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护理陪护中的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分析

2022-03-23 12:55林岳峰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2期

林岳峰

关键词:感染科;护理陪护;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2--01

在住院患者的临床恢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服务,同时还需要接受其家属或护工的陪护。患者家属和护工的护理专业化程度仍有待提高,需要得到进一步管理和规范[1]。为了提高护理陪护质量,需要对护理管理模式予以改进,开展预见性护理管理,为住院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以加快患者的治疗恢复。本研究以我院感染科收治的11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陪护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感染科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根據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前后,将2016年上半年收治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25例,最高龄71岁,最低龄22岁,平均年龄(43.1±5.8)岁。将2015年下半年收治的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24例,最高龄73岁,最低龄24岁,平均年龄(44.3±5.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我院感染科于2016年1月开始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陪护,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预见性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健康宣教:加强感染性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对于感染性疾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立消毒、疾病预防以及陪护措施的相关标准,实现规范化管理。除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的直接的沟通与交流之外,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宣传视频以及在病房和走廊中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全面进行健康教育,进而保障感染科护理陪护的规范性[2]。

②陪护管理: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健康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隔离、消毒以及相关陪护技巧,保持个人卫生,注意个人素质。感染科护理人员必须保证身体健康,进入病房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其携带病菌。严格遵守医院陪护制度,患者的陪护流程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制定,并对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指导。为了避免频繁的人员流动,需要在医院为陪护人员安排食宿。陪护人员的护理工作由医院统一管理和安排,陪护人员需要对护理工作进行认真、详尽的记录。与此同时,加强病房管理,规范陪护人员的行为。定期对陪护人员的陪护知识、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危重症患者的陪护则需要由医院护理人员全程参与[3]。

③护患沟通:促进医护人员、陪护人员以及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共同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听取各自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护理计划当中的不足和缺陷予以改进,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体验。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为94.7%,治疗依从性为98.2%,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为83.0%,治疗依从性为88.6%,见于表1。观察组出现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对照组出现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住院患者在得到有效的治疗后,还需要接受专业化的护理,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良好康复。多数患者的陪护方式为家属陪护,部位患者由护工进行陪护。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聘请的护工,其对于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存在欠缺,相关护理操作并不规范和标准,容易发生交叉性感染,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损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陪护质量。开展预见性护理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和陪护管理,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感染科患者的陪护质量,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于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的工作。提高陪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4]。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感染科护理陪护质量,提高了陪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邱薇蓉,韩明芳.预见性护理在感染科陪护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05):171-172.

[2]李平.介入病房陪护管理中预见性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8):264.

[3]李红.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41-242.

[4]伍星.预见性护理管理用于感染科陪护的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6,15(01):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