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2022-03-22 22:18朱宏轩
健康护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并发症

朱宏轩

摘要:目的: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对60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以奇偶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30常规护理)、观察组(n=30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统计及对比组间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长、住院时长较短、护理满意度评分统计指标较高,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2)观察组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0%)对比对照组患者(36.67%)发生率统计指标较低,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行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效果确切,能够缩短患者预后恢复时长,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安全性。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并发症

心脏瓣膜疾病临床发生比例相对较高,一般多采用外科手术方式予以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该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且患者完成手术后会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1]。心脏瓣膜置换术简称换瓣,主要是采用人工机械瓣膜或是生物组织制成的一种人工瓣膜替换术,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本研究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护理方案进行分析,讨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本医院实施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60例,通过奇偶法用以分组,分别选取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纳入30例。观察组男性选取16例、女性选取1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年龄纳入范围设定42-76岁,计算其年龄平均值是(59.21±10.08)岁。对照组男性选取18例、女性选取1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年龄纳入范围设定42-77岁,计算其年龄平均值是(59.25±10.13)岁。对比2组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年龄、性别数据资料,P>0.05证实2组可予以对比论证。

1.2方法

对照组予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术前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访视,评价患者生理及心理机能,完善术前检查,了解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对其心理压力实施疏导[2]。术中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生命体征予以动态监测,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约束带固定患者四肢。准备手术期间所使用的器械、纱布、缝合线及缝针,并检测体外循环设备运转情况[3-5]。术中始终协助临床医师开展无菌化操作,并协助手术顺利进行,尽量缩短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术后纠正患者电解质失衡症状,患者抵达ICU后,密切监测其体征参数,并预防患者发生术后感染问题,监控其拔管相关指标,动态调节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呼吸频率及氧气量[6]。

1.3观察指标

统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临床指标,包括卧床时长、住院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0-30分)[7-9]。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心律失常、低血压、感染等。

1.4统计学分析

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数据输入SPSS 21.0实行检验,计数资料(术后心律失常、低血压、感染等并发症)表示为例数(n)或率(%)的形式,开展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卧床时长、住院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开展t检验,P<0.05,出现指标间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卧床时长、住院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长、住院时长较短、护理满意度评分统计指标较高,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2.2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心律失常、低血压、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0%)对比对照组患者(36.67%)发生率统计指标较低,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3。

3讨论

心脏瓣膜疾病诱发原因复杂,多与炎性因子、退行性改变、先天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多采用置换手术形式,但因手术位置、创伤的共同影响,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了较高的要求[10]。本研究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行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长、住院时长较短、护理满意度评分统计指标较高,观察组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发生率统计指标较低。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是医师及护理人员所构成的诊疗团队,诊疗团队对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护理服务形式,是整体医疗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医护一体化团队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工作,该种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医师、护理人员相脱离的模式,通过建立医师、护理人员、患者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从而在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护理及治疗效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1-13]。医护一体化是一种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护理,模式,該模式充分运用循证分析方式,以优化服务作为主要目标,尤其适用于围术期护理期间,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开展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极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临床需求,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提升患者手术后安全性水平[14]。

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开展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其临床应用价值确切,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短,能够提升其经济性水平,且确保患者在院期间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因此,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干预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翠翠.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5):815-816,820.

[2] 王莎莎,郝琦,丁倩丽.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护理效果[J].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9,17(2):37-38.

[3] 杨桦,邵院玲.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8):175-177.

[4] 郭莎莎,武海棠,朱曼曼. 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策略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3):144.

[5] 朱晓娜.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5):155,158.

[6] 贲艳红,张霞,虞娟,等. 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8):1525-1528.

[7] 杜莹,高铭鑫,于文渊,等. 医护合作护理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精神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21,40(5):473-476.

[8] 王霞,刘延丽. 围术期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气指标、凝血功能及输血并发症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2,28(4):707-708,710.

[9] 赵小娟,李玉坤,马慧,等. 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3(1):106-108.

[10] 申明明,许艳苗. 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的干预效果[J].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21,21(4):62-64.

[11] 刘婧. 双心模式护理联合阶段性康复运动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0):3347-3349.

[12] 张一杰,赵会霞,赵巧燕.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临床研究,2021,29(1):189-191.

[13] 任俞洁,蔡云霞,楊佳. 基于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护理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饮食保健,2021(44):142-143.

[14] 雷红莉,魏建华,蒋素兰. 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水平阻生牙拔除的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11):140-141.

猜你喜欢
并发症
带膜支架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改良Devine 术与传统Shiraki 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探讨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