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

2022-03-22 22:19周晓怡
健康护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预防护理神经外科血栓

周晓怡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在病患在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取得的实际护理工作效果。方法 节选从2021年1月~10月这期间在我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共计80例病患作为本次的实验研究对象,结合其入院手术治疗的具体时间点,均分为实验和对照小组,并分别将预防干预护理和常规护理工作落实,一段时间后,针对两组研究对象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等方面的指标数据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在经过同等时长的护理干预后,使用预防干预护理措施的实验组,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数据明显小于对照小组(P<0.05),PT、aPTT、TT指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病患在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预防干预性护理工作的落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有着良好的预防效果,并且可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该方法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神经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通常情况下,由于患者下肢部位的血液循环存在障碍,会形成血液凝结,进而产生血凝块,严重时会引发血栓等问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是因为患者下肢缺乏有效的锻炼,血管周围的肌肉渐渐萎缩,影响了血液的正常流通。如果不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会形成血液凝结块,血栓容易从血管壁中脱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实验,研究预防性护理对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有效,分析护理中的注意事项,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了保证本次课题研究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节选从2021年1月~10月这期间在我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共计80例病患作为本次的实验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点为基础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病患各有4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男、女性分别为21例、19例,年龄均值为(56.36±2.09)岁,对照组男、女数量分别为17例、23例,平均年龄(58.36±2.59)岁,两组研究对象小组间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够明显(P>0.05),可以用于本次的实验观察、研究。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要求如下。(1)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开展床上主动或者被动运动,并协助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腿部锻炼,包括足屈伸锻炼、膝屈伸锻炼、直腿抬高锻炼等。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生的嘱咐,定时帮患者翻身,并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要使用动脉静脉充气压治疗仪开展。(2)医护人员要避免患者在恢复过程中膝部以下的部位垫置硬物,要利用约束带对患者的深静脉进行保护,减小局部压力。(3)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开展静脉穿刺和滴注时,要尽量减少穿刺的次数,避免在患者瘫侧部位施针。护理人员要有效控制穿刺的力度,如果发现药物外渗情况,要立刻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以此有效预防病患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栓问题。(4)医护人员要定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减少高蛋白类、高脂肪事物的每日摄入数量,提高高纤维食物在每日饮食中的占比,要求患者维持健康的饮水状态。

对照组对象仍旧实施常规护理工作。护理人以患者病症为基础,对其药物服用给予正确的指导,同时针对患者各项身体指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要保证患者的饮食、作息的健康。

1.3观察指标

对参与研究两组病患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包括PT、aPTT、TT、Fbg、D-D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

1.4统计方法

本次课题研究在执行各类数据分析、处理时选择了SPSS20.0软件,使用( )表示计量数据资料,用t对组建独立样本进行检验,用%进行资料计数,使用x2 对数据结果实施检验,在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指标对比分析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之后,凝血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实验组患者的指标数据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2.2 血栓形成情况对比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病患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率数据明显小于对照组。

2.3 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如表3所示,两组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在临床领域,患者在接受神经外科手术后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为了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人员需要落实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工作,防止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要对高危人群的隐藏风险进行细致观察,配合医师积极进行健康指导和康复治疗。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可以发现,采用干预性护理方式,能够促进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快速恢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饮食作息锻炼进行科学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增强下肢肌肉强度,改善机体凝血功能,更有利于赢得患者的认可。综上所述,干预性护理方式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亚丽,高娟霞,买海霞.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护理模式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6):2464-2466.

[2]吳玲玲,陈劲,张木春,陈芳,邓尔倚,陈瑜婷,李小燕.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9,14(16):166-169.

[3]郑明香.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1(36):115-118+125.

[4]王灵晓,刘翠青,张瑞英.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21,13(07):489-490.

猜你喜欢
预防护理神经外科血栓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
研究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预防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护理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彩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