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09 名体检儿童中医体质与舌象关系调查分析

2022-03-23 02:58孙丽平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舌色舌象长春

田 桐 孙丽平

1.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吉林长春 130021

目前,在中医学体质分类与判定的相关文献中,无公认的小儿体质分类与判定,且在小儿体质的判断标准中,舌象特征特异性较低[1],故探讨小儿体质分类与舌象特征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采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609 名体检儿童,均为长春地区久居儿童,因长春市地处北方,其气候寒冷、水土刚强、居处干燥。正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云“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2],故特殊地理环境是影响体检儿童生长发育及体质变化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充分考虑北方地区气候环境特点的情况下,以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在王琦教授提出的成人9 种体质[3]及儿科体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舌象诊断,归纳总结609 名体检儿童中医体质与舌象关系,以期为小儿体质判定与分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20 年1 月至12 月我院儿童诊疗中心体检1~6 岁儿童,共609 名。其中男310 名,女299 名。

1.2 纳入标准

①1~6 岁体检儿童;②居住地始终为长春地区的儿童;③配合填写量表并采集舌象的儿童;④监护人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有明确疾病诊断的儿童。

1.4 舌象采集

采用XM-SX-Ⅲ中医舌诊仪(中医舌象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嘱儿童将下颌靠近舌诊仪摄像头,与镜头保持水平,将舌体自然伸出,充分暴露舌体,拍摄采集图像,时间不超过5 s。采集舌象前,嘱家喂养儿童时,避免食用可染苔的食物。

1.5 舌象处理

通过中医舌诊仪自动处理舌象,生成舌诊报告,并由2 名职称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按照舌象判读标准共同确认舌诊报告内容,有争议时请其他上级医生共同判读以确定舌象内容,得出舌象分析结果。

1.6 体质辨识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发放《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由监护人填写完成,回收量表。本量表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4]中的量表为标准。通过量表分析统计及参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课题组的成果[5],将儿童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 种类型[6]。

1.7 体质判定标准

计算量表得分,每项问题有5 级评分,分别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照判定标准进行体质分类。多重体质者以最高分体质为准。得分四舍五入,不保留小数点。转化分≥60 分和/或其他8 种体质转化分均<40 分,即为平和质;转化分>30 分,即为偏颇体质。计算方法: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之和。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 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调查共发量表620 份,回收有效量表609 份,量表有效回收率为98.23%。在609 名我院体检儿童中,年龄处于4~5 岁的儿童最多,共有333 名,占54.7%。其中,中医体质各类型出现的频次依次为平和质(209 名),气郁质(124 名),阴虚质(82 名),特禀质(37 名),湿热质(23 名)、痰湿质(23 名),阳虚质(22 名),气虚质(7 名),血瘀质(1 名)。

2.1 各体质类型与舌质分布关系

不同体质类型儿童舌色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不同体质类型儿童舌形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2。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不同体质类型与舌色、舌形呈正相关(r=0.397、0.541,P <0.01)。

表1 各体质类型与舌色分布关系[例(%)]

表2 各体质类型与舌形分布关系[例(%)]

2.2 各体质类型与舌苔分布关系

不同体质类型儿童苔质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3。不同体质类型儿童苔色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4。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不同体质类型与苔质呈负相关(r=-0.276,P <0.01);不同体质类型与苔色呈正相关(r=0.305,P <0.01)。

表3 各体质类型与苔质分布关系[例(%)]

表4 各体质类型与苔色分布关系[例(%)]

3 讨论

本研究中儿童中医体质以平和质出现最多,但因体质类型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具有动态可调性的[7],故偏颇体质也普遍存在。

