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

2022-03-23 02:58汪美霞杨文明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阴虚证阳虚证内蕴

黄 鹏 董 婷 李 祥 汪 瀚 汪美霞 杨文明▲

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三科,安徽合肥 230031;2.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38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 病,是一种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铜离子在HLD 患者的肝、脑、角膜、肾等组织中沉积[1-2],以肝脏和大脑豆状核等部位最为常见,患者可表现出肝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障碍、精神异常和角膜K-F 环[3]。根据HLD 的临床表现,中医学通常将其归为“鼓胀”“痉证”“颤振”“肝风”等范畴[4]。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治疗的原则和特色,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对于进一步规范中医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都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对100 例HL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收集其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21 年3 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100 例HLD 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54 例,女46 例;年龄5~55 岁,平均(22.28±13.39)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参照《22 个专业95 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7]中HLD 的临床路径进行辨证分型,其中湿热内蕴证44 例,痰瘀互结证34 例,肝肾阴虚证10 例,脾肾阳虚证12 例;③在我院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检查。排除标准:①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肝脏疾病;②其他原因导致的精神障碍;③病历资料不全。

1.2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下述指标。①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计数、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PH)计数、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②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③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ic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分析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中的各项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进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中医证型血常规比较

脾肾阳虚证的WBC、NEUT、LYMPH、RBC、Hb 和PLT 水平均明显低于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和肝肾阴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不同中医证型血常规比较()

表1 不同中医证型血常规比较()

注与湿热内蕴证比较,aP <0.05;与痰瘀互结证比较,bP <0.05;与肝肾阴虚证比较,cP <0.05。WBC:白细胞;NEUT:中性粒细胞;LYMPH:淋巴细胞;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PLT:血小板

2.2 不同中医证型凝血功能比较

脾肾阳虚证的APTT、PT、TT 均明显长于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和肝肾阴虚证,FIB 水平明显低于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和肝肾阴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不同中医证型凝血功能比较()

表2 不同中医证型凝血功能比较()

注与湿热内蕴证比较,aP <0.05;与痰瘀互结证比较,bP <0.05;与肝肾阴虚证比较,cP <0.05。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

2.3 不同中医证型肝功能比较

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的AST、ALT、TBil 水平明显高于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的ALB 水平明显低于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痰瘀互结证比较,脾肾阳虚证的ALB 水平明显降低,TBil 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不同中医证型肝功能比较()

表3 不同中医证型肝功能比较()

注与湿热内蕴证比较,aP <0.05;与痰瘀互结证比较,bP <0.05;与肝肾阴虚证比较,cP <0.05。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B:白蛋白;TBil:总胆红素

3 讨论

HLD 是由于13 号染色体(13q14.3)上的ATP7B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P 型转运ATP 酶减少[8-10],导致血浆铜蓝蛋白降低,经胆道排泄的铜离子明显减少,铜沉淀于肝脏、脑、肾脏、眼角膜等器官,进而引发相关临床症状[11-12],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西医学上,HLD 主要使用金属络合剂以延缓、阻止肠道对铜的吸收,或采用促进排铜的药物使铜快速排出体内[13-14]。尽管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缓解和改善神经系统及其他相关症状,但上述治疗方案具有极为明显的毒副作用,治疗期间患者往往皮肤过敏、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自发性出血、过络合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且需要终生服药,费用较高,患者依从性较差[15-17]。

中医学上,HLD 属于“鼓胀”“痉证”“颤振”“肝风”范畴,其发病机制与铜毒内聚、夹杂痰淤、上扰脑络、蒙蔽清阳、气机受阻有关[18-19]。另外,铜毒导致肝肾脾脏受损,脏腑受累,湿热内生,蕴久化风,阳亢气逆,肝失疏泄[20-21]。针对HLD 的上述征象,中医学主要利用辨证论治的观点对其进行对症治疗,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对于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该病属于罕见病种,历来缺乏统一的中医辨证标准,导致该病的辨证分型比较杂乱[22-23]。本研究纳入的100 例HLD 患者,其中湿热内蕴证44 例,痰瘀互结证34 例,肝肾阴虚证10 例,脾肾阳虚证12 例。对其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脾肾阳虚证的WBC、NEUT、LYMPH、RBC、Hb 和PLT 水平均明显低于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和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和脾肾阳虚证的AST、ALT 水平高于湿热内蕴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ALB 水平在湿热内蕴证和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中降低。患者TBil 水平在湿热内蕴证和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中增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患者由于肝硬化程度较重、脾功能亢进等因素导致其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检查结果出现异常[24-25]。从西医学角度出发,HLD 患者的发病时间越长,肝细胞损伤程度越重,肝功能受损越明显,与中医学中的“乙癸同源”理论相对应[26-27]。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脾肾阳虚证肝硬化最重,但通常处于肝硬化晚期,其残存的、可破坏的肝细胞数目减少,严重者出现胆酶分离现象,即转氨酶基本正常,但胆红素明显增高,提示其病情危重。

综上所述,HLD 患者中痰瘀互结证和脾肾阳虚证肝损伤比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更严重,脾肾阳虚证为肝损伤最重的类型,多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肾阳虚证患者由于肝硬化严重、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不同中医证型的HLD 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临床上结合上述检查结果能够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阴虚证阳虚证内蕴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实脾散治疗脾肾阳虚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阴虚证诊断标准的现代文献研究❋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触及内蕴情感 体现家国情怀——《新闻访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创作有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阴虚证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王峰《旧时光里的小团圆》读札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肾阳虚证小鼠附睾P34H、Prdx6的影响
肾阳虚证骨关节炎温针疗效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