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院校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路径

2022-03-19 01:27王威罗嘉嘉李玮
经济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双高计划区域经济

王威 罗嘉嘉 李玮

摘 要: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提出重点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使之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成为重点建设任务之一。然而,入选“双高计划”的高水平院校建设单位社会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且整体水平与国家要求也有一定距离。对此,作为引领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龙头”,高水平院校要牢牢把握这一发展机遇,通过扎根地方,开展立地式服务;引培结合,打造产学研服务共同体;校企联合,构建多功能服务平台三方面,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水平院校 “双高计划” 社会服务 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2-190-03

高职教育与所属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共荣共生,是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地方经济,高等性、行业性和区域性是其基本属性。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承担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社会培训,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技术开发等科技服务,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都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可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既是高职院校承担的应然之事,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追求。高职院校必须牢固树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1904年,时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的查尔斯·范海斯提出,在教学与科研的基础上,大学可以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使其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服务”成为高等教育的职能之一,纷纷被其他大学效仿并逐步强化。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自然肩负起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重任,社会服务成为其初心和使命。高职院校是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之间不断分化与整合的产物,其产生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职业化、专业化是其区别于普通高校的鲜明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成为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的[1]。

因此,相较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加突出,服务的针对性也更强,其主要通过参与地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咨询、技术研发、社会培训等方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区域的新技术研发推广中心、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和学习型社会中心。具体服务内容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满足区域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二是满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职前、职中、转岗培训需求,开展各类培训服务;三是满足周边院校、中西部院校的发展需求,以自身优势资源开展交流、服务,达到资源共享[2]。其中,相对而言,各类培训和对口支援比较易于开展,且高职院校也比较擅长,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技术服务却是最能体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实用性和重要性的关键一环[3]。在“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贡献表”中,高职院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支撑能力主要通过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和技术交易到款额三个维度衡量,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科研社会服务经费,直接反映高职院校技术服务的效果与质量。

二、高水平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高水平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2019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高职“双高计划”,重点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學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使之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成为十项建设任务之一,也是衡量“双高计划”建设成效的指标之一。作为国家引领高职教育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入选此次“双高计划”的56所高水平院校都是示范校或骨干校建设单位,都建立了一定的社会服务工作模式。但在“高职发展智库”微信公众号发布的《2020年度科研社会服务经费前100名院校名单》中,仅有27所高水平院校建设单位,其中到款最多为13059万元,与到款最少的1092万元之间相差近1.2亿元,与中位数3430万元也相差近1亿元。而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项目到款额和技术交易到款额的中位数仅占最高值的54%、7.5%和41%,可见不同高水平院校的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差异较悬殊。除个别院校表现突出外,高水平院校总体社会服务水平不高,与国家要求差距较大。

(二)高水平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2020年度科研社会服务经费前100名的高水平院校建设单位中,位于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水平院校达20所,占入选高水平院校的74%。因为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地方经济愈发达、工业化进程愈快,就愈需要高职院校发挥技术理论研究的优势,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升级、流程改造等过程,与企业共同解决技术技能链上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技术问题。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的东、中、西三大区域,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地区,地区经济水平差异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东部地区GDP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58%。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相对应,东部地区的高职教育水平,也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总体科研经费充足很多,社会服务能力也相对突出。

2.高职院校教师技术服务能力薄弱。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决定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贡献程度。然而高职院校普遍缺乏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技术服务一直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最薄弱、亟需突破的一环,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这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起步较晚,多数高职院校教师没有固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不足,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申请专利等多为满足职称评审或科研任务要求,很少去企业调研,研究多停留在浅层分析,缺乏研究深度和研究价值。其次,教师多习惯于独自埋头搞科研,缺少与地方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研究成果多为空中楼阁,往往落后于地方社会发展实际,无法发挥理论研究指导生产实践的优势,更加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再次,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还停留在教师个人自发申报阶段,缺乏联合攻关的意识和高水平的领军人才,科研力量分散,从而导致高职院校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的能力比较弱。

3.企业认可度不高。为行业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是高职院校技术服务的重要表现形式。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企业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学术水平较差,科研成果成熟度低,风险较大,因此,当有技术服务需求时,宁可花费高价寻求本科院校或科研院所的帮助。且多数企业不愿意涉及需要较长周期的合作研发,倾向于购买能够直接投产的产品技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对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三、提升高水平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途径