根据结果,舌质(舌色、舌形)特征与体质类型显著相关。平和质中舌色以淡红舌出现最多,是平和质的特征性舌色,亦有平和质淡白舌、红舌的现象,舌形正常或偶有点刺。气郁质人数位居第二位,小儿生理特点“肝常有余”,且长春地处北方,气温偏低,儿童腠理多密,加之学习压力较大,肝气滞而不舒,久之则为气郁体质,故其舌色以红舌为主,舌形多点刺。阴虚质人数位居第三位,小儿“阴常不足”,且冬季室内干燥,集中供暖。《丹溪心法》中提到“西北二方,极寒肃杀之地”[8]。正如《重订通俗伤寒论》所说“小儿之父母恐儿受寒,着衣过浓,或冬月房屋热炕过暖,以致小儿每日出汗”[9]。汗多则阴液耗伤,久居则成阴虚质,故其舌色以红舌为主,舌形多点刺。特禀质人数位居第四位,特禀质即过敏、易感体质,小儿脏腑娇嫩,且冬季供暖大量烟尘排放,空气质量不佳,易导致儿童免疫力下降,正气不足,多见反复发作性疾病、过敏性疾病[10],且长春地区多风,风邪为“无风不作痒”,常与寒、湿等相夹杂,共同侵袭人体,产生各种过敏性疾病[11],故其舌色以淡白为主,舌形多齿痕,主要与小儿的肾、肺、脾、心发育不完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相关[11]。痰湿质、湿热质人数位居第五位,因父母娇宠,过食肥甘,且长春地区气温变化较剧,儿童户外活动较少,日久脾气失运、蕴湿生痰,则为痰湿质,小儿“阳常有余”,痰湿久郁化热,留滞体内,则为湿热质。痰湿质舌色以淡红多见,舌形以齿痕为主。湿热质舌色以红为多见,舌形以点刺为主。阳虚质人数位居第七位,小儿虽体属纯阳,但部分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顾护失宜,北方地区寒冷,耗损阳气,养护稍有不当,则形成阳虚体质[12],其舌色多淡白,舌形以齿痕多见。气虚质人数位居第八位,因小儿生活环境改变,如抗生素滥用、食入过多垃圾食品及电子产品的应用等[13],导致小儿自身免疫力下降,正气不足,气虚血弱,不能上荣于舌,故其舌色以淡白舌多见,舌形正常。血瘀质人数最少,因父母溺爱,较少出现因看护不当造成的血瘀外伤,且小儿脏腑清灵,易趋康复,内伤脏腑导致的血瘀亦少见,其舌色以紫色为主,边有点刺。

本研究结果显示,舌苔(舌苔薄厚、苔色)特征与体质类型显著相关。薄苔以平和质为主,厚苔在偏颇体质占绝对优势。腻苔在痰湿质、湿热质中比例较大,这与长春地区地理条件、气候特点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溺爱,加之长春地区气候寒冷,导致儿童过食肥甘厚腻,日久则脾胃积滞,蕴湿生热[14],湿邪浊气上蒸舌面,多见腻苔,苔色多见黄色。苔色正常(薄白苔)为平和质的主要苔色。其次,黄苔多为阴虚质、湿热质,因小儿感邪后更易入里化热,由阴转阳,与中医诊断学中“白色主寒,黄色主热”的理论相对应。

综上所述,中医体质“禀赋于先天,充养于后天”,其分类对疾病的预防、治疗、病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5]。诸多医家认为体质因素对疾病预防诊治发挥重要影响[16]。小儿中医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及后天生长发育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生理特征、生理结构和心理形态等方面综合在一起的个体固有特质。因此,在小儿健康调护及疾病诊疗中,准确辨识小儿体质类型尤为重要[17]。

在小儿中医体质辨识中,舌象占据重要位置,舌象的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病情[18]。清代傅耐寒《舌胎统志》自序中指出:“盖舌为五脏六腑之总使。”由于小儿言语模糊,即使是年长儿也难以准确描述病情,因此舌诊在中医儿科诊断辨证中尤显重要[19],故小儿诊法四诊不能全备,以望诊为主[20]。舌象灵敏度较好,正如《临症验舌法》[21]所说“凡内外杂证,亦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并结合中医诊断中“见微知著”的思想,故舌象是中医儿科辨证中极为重要的客观依据。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合,为中医舌诊的客观化采集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侧重于准确、快速的舌象智能分析[22]。

本研究显示,小儿中医体质与舌象特征具有相关性。舌象特征对体质辨别具有指导作用,舌象特征可为小儿体质判定与分类提供参考依据。小儿体质“成于先天,定于后天”,是小儿脏腑功能差异的外在表现[23]。舌象特征在体质辨识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及时了解小儿自身气血阴阳状态,及时发现偏颇并加以调控,达到“治未病”的目的[24],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儿养护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舌色舌象长春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舌象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年)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舌象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初夏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印语长春
“舌色”源流考❋
基于数字化技术对糖尿病两虚证舌色的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舌象特点
走进长春净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