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模式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2-03-22 23:14于清莲洪风菊郭新杰
健康护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伤骨科影响

于清莲 洪风菊 郭新杰

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模式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的创伤骨科患者152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治疗过程中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其中有7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其余76例患者采取疼痛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创伤骨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疼痛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高效性以及便捷性,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可见疼痛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关键词:疼痛护理模式;创伤骨科;影响

创伤骨科患者疾病发展迅速,并且在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创伤骨科患者的数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难度。创伤骨科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就是疼痛,在发病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心率过快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疼痛护理则是针对性的减轻患者疼痛,减轻相关的应激反应,将其应用在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患者以及家属自愿配合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完整;属于创伤骨科范畴。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脏器的严重病变;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有語言功能障碍或者认知障碍;精神异常症状较为严重。

对照组76例患者,男性41例,女性35例;年龄20岁~67岁,平均(40.31±6.58)岁。观察组76例患者,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22岁~68岁,平均(41.85±6.03)岁。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方案,同时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指导患者用药和饮食等;重视诊疗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做好环境护理;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等。

观察组:(1)组建专业的疼痛护理小组,对组内的成员进行疼痛护理培训,包括评估方法、护理方法等,提高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水平。(2)加强患者的疼痛教育。创伤骨科患者普遍会因为疼痛而产生烦躁、焦虑情绪,故而需要护理人员加强疼痛的健康教育,改变患者对疼痛的理解和看法,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主要向患者介绍疼痛的预防措施,并对患者负面情绪疏导,改善患者的心情[1]。(3)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指导。在病房内粘贴关于面部表情评分的表格,患者进行自我评估,也可以是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观察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制定合理的疼痛护理方案,并实施护理。如果患者的疼痛感较轻可以采用音乐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实施护理,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从而缓解疼痛;如果患者的疼痛比较严重,护理人员可以按医嘱对患者使用镇痛药物。此外,病房内需要保持良好的环境,干净、整洁,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4)预后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体位护理,保证良好的血液循环,预防血管栓塞、血压降低以及血管痉挛等,争取在早期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加快血液循环的同时,预防充血水肿,预防并发症,加快康复速度、改善康复效果。

1.3临床观察指标

首先,评估患者的护理效果,即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总有效率则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其次,使用PSQI(睡眠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即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以及睡眠效率。此外,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则为非常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的原因与骨折有关,是因为骨折部位发生软组织损伤、水肿、肌痉挛等症状,而这些损伤都可能引起淤血、缺血以及炎症等,导致组织释放出大量的化学物质,加重疼痛。同时,与治疗、护理操作有关。治疗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方法、类型以及药物的作用时间等,都会对镇痛效果产生影响;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24h内疼痛程度非常严重,一般会在2d~3d后逐渐减轻。在护理操作中,患者的搬运、注射以及输液等都能会引起疼痛。此外,患者自身的情况不同,对疼痛的承受程度也不同,包括患者的年龄、心理、性格以及修养等,都会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疼痛是创伤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创伤骨科患者普遍属于急症,多数都是因为意外事故所导致,患者生理上出现明显痛苦,并且容易引起应激反应,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情绪,进而造成系列的生理变化,比较常见的有呼吸急促、血压升高、骨骼肌收缩、瞳孔扩大以及出汗等,不利于患者恢复[2]。因此,需要对患者的疼痛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疼痛,进而消除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使其能够积极面对疾病,以便加快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

常规护理方法主要针对患者的诊疗环境、病灶、饮食和用药等实施护理干预,实际应用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患者的疼痛症状难以得到有效减轻,这样就会影响康复效果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在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中,以常规护理方法为基础,合理应用疼痛护理模式,对疼痛症状实施有效护理。

在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改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使其重视患者疼痛的预防性护理工作,在避免患者对镇痛药物产生依赖的前提下,尽量快速缓解疼痛。同时,通过成立小组的方式能够提高疼痛护理的系统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可提高患者疼痛评估的准确性,进而制定并知识科学的护理方案,并且能够在护理过程中及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护理方案,方便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减轻疼痛造成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疼痛是影响创伤骨科患者康复和情绪的关键因素,只有加强对疼痛的护理,有效且快速的减轻疼痛,才能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进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而疼痛护理模式是针对疼痛制定科学的护理措施并加以落实,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可在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中积极推广该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英飞.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和满意度的影响[J]. 名医,2019,(12):195.

[2]吴群. 综合护理干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效果临床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2):194-196.

猜你喜欢
创伤骨科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综合护理干预在创伤骨科围术期疼痛护理中应用观察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