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2022-03-23 02:58吕培楠马影蕊孔德昭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六西格玛心绞痛依从性

吕培楠 马影蕊 孔德昭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辽宁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科研处,辽宁沈阳 110032

冠心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给予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依从性,以一个更好的态度面对疾病的发展,多方面预防疾病进展至关重要[1]。六西格玛理论是比尔在1986 年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综合管理策略,其中包括了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共5 个步骤,通过利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及工具以完成对既往数据的分析,进而为目前的决策提供合理依据,在近年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诸多临床工作领域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但其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健康教育中能够取得同等的效果仍然值得分析,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始将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旨在获得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中男35 例,女25 例;年龄60~77 岁,平均(68.12±2.12)岁;病程1~4 年,平均(2.54±1.22)年;心绞痛分级:Ⅰ级25 例、Ⅱ级25 例、Ⅲ级10 例。观察组中男37 例,女23 例;年龄61~78 岁,平均(68.24±2.09)岁;病程6 个月~5 年,平均(2.56±1.09)年;心绞痛分级:Ⅰ级27 例、Ⅱ级20 例、Ⅲ级1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 ①在我院行临床症状体征检查、实验室诊断及影像学观察后确诊,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②能够主动接受健康教育;③患者家属签署了关于本研究的知情权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存在表达及精神障碍,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意思;③存在视力及听力障碍;④临床资料缺失。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组织患者进行统一健康教育,1 次/周,共2 次,健康教育的内容以讲解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相关知识为主[4]。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方法如下:(1)定义。组织科室内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共10 名组成健康教育小组,首先对健康教育小组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围绕冠心病心绞痛常见生理、心理问题展开,以此确定健康教育成功标准,健康教育小组参与培训及定义的时间持续12 周。(2)测量。健康教育小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当前就诊流程中发放相应的调查问卷,测量的时间为2 个月[5]。(3)分析。健康教育小组通过利用Paretol 排列图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目前所掌握的疾病相关知识情况、心绞痛发作及缓解情况、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制订解决改进对策,分析的操作时间为1 周。(4)改进。健康教育小组通过利用上述的分析结果制订如下改进计划。①对参与实施健康教育的小组内成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相关知识的储备,同时根据不同的小组内成员的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安排任务,调整其工作节奏[6]。②在患者出院之后,仍然需要保持与患者及其主要家属联系,包括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微信小组群聊、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其中对于无法使用智能机的老年患者保存其家属联系方式完成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5)控制。在健康教育开始时,由上级部门领导组成监督小组负责全程监督及审核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实施及落实情况。两组均连续进行2 周的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1.3.1 疾病相关认知评价 采用我院自制的冠心病心绞痛量表对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评价,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06,评价项目包括了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运动锻炼、情绪控制、遵医用药共5 个项目,6 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疾病相关认知越好。

1.3.2 西雅图心绞痛调查(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量表 SAQ 共包括19 个问题,包括了稳定情况、疾病认知、满意度、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共5 个方面,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7]。

1.3.3 Herth 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HHI 量表对患者的希望水平进行评价,评价方面包括了亲密关系、生活态度、积极行动等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4 级评分法,满分12~48 分,得分越高说明希望水平越高[8]。

1.3.4 依从性评价 采用我院自制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价,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1,满分为20 分,得分>15 分为依从性好,得分10~15 分为依从性中等,得分<10 分为依从性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比较

教育后,两组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运动锻炼、情绪控制、遵医用药的认知评分均高于教育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比较(分,)

注与本组教育前比较,aP <0.05

2.2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SAQ 评分比较

教育后,两组健康SAQ 量表中稳定情况、疾病认知、满意度、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及总分均高于教育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SAQ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SAQ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教育前比较,aP <0.05。SAQ: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

2.3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HHI 评分比较

教育后,两组健康HHI 量表亲密关系、生活态度、积极行动及总分均高于教育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HHI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HHI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教育前比较,aP <0.05。HHI:Herth 希望量表

2.4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对治疗依从性比较

教育后,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均优于教育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对治疗的依从性比较[例(%)]

3 讨论

冠心病在疾病发生发展期间多合并出现各类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9-12]。因此,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而言,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了解及认识,以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的治疗及干预,以减少不良因素诱发疾病进展及恶化至关重要。

鉴于不同人群对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存在个体差异,既往临床工作中实施的常规健康教育效果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健康需求[13-14]。现本研究对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进行了研究及应用,其中六西格玛理论是一种研究过程变量以及过程能力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理论[15-17]。而基于六西格玛理论对健康教育的应用进行了改进,整个健康教育过程共分为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及控制5 个环节,即首先构建相应的健康教育小组,对健康教育小组进行关于冠心病心绞痛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明确目标,之后对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当前就诊流程中发放相应的调查问卷,掌握其在不同流程中的健康教育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利用鱼骨图这种科学的工具进行分析,寻找出可能对健康教育效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并进行改进,以此在根本上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18-19]。有报道认为,六西格玛理论是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质量管理方法演进的产物,应用范围较广[20-22]。

实施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根本上提高了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证实了该教育方法的应用能更好地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及改进,满足了个体需求,有针对性且有侧重点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23-25]。同时实施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帮助接受了更加全面的健康教育,维持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高危因素对疾病造成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疾病存在期间的生活质量,也帮助其建立了更多的面对疾病康复的希望,同时可更加主动地配合疾病的治疗,获得较高的治疗依从性,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26-27]。

综上所述,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改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对疾病改善的希望,同时也提高了其治疗依从性。

猜你喜欢
六西格玛心绞痛依从性
六西格玛方法在研发管理平台中的应用
六西格玛管理评价准则
六西格玛在提高宣钢2号高炉喷煤比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利用六西格玛方法对造型线进行升级改造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