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综合预防护理体会

2022-03-22 22:18张俊雯
健康护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张俊雯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综合预防护理体会。方法:选取114例于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期间老年下肢骨折非手术治疗患者,依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其编为对照组(n=57)与观察组(n=57),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预防护理。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血液粘稠度、护理满意度和焦虑抑郁情绪。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血液黏度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综合预防护理,能降低下肢血液粘稠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下肢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不正常凝结,形成管腔堵塞,导致的静脉血流障碍[1]。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对静脉壁造成损害,使静脉血流受阻从而引发血栓。老年人血液较粘稠,组织器官的功能退化,骨折后损害机体。而且老年患者大多伴随其他基础疾病而无法进行手术,骨折受伤后需要长时间卧床,更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严重者会危及生命。所以为减少患者的疾病疼痛,减少该病的发生,需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研究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综合预防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114例老年下肢骨折非手术治疗患者,将其编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0.34±1.57)岁;观察组5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1.72±1.22)岁。皆诊断确诊下肢骨折。排除患有恶性肿瘤患者;以往患有骨折疾病者;全身存在感染病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遵医嘱对患者使用止痛药物以及进行相关护理。

观察组:综合预防护理。(1)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了解其既往病史和生活习惯,结合病情制定护理措施。(2)普及健康知识,指导患者健康合理饮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该病成因、后果和注意事项,引起患者和家属重视。(3)患肢护理及锻炼:对患肢给予皮牵引或石膏固定,提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从远向近按摩患者的患者的足部和小腿,每次20min,每天6次;指导患者踝关节背屈和跖屈的被动活动,每次20次,每天6次;锻炼股四头肌和排肠肌收缩,5s/次,20次/组,每天5组;保持肢体外展15~30度;指导患者做咳嗽动作,进行深呼吸,15次/h;加强全身的床上运动。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样本例数和血液粘稠度;用SAS 自评量表、SDS 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情绪,分数越高负面情绪越严重;分别从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护理及时性和护理规范性四方面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每项25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下肢深静脉发生率和血液粘稠度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下肢血液黏度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2护理满意度和焦虑抑郁情绪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长时间卧床,肌肉运动减少,会导致血流变慢[2]。患者下肢骨折的创伤会导致静脉内膜损伤,一旦血管壁损伤,血小板会发生凝聚,释放生物活性物质,促使血栓形成。研究显示[3],患者骨折后凝血因子都会增加,而抗凝血因子会减少,形成纤溶抑制物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因其高龄,一般伴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高血脂或糖尿病,就会使该病形成的几率大大增加[4]。本研究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下肢血液黏度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综合预防护理会减少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降低了血液粘稠度,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老年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都比较差,護理时应该耐心安慰,关心呵护,积极解答患者的问题,多列举相关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其焦虑抑郁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正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护理依从性。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综合预防护理,能降低下肢血液粘稠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亚萌, 张建政, 刘智. 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动态D-二聚体对其预测价值的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0, 9(6):419-424.

[2]刘文文, 李秀芬, 张丽. 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1, 38(1):119-119,121.

[3]李树灏, 张堃, 宋哲,等. 血红蛋白量与下肢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关系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1, 23(10):864-870.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