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人口子女都有灿烂未来

2022-03-23 22:57邓全生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南昌市社团家长

邓全生

“致良知,富良心,育良材”

“教师是披着朝霞走出家门,顶着繁星离开学校。下班回家了,还要加班改作业、写教案,接受家长咨询,常常忙到深夜。学生之间有了矛盾,又要及时帮助调解,不能让矛盾激化。常有教师因为工作太投入,抱病坚持工作,甚至累倒在讲台上。”经常有同事对笔者说起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工作强度这件事,希望组织拍摄党员教育电视片制作学习教材。

在遴选党员教育电视片的主人公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人,南昌市阳明学校校长罗先凤。第二天早上7点,笔者来到学校门口,想观察一下校长罗先凤的工作情况,等候了半个多小时没见着人,办理登记进校手续时,安保人员告诉笔者,罗校长在7点钟以前就已经到了学校。

“当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即使有再多的烦恼与忧愁,都要抛到九霄云外,让自己振作起来。这是一种职业精神。当有学生放学后不回家,家长电话打给教师的时候,即使手中有天大的事,也要放下来,帮助家长寻找学生。这是一种使命担当……”在学校一楼走廊上的学习园地栏,校长罗先凤写下了这样的内容。

与罗先凤的谈话,是从她手上的工作方案开始的。罗先凤说,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一些学生想方设法过上了挂着QQ、刷着微博、玩着网游的生活,这种角色错位、不愿吃学习苦的学生,将来只会在生活中吃更多的苦。必须引导学生正视游戏和网络,让他们认识到过度沉迷于网游的危害。劝告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玩手机,用潜移默化的影响把孩子从沉迷游戏转化为参与有益活动中来,再一步步帮助他们去探索新的知识,扩展思维,逐渐从网游里脱离出来。

2012年9月,罗先凤身披全国创新管理校长、江西省优秀教师、江西省十大爱心人物、南昌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南昌市优秀共产党员、南昌市师德标兵等众多荣誉,从南昌市右营街小学校长的岗位上,来到南昌市阳明学校担任校长。这是一所异地重建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以流动人口子女为生源。“学校占地15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可容纳教学班36个、学生1800人。”罗先凤校长介绍道。当时一个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多年来教学质量一直滞后。面对这种状态,罗先凤反复思索: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从课程、教学等方面除了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外,还应根据学校的特点,创办有特色的活动。经过反思与追问,她决定用创新的理念来引领学校走上“阳光大道”。

罗先凤在对教育和社会长期关注的基础上,提出了“致良知,富良心,育良材”的办学目标,制定课程规划:推进三大工程,优化六大节日,打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九大”学校。规划一出,办学就有了“蓝图”。接下来就是按“蓝图”去“施工”,而课程是“施工”的重要途径。立志把品质课程作为薄弱学校崛起的支点,成立品质课程领导小组,重点指导教师进行3+3课程群建设。品质课程的实施,首先从教学改革开始,改进集体备课和教研方式,促进学科渗透和融合,把跨学科跨年级的教师集聚在一起,就一个主题进行研讨,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完成一节教研交流课,将交流课纳入期末绩效考核。其次是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结合“知行少年”的评价形式,构建师生“多彩”评价体系。

同时,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师队伍业务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和追求目标,按照“改善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积极拓宽培训渠道,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定期参加业务学习,支持50余人次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充分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学校现有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区级骨干教师25人。

积极探索家校联系的方式和途径。一方面,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到校了解情况,让教师和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开设“家长开放日”,欢迎家长进教室听课,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和作业情况等;另一方面,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习生活情况,通过上门家访、电话联系、发放家校联系卡等形式,密切联系,从而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長创造良好环境。

罗先凤要求教师切实肩负起师者的责任,在流动人口子女学业辅导和心理辅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帮助流动人口子女在学习概念、增进记忆、学习迁移、解决问题等方面不断进步和提高;在流动人口子女遇到学习挫折时,及时给予帮助,提高其自信心、主动性,克服畏难情绪。提倡对他们应该多一次表扬、多一点肯定、多一些鼓励、多一分赞赏,给这些孩子以期待的目光,引导他们乐意努力,不断进步;使孩子都有一股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劲头;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农民工子女中优秀的学习苗子,培养他们,让他们和当地的特长生一样,挑战自己,参加竞赛,感受平等的教育。

