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探究

2022-03-19 01:27金晓梅高倩倩尹今格
经济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文科人才培养

金晓梅 高倩倩 尹今格

摘 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旨归。新文科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变化知道如何进行有效学习,达成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发展需要进行主动学习调整,更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范式合理引导。教师要立足时代背景,紧跟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情景分析,增强课程设计对现实问题的反映能力;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注重课程设计目标、过程、测评的一致性,突破传统拼接式模块教学范式向讲授、体验、反思为主的全方面主动性教学转变;同时,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设计深度融合,全方位、综合性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文科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学范式改革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2-185-02

一、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传统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的本质在于人才的培养,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要求本科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文科人才培养现状面临着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离、改革创新明显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固化陈旧等一系列问题[1]。因此,对于文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显的尤为重要。2019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新文科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什么是新文科?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2]。新文科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人才培养模式上来。对于新文科的建设理念必须从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进行理解,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扩大知识生产与培养人,新文科是我国文科人才培养的新尝試[3]。而教师在高校人才培养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将学生和教师进行连接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注重课堂设计,增强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提升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教学范式改革是新文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范式进行适时调整,以一致性为原则进行课程设计,培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和教学实践,改善学生学习体验,促进有效教学方法的实施,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二、传统教学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历史范畴来看,存在两种教学范式。一种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范式,该教学范式强调教师在知识与技能传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在世界教育史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种是以学生兴趣培养、潜力挖掘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范式,该教学范式强调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辅助的作用。

长期以来,本科教学建构出一套“以讲授为基础”的“知识传授范式”。这套范式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以知识与技能传递为主”,围绕固定教材,以讲授为手段,最终考察知识点的掌握,整个过程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而非学生能力的培养[4]。这种教学范式存在以下特征:采用预订的课程、以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对所有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对课程考核采用统一标准、并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学生是服从者;教师不信任学生,学生对教师也常抱怀疑态度;强调教师和书本的权威性,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投入不足,学习效果差[5]。在该教学范式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一致性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存在随意性,造成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二是教学活动枯燥单一,填鸭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学生存在的专业基础差别,让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三是“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造成学生学习当中重结果轻过程,在考核标准设计上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四是教师教学内容郁于课本内容,局限在授课老师的知识结构体系下,内容多、体系散、讲解空,不变的课程内容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下难以适应信息膨胀、适应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知识爆炸和科技突飞猛进的年代,传统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下,有限的课时安排、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僵化的课程结构安排以及单一的考核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难以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高校人才的培养核心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并根据需要整合自身的知识系统进行创新。在此背景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开始受到追捧。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

什么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在1969年《自由学习》一书中罗杰斯指出,学习“不是将无助的个体牢牢地绑在凳子上,在他们脑子里塞满那些没有实际用处的、得不到结果的、愚蠢的、很快就会被忘记的东西。”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学生在源源不断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不知疲倦地吸收自己听到、看到、读到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从真实生活中有所发现,然后把这些发现变成自己的财富[6]。”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促进学习和个人潜力的发挥。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探索和选择自身的发展方向。教育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寻求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永远保持对知识的求知。在这种教学范式下,高等院校和教师有着截然不同的目标和使命,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并有所收获,这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对于传统教学范式的颠覆必将带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场根本性变革。

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包括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即要从学生学习角度准备和实施教学,把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归属;二是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即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以此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即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心智发展状态和水平[7]。“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学生的学情分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二是明确学习的目标是为了人才能力的培养,教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三是学习过程不仅局限于课堂,不受固定课时安排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四是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的只是辅助的引导作用。

教师需要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在一致性原则下优化课程设计,科學引导学生学习,加强课程反思反馈,并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学习成果进行检测。(1)课程设计的关键在于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的教授目标,也不是期末考试,更不是记忆理解。教师教学的重点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既要提高教学水平,关注教学效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明确、可衡量的学习目标需要建立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之上,这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后答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教师教学目标需要根据教学安排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2)以一致性为原则进行课程设计。老师在编制课程大纲、授课计划,制定授课目标以及组织学习活动和进行学习测评时,需要具有建设的一致性,进行统筹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学什么、怎样学,以及达到怎样的标准。(3)科学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学习。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应该在讲授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如小组讨论、调研、课程视频浏览、课程资料阅读、课程作业制作),支持学生参与与教师、同伴、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通过参与发现、加工、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概念,构建新的知识、建立新的技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投入和持久。(4)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在日常教学当中应经常请学生就近期的所学进行反思,并记录学习的过程,同时对授课教师教学活动进行反馈。学生通过自我评估才能真正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老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有效调整教学活动。(5)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新文科教育强调学以致用,强调问题解决与行动能力培养,因此,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就不能单独采用显性指标,而应该增加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科学性。通过合理制定测评量规,对学生学习进行科学评价。(6)信息化手段助力课程设计。应结合在线教学手段,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将带来五大转变:一是将传统单向知识传导模式转变为双向和多向的师生和生生互动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二是促使教师教学重心的转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三是使得教学的内涵丰富和深化,促使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四是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启发和影响,学生之间从竞争关系向合作关系转变;五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传统教学范式注重学生书面形式传递学习效果的能力的培养向课上提供训练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转变。

四、结论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旨归。新文科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变化知道如何进行有效学习,达成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未来自身发展进行主动学习调整,更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范式合理引导。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作为一线教师,要求立足时代背景,紧跟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情景分析,增强课程设计对现实问题的反映能力;需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文科建设理念,科学设计课程,注重课程设计目标、过程、测评的科学性、整体性和一致性,从讲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转变为讲授、体验、反思为主的全方面主动性教学,突破传统拼接式模块教学范式;同时,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设计深度融合,全方位、综合性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加强课程设计整体的协同性。注重学生行动力的培养。

新文科建设为我国文科领域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文科建设要以提高人才素养为目标,要将人才培养作为新文科建设成效的重要评判指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等教育改革既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也需要成功教学经验的支撑,未来我国文科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不断进行探索。

[项目基金: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教学与改革建设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探究”。]

参考文献:

[1] 薛勇.从简单从属到高度契合:高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转换[J].江苏高教,2017(10):80-82+95.

[2] 王铭玉.高校“新文科”建设:概念与行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3-21(004)

[3] 陈凡,何俊.新文科:本质、内涵和建设思路[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01):7-11.

[4] 杨荣庆.如何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课堂教学范式[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5):115-119.

[5] Robert B.Bar & John Tagg. 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A New Paradigm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CHANGE,11/12.1995.

[6] (美)卡尔·罗杰斯(Carl R.Rogers), (美)杰罗姆·弗雷伯格(H.Jerome Freiberg)/著.伍新春,管琳,贾容芳/译.自由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1.

[7] Jeffrey Froyd, Nancy Simpson.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Addressing Faculty Questions about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Texas A&MUniversity,2000.

(作者单位:金晓梅,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高倩倩,尹今格,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 200000)

(责编:贾伟)

3510501908269

猜你喜欢
新文科人才培养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