情绪,那么就容易被各种负面情绪所困扰,甚至产生焦虑、抑郁、愤怒、冷漠、嫉妒等情绪,严重影响自我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学校要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除通过正常教学进行教育外,举办多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促进学生提升自我认知,学会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疏解心灵苦闷,获取快乐的路径,结合自我现状和优势智能及潜力,正确认识、更好展示与发挥优势智能的途径,长足发展自我优势智能,补齐弱势智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悦纳自我的能力,获得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努力实现本我、自我、超我趋向统一。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学生一方面表现出来叛逆、离经叛道或是佛系、冷漠;一方面在调研中发现学生对老师、长辈的期望、看法比较看重,对自己自信心建立,自我效能感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更加要求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智能差异,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善于和乐于发现和引导学生的智能強项,提供给学生发挥强项智能的机会和平台,因材施教。同时,重视教师个人榜样示范作用,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学业和做人的表率,关注学生心理和发展需求,多从积极、正向的方面去引导和教育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些正面期许和评价,对每位同学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抱有美好的期待,学生会更受鼓舞和激励,更有安全感,更具自信心,不辜负老师、长辈的期望,更具冒险和挑战精神,个人智能得以发展,自我效能感得以提升。

(四)整合资源提升学习成效

作为大学生,扮演好学生角色,不辜负大好青春年华,学习始终是摆在首位的。调研中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成绩可以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因此,学生应提升自我要求,提高自我修养,克服惰性,增强自律性,认真勤奋投入到学习之中,从学习中找乐趣,从学习中建自信,从学习中获成就。任课教师应从自身出发自觉提高授课效果,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开授课程,提高授课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多样化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尽可能多角度、多方面考查学生,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人才的全面发展。除课程学习外,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本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勇于尝试、敢于体验,在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中增加自身成败经验,提升自我认知,找到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并愿意为之奋斗努力的行业或方向。同时,学校整合资源,组织各类知识、科研竞赛,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开办各类知识、专业等讲座,协调教师科研团队等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可以学习和发挥智能的平台和机会,拓宽学习路径,提升自身感受,加深个人思考,促进个人成长成才。

(五)发挥“传帮带”朋辈教育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互相的传播性和感染性非常强,朋辈之间的情绪、言语、成败、经验和感受等带动作用强大,理应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朋辈教育工作,发挥好朋辈之间“传帮带”作用。尤其是对经济困难学生来说,高年级相似背景学长、学姐的学业或生活上的成功经历,以及个人经过努力取得荣誉、获得幸福、改变人生的故事和经验,对他们的触动更大;同年级、同班级学生的成就事件,对其他学生也具有较强的积极促进作用。应多组织一些包括学业、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科研竞赛、升学考试、就业创业、校园文化活动等多方面的经验分享座谈、沙龙、讲座或素质拓展等活动,给高中低年级之间一个充分交流沟通的机会和空间,充分展示学生在不同领域发挥的优势智能、取得的荣誉、成就和有益经验,提供给其他人可以参考学习的示范,通过他人替代性经验,促进其他学生积极对标自己,审视自己,重建信心,探索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挖掘自己的潜力,积极投入实践,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提升自我效能感,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昆明理工大学2020年度“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32380300019)。]

参考文献:

[1] 李妲,王亮,张素英,李全开.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03.

[2] 钱施光,丁晓雯.对高校特困生问题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8(7):254.

[3] 杨展,李祖来,于杰.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改革与开放,2020(13):88.

[4]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5] 李玲艳.整合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5.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杨展(1988—),女,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讯作者:曹璞璘(1986—),男,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气工程与创新创业指导。]

(责编:若佳)

3426501908245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