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2022-03-22 22:27许金平
健康护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临床效果

许金平

摘要:目的:研究评价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方案的效果及价值。方法:从本院产妇中选择100例展开研究评价,病例选择时间是2020.4-2021.4,抽签法分组,50例每组,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实施盆底康复治疗,以此为基础,再予以研究电刺激+生物反馈方案,比较二组疗效。结果:二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组盆底静息压及收缩压指标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产妇实施盆底康复治疗方案时,联合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方案,可以增加康复治疗效果,盆底功能恢复良好,静息压、收缩压优异。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临床效果;生物反馈

顺产属于分娩方式的一种,能够对女性盆底结构及功能形成影响,从而使盆底肌纤维发生改变,肌肉张力也会因此降低,增加了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进而引起子宫脱垂、尿失禁等并发症[1]。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可以对女性盆底功能进行改善,但此种方案的疗效,受到患者配合性的影响较大,致使治疗效果不显著。基于此情况,本院选择100例产妇为对象,讨论分析在盆底康复治疗期间,落实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疗法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10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产妇,2020.4-2021.4为选择时间,分组方法:抽签,组别是常规组50例、研究组50例。常规组:年龄最大35岁,最小23岁,年龄均值(29.35±3.41)岁,妊娠周期最長41周,最短37周,均值(39.37±1.42)周;研究组:年龄最大36岁,最小23岁,年龄均值(29.48±3.56)岁,妊娠周期最长41周,最短37周,均值(39.41±1.26)周。二组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以展开比较研究。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盆底康复治疗,即于分娩6周之后,开始盆底康复治疗,即指导患者完成模拟腹压增加康复治疗、增强肌肉收缩治疗、唤醒肌肉治疗、增强盆底肌肉治疗等,治疗期间,产妇体位为仰卧,软枕于头部置放,屈曲双腿,腹部放松,有意识的进行肛门放松、缩紧重复康复治疗,每次治疗10min至15min,每天3次,治疗周期:8周。

研究组:以常规组治疗方案为前提,实施电刺激+生物反馈方案。器械型号:SA9800,名称: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电刺激治疗方案参数设置:频率参数:10Hz至50Hz;波宽参数:100µs至300µs,电流参数设置依据为患者肌肉自觉跳动,无疼痛症状,以患者身体差异性,合理调整参数,以使患者深层、浅层的肌肉组织产生收缩反应,以达到唤醒效果。生物反馈:患者本身反馈的电位值、阴道肌力等为依据,利用肌电图方式将反馈信息转换成视觉信号或者听觉信号,而后对患者进行膀胱生物反馈、肌肉生物反馈、场景反射、A3反馈等康复治疗,以使患者肌纤维肌力完全康复,每次治疗时间即20min-25min,一周内治疗3-5次,治疗周期:8周。

1.3观察指标

通过盆底康复治疗仪检测组间患者治疗之前、治疗之后的盆底静息压、收缩压,统计之后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由SPSS21.0系统进行整理统计,由()完成计理数据的表述,t值检查;由[(n)%]完成计数数据的表述,X2值检验;P值<0.05时,说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二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常规组治疗之前的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指标与研究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值>0.05;治疗之后,常规组各项指标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值<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膀胱、直肠、子宫等被妇女盆底肌肉群包围,当女性进入妊娠期时,其盆底肌肉会受到牵拉,从而造成盆底损伤,顺产之后,产道通常处于松驰、扩张状态,导致盆底肌肉无法发挥功能,子宫等周围器官无法获得包围,从而引发脏器崩出脱垂等现象,所以,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以免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女性身体康健[2]。

盆底康复治疗属于针对性的常规疗法,主要用于改善或者预防产后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效果良好;然而,若产妇对此治疗方案并不重视,将导致无法准确落实康复治疗措施,从而降低临床疗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是近年来出现的医疗技术,并于盆底功能修复治疗工作中较常使用,是利用微电流刺激盆底肌肉,以唤醒肌肉神经,提主肌肉收缩反应,以使其盆底肌肉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治疗方案[3]。生物反馈是通过反馈肌电信号方式,提高产妇盆底肌肉敏感性,以此为依据,合理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临床疗效达到最佳的治疗措施。将电刺激生物反馈方案应用于盆底康复治疗方案中后,产妇的盆底功能康复效果提高,较好改善了盆底静息压及其收缩压[4]。

实验数据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值<0.05。说明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方案的运用,可以提高康复治疗有效性,盆底肌功能康复,减少了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发生率。

综上所述,通过盆底康复治疗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过程中,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方案,患者盆底功能显著恢复,临床治疗效果优异,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孙聚霞,邹红娟.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探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11):1691-1693.

[2]王蕊. 电刺激生物反馈在顺产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237-238.

[3]林怀美,陈淑音,彭敏,等. 生物反馈联合低频电刺激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盆底肌力减退的临床疗效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10):28-29,32.

[4]黎莲娜,莫小明,黎云曼.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探讨[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4):112-113.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临床效果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行生物反馈加电刺激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产后生物反馈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