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区军队干休所高龄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3-23 02:58桑秋菊樊庆轩刘文竹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干休所高龄阻塞性

江 伟 汪 念 桑秋菊 樊庆轩 刘文竹 胡 欣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全科医学科,安徽合肥 230031;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药械科,安徽蚌埠 233015;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临床学院,安徽合肥 230031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军队干休所老年人已普遍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提高其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一直是军队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在众多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因素中,睡眠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老年人诸多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如高血压[1]、糖尿病[2]、心脏病[3]、脑卒中[4]、抑郁[5]、痴呆[6]等,甚至会增加老年人死亡率[7]。国内外对老年人群睡眠障碍患病率的报道有显著的差异,部分研究结果显示,60 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睡眠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睡眠障碍的患病率为30%~4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随之增加[8]。目前国内外多数报道只是把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查研究,很少对80 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加以细化分析。本研究通过了解目前合肥地区军队干休所高龄老年人睡眠质量状况,期望找到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 年1 月至3 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将安徽省军区合肥第1 至第5 干休所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80 岁;②军队离退休干部及家属遗属;③意识清楚,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流与沟通;④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重大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②严重视力和听力障碍不能完成该项研究;③不愿参加本调查或不配合。本研究得到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使用调查表对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调查。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吸烟、饮酒、饮茶、睡前喝牛奶习惯、经常(≥4 次/周)参加户外活动习惯、体重指数(≥24 kg/m2为超重或肥胖)、患慢病情况等内容。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用于评估受试者最近1 个月的睡眠质量[9]。该量表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使用和日间功能障碍7 个因子。每个因子按0~3 记分,累计各因子得分为PSQI 总分(0~21 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PSQI 总分>7 分,提示存在睡眠障碍;单项因子得分>1 分,提示该项存在睡眠问题。本研究中PSQI 总量表的Cronbach’s α=0.80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或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龄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30 份,回收有效问卷215 份,有效回收率为93.48%。其中男87 名,女128 名;年龄80~100 岁,平均(89.19±4.08)岁;中位PSQI 得分为9(5,13)分。其中123 名(57.21%)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障 碍(PSQI>7 分)。PSQI各项因子分布情况显示:睡眠效率中,>1 分为106 名(49.30%),提示睡眠效率存在问题的人最多,其次为入睡时间99 名(46.05%)、日间功能障碍91 名(42.33%)、催眠药物的使用86 名(40.00%)、主观睡眠质量67 名(31.16%)、睡眠时间67 名(31.16%),睡眠障碍59 名(27.44%)。

2.2 影响高龄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睡前喝牛奶习惯、经常参加户外活动、体重指数、慢病数量、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的老年人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影响高龄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影响高龄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的9 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定义为X1~X9,睡眠质量定义为因变量Y。各分类变量具体内容:X1(性别:0=男、1=女),X2(婚姻状况:0=有配偶、1=无配偶),X3(睡前喝牛奶习惯:0=否、1=是),X4(经常参加户外活动:0=否、1=是),X5(体重指数:0=<24 kg/m2、1=≥24 kg/m2),X6(慢病数量:0=≤2 个、1=>2 个),X7(高血压病史:0=否、1=是),X8(脑卒中史:0=否、1=是),X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0=否、1=是),因变量Y(0=睡眠正常、1=睡眠障碍)。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配偶、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是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OR >1,P <0.05);睡前喝牛奶的习惯、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是发生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OR <1,P <0.05)。见表2。

表2 影响高龄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合肥地区军队干休所≥80 岁的高龄老年人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发现57.21%的高龄老年人存在睡眠问题。本研究与魏霄[10]对北京地区军队高龄离退休干部调查结果的56.00%相接近,但与成都市社区(27.60%)[11]、太原市社区(36.80%)[12]、无锡市社区(67.41%)[13]高龄老年人的调查结果有较大出入。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研究对象、地区分布和样本量的选择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本研究在PSQI 量表七项睡眠因子评价中,睡眠效率是最主要的睡眠问题,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睡眠结构发生改变,容易出现夜间睡眠浅和早醒易醒等睡眠问题[14]。

本研究发现疾病因素(高血压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能是造成高龄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最主要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因生理、心理、用药、环境等因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高血压和睡眠障碍常以共病的形式存在[15]。高血压与睡眠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高血压会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引发睡眠障碍相关性疾病。反过来,睡眠障碍也可导致血压升高,从而使血压难以控制[16-17]。脑卒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的病灶部位、基础疾病、心理负担等方面有关[18]。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仅直接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生存质量,影响认知功能,而且还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病率和复发率[19-20]。睡眠障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很常见,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病情的恶化程度和高死亡率密切相关[21]。因此尽早处理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22]。

此外,本研究发现无配偶老年人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是有配偶者的1.990 倍。可能是由于无配偶的老年人长期缺少家人的陪伴,很容易产生孤独、无助等不良情绪,久而久之引发睡眠障碍[8]。本研究结果显示,睡前喝牛奶的老年人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较低。最近一项动物研究显示[23],喝牛奶可有效改善小鼠的睡眠,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促进放松和减少焦虑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睡眠。本研究还发现,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老年人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也较低。这与无锡市社区老年人的调查结果相一致[13]。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老年人睡眠效率、降低入睡时间、促进深度睡眠,最终达到提升其睡眠质量的目的[24-25]。

综上所述,合肥地区军队干休所高龄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显著相关,管理好慢性疾病和改善其生活方式,可能对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干休所高龄阻塞性
探索两高期干休所空巢独居老人生活照料模式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超高龄瘙痒症1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卫生干预效果分析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