培养学生“以德为先”

在对农民工子女的德育工作上,注重做好感恩教育,让他们识恩、知恩,感知大自然的恩赐,感知祖国的无尽恩情,感知教师的教诲之恩,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感知同学的点滴帮助。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冶。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让学生用优美动听的童声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性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的特点。

开展传统国学教育活动,每周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孟子》《礼记》等经典国学,从中学习日常行为规范,让这些名言警句时刻提醒自己,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

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歌舞等,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受到熏陶。结合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等,组织学生收集感恩故事,随时给同学讲,给父母讲。组织开展学生管理竞赛,设计富有个性化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每天活跃在校园的各个执勤岗位上,礼貌示范,文明督查,卫生保洁,为班级建设作贡献,为创建和谐校园增光添彩。活动中,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一次坦诚的交流,无不演绎着人间真情的温暖。涌现了“十佳美德少年”“最美孝心少年”涂桦等一批好少年。

学校里,不少学生家长从事建筑装修、拆旧房、搬運建材等体力工作,一年到头无论寒冬与酷暑,除了过年几乎没有节假日,无暇顾及孩子。为了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充分整合课程资源和教师特长,开设了跆拳道、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舞蹈、合唱、萨克斯等40多个社团,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自愿报名参加。

“给我一个社团,绽放最美风采。”各种各样的社团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将“知言语文”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提升语言鉴赏能力与运用能力。学校成立了“古诗词鉴赏社团”“知言作文社团”“经典片段剧展演社团”等语文学习社团,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自由展示空间,张扬个性,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社团定期举办古诗竞背、古诗鉴赏活动。古诗竞背活动既考验学生已会的古诗文,还会比赛临场背诵,看谁背得最快、最准,一起交流背诵技巧,品一品作者,想一想诗中所描写的意境,读一读诗人所运用的优美词句以及悟一悟诗中所蕴含的意境等等。

每个学期,当新的一轮整本书阅读活动在全校展开时,师生们,甚至家长们都行动起来,纷纷参与到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来。“知言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拓展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双减”工作决策部署,学校还与南昌市射击中心合作办学,引进射击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持续发展和培养,更好地体现“体教结合”精神,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三点半课堂”后,在教室内、操场上,处处都是学生活动的身影。

九年不懈努力,结出累累硕果

人们常说:教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与你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愿意因您的孩子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助其成才,舍小家顾大家并且无怨无悔的人。由于多次去阳明学校拍摄党员教育电视片和宣传先进典型,笔者对校长罗先凤有了更多的了解。她为了学生的学习、作业、好的习惯养成,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如今走进校园,迎接学生的是一块超大的LED电子屏幕,一圈红色的标准塑胶跑道和蓝绿相间的塑胶操场,墙壁都重新粉刷,校舍的楼板、地面都重新加固,教室里有净水器设备,电脑房、综合实验室、保健室、图书室等现代化教学功能房一应俱全。

改变的不仅是硬件条件,还有教学软实力。几年时间,由薄弱转变为人民满意,由门可罗雀转变成竞相观摩,一所崭新的学校呈现在我们面前。从过去9个教学班发展至35个,有学生1600余名,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全校教职工在校长罗先凤的带领下,按照“致良知,富良心,育良材”的办学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工作,南昌市阳明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一等奖、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省中小学工会工作“四个一”活动先进单位等殊荣。这天晚上8点多钟,笔者再次联系罗先凤核实一个拍摄对象的身份情况,才知道她没有吃早餐和午餐,刚刚准备吃晚餐。起草这份帮助孩子走出网瘾的方案,罗先凤一直在忙,晚饭后,又要开始征求教师、家长的意见,收集建议进行完善。

罗先凤在踏上讲台之前,也曾是懵懂的学生,一步步走来,一步步成长。最令她引以为傲的,是看着一届届“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学生成人成才。学生、老师与学校成为休戚与共的发展共同体,这便是她清贫岁月里的梦想。

猜你喜欢
南昌市社团家长
模拟成真
时代漫画
时代漫画
请到康都来
家长错了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社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