(一)扎根地方,开展立地式服务

“双高计划”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应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技能大师培养等为主要内容,深度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更新,为行业企业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4],这为高水平院校社会服务工作指明了出发点和落脚点,即立足区域发展、行业企业和居民生活需求,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品质。对此,高水平院校应扎根地方,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开展立地式服务。

首先,从服务范围看,高水平院校应以所在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特色为中心,以适应所在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研究重点,聚焦地方亟待攻克的技术瓶颈,确保研究成果能够真正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和集聚地。其次,从服务对象看,高水平院校的服务重心应向地方中小微企业倾斜,着力提供应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决策咨询、创新创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行业性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与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天然的联系,因此高水平院校应立足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所需,以行业企业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强化技术成果的应用价值,着力攻克企业亟需克服的共性应用技术问题及技术技能链上的薄弱环节,助力提升其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再次,与学术型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相比,高大上的重大理论研究、重大技术研究不是高水平院校技术服务的重点。因此,从服务内容看,高水平院校应增强服务意识,面向社会、面向实践、面向市场,深入生活和生产,以解决区域行业企業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如节能节水、生活便捷等地方突出的民生问题,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

(二)引培结合,打造产学研服务共同体

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提升高水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关键。一方面,高水平院校要向外延展,可以基于区域主导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现实需求,“柔性”引进兼职科研人员及企业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组建大师工作室,发挥其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示范等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产学研一体解决企业生产难题。同时,高职院校要打破原有的专业组织形式,以大师工作室为引领、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吸纳一线教师组建目标明确的科技创新团队,集中优势联合攻关,改善科研力量分散的状况,补齐高水平院校科技创新的短板。另一方面,高水平院校也要向内延伸,充分发挥大师工作室“技术技能帮带互促”的功能,带动教师深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在实践中求解已有问题、重新捕捉并发现解决新的问题,提高高水平院校整体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水平院校要进一步改革并完善现有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从论文数量、课题级别等学术性指标转向参与企业服务、技术改造等应用性指标,把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的发明、运用等成果纳入考核范畴,教师的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直接与技术创新服务产生的社会效益挂钩,调动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过程中提升学术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校企联合,构建多功能服务平台

高校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技术产业化的核心力量,而企业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力,是能够创造价值、促进经济发展的真正付诸者,两者互为补充[5]。只有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二者的黏连效果,高校才能准确把脉企业需求,产出企业发展亟需的技术成果,帮助企业提高产量、提升质量,从而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推动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然而,目前高水平院校与企业之间缺少及时沟通对话的平台,一方面,高水平院校的相关科研信息与企业需求无法及时互通,导致高水平院校的科研工作多处于“自说自话”状态,主动为企业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难题的上门服务和开发转让项目较少,难以寻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畅通,企业对高水平院校的了解和关注度不够,有技术需求时想到的多是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给高水平院校提供服务的机会不多。

高水平院校应秉承“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积极搭建政、行、企、校多元参与的产学研一体的技术技能服务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有效整合来自政府的政策资源、高水平院校的智力资源、企业的技术装备资源和中介机构的信息服务资源,围绕区域内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转型等迫切需求,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应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决策咨询、创新创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四、结语

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2021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将提升服务能力列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引领职业教育改革的“龙头”,高水平院校应牢牢把握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大机遇,瞄准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需求,扎根地方,契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践行高职教育社会服务的使命。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高水平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有效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JB1421131);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校内预研究课题“高水平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有效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HZY2021JE012);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高水平院校‘互联网+’智库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JB1421110;。]

参考文献:

[1] 王江涛,冯琦琳.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可持续发展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90-92.

[2] 刘锡奇,崔承刚.辽宁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0(5):1-2,49.

[3] 鲍珊珊,杨成兵,郑歆.“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探析[J].内江科技,2020(10):111-112+149.

[4] 董刚.把握“双高计划”建设的三个关键[EB/OL].(2019-04-16)[2021-08-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9n/2019_zt8/zjjd/201904/t20190424_379350.html.

[5] 聂鑫,孟召宾,杨春波.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转化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21(7):109-110.

(作者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

[作者简介:王威,硕士,哈爾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研究方向为编辑理论与实践、高职教育;罗嘉嘉,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学院行政科科长,研究方向为高职社会服务;李玮,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社会服务、文化素质教育。]

(责编:贾伟)

3928501908271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双高计划区域经济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