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

2022-03-23 00:13陈意鸾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考察团西北地区情境

陈意鸾

在众多的初中学科中,地理是一门考查学科,但往往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程度不够,课堂上常是无精打采,如何摆脱困境呢?

心理学指出:“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新课程也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所以教师要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营造“引导式”“多讨论”“巧活动,多动手”的新格局。

在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中,课前,我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考察团对西北地区进行模拟考察,有地貌考察团、农业考察团、城建考察团、环境考察团等,并给每个考察团布置任务。学生自由加入某一考察团,上网搜集资料,于是,便出现了精彩的课堂氛围。

七嘴八舌话西北

我一边播放动态视频《我们西北好地方》,展示西北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一边提问:“你们对我国西北了解有多少?”学生听着动听的旋律,看着美丽的画面,身临其境,勾起了曾经去过西北地区的同学的美好回忆。大家七嘴八舌说出了西北地区的著名景区、各地主要物产、各地的民族风俗等。

我拿出一袋美食,学生惊呼吐鲁番的葡萄干。我问道:“大家尝一尝是否很甜?”学生一边品尝着葡萄干,一边说着“真甜”“好吃”,课堂气氛活跃。

“能否用生物知识,结合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解释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我问道。学生回答道:“因为白天光合作用强,可以生成大量糖分,而夜晚降温快,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弱,减少了对白天生成糖分的消耗。”

我又问道:“西北地区闻名世界的特色农产品还有新疆棉,它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的回答更加踊跃:“夏季温差大,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充分,生长时间长。”

情境创设巧带入

我找来视频进行播放:天山北麓的南山牧场和新疆的葡萄园,师生共同总结结构图并展示。

与此同时,我还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考察团前往吐鲁番地区,当地维吾尔族老大爷表达了想让这些葡萄远销世界各地的美好愿望,并述说了自己的烦恼。请你设身处地地想想当地的农民会遇到哪些烦恼,并且帮助他们想想解决的方法。

学生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内容:新疆农民遇到的困惑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为学生提供了新疆绣花帽、绣花衬衫。一名学生扮演维吾尔族人,一名或多名学生扮演考察团专家。

活动现场,学生们按小组准备。场面很热烈,有的凝神思索,有的在揣摩如何表演,并不时做着种种动作……以下是他们的表演片段。

生1:(自信满满)我们今年的葡萄大丰收了,我们的葡萄个头大,味道甜,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生2:(表情严峻)我们今年水果是大丰收了,但钱包却没有“丰收”,产品销路打不开。

生3:(胸有成竹)产品是否有市场,很重要的一关就是技术,所以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技术,减少、避免病虫害,确保农产品的产量、质量,打造好品牌。

生4:(信心满满)可以利用媒体如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等进行广告宣传。

生5:(若有所思)开拓市场是关键,在满足鲜果市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比如制成葡萄酒、葡萄干、水果罐头等。

生2:(作苦恼状)可是我们不了解市场的需求情况,大量种植担负的风险过大。

生6:(点头示意)所以要组建市场调查小组,及时掌握产品需求信息,找准国内、国际市场的定位。

案例反思促成长

如何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动学生的眼、口、手、脑,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成为生机盎然的舞台,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有了许多经验。

构建宽松的课堂环境,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一个情感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做到: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要让学生有压抑感和约束感,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始终对学生寄予希望,不要吝啬关爱,要鼓励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总之,只有教师有“情”,学生才能动“情”,才能积极地、无拘无束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生动直观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领悟学习内容。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情境,尽可能贴近生活、聯系实际、讲究变化、激发思维。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如本案例中学生扮演维吾尔族农民、考察团专家等;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文字、图像、影像和声音的情景;还可以利用游戏,选取典型案例,运用实验,利用故事,利用日常生活现象等。学生不知不觉被牵引到情境中,为进一步的“行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引导学生动口读一读、说一说,遇到不懂的问题动脑想一想、动手划一划或者上网查一查,在小组议一议。案例中我让学生在听着音乐、看着图片、尝着美食的同时思考问题,进行师生互动交流;欣赏视频,画结构图,共同总结问题。通过这样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在行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接着安排角色扮演并提供道具,学生身临其境般地进行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方面都得到享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参与率大大提高。

创建有效的师生对话,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生本对话”引导学生反复读图、指图、画图、说图等训练培养学生地理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地理读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生生对话”引导学生与同伴、与自我反复交流、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推理,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推理能力和地理反思能力,加深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通过“师生对话”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教师的总结与引领中也增强了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反思力。如本节课有指导学生读图来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的“生本对话”,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设想西北地区发展农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生生对话”,还有共同总结西北地区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师生对话”。

专家点评

高效的课堂应该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然可以体验到收获的美好。如何构筑“生本课堂”,本文着眼于一个“动”字,无论是让学生当堂讨论,还是创设情境让他们表演,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参与其中,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时代发展,教学变革,学生也更加个性化,如何坚守好课堂主阵地,给学生带去更多更美的学习体验,文章在反思阶段提出的做法,确实值得一试。

猜你喜欢
考察团西北地区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寒露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西北地区工业城市供给侧改革着力点研究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提升西北地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研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内蒙古西部土匪猖獗活动的原因分析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