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药化学技术在中医风湿免疫的临床表现探究
——评《中药化学技术》

2022-03-23 04:39高杰元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类化合物风湿生物化学

风湿免疫科是医院内科学领域中的新兴的一种学科,主要研究和治疗风湿免疫类疾病。风湿疾病是一大类疾病,它主要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一组疾病,风湿疾病的范畴,有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肌炎、血管炎;还有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还有退行性变,比如骨关节炎;还有代谢性疾病,比如痛风;还有非关节性风湿病,比如椎间盘突出等。在临床上风湿免疫应该去中医院的中医风湿免疫科就诊。

中医药的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医学治疗方法,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方面,相比西医,显示出更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我国目前对于中医药的有效化学成分,治疗机制以及其他病理相关的研究较少,治疗效果难以得到科学的评价。目前,生物化学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化,其与医学的交叉也更加明显。生物化学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中医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鉴定,确保治疗效果得到科学的评价,同时不断地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化学技术》这本教材介绍了中药化学基础知识,详细阐述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实用技术;详细介绍了中药中各主要类型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测技术;另外,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还设计了实训项目,供各院校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本书入选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全书分为十余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介绍了学习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的意义以及中药化学技术的发展概况。学习中药化学意义在于,它有利于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机理、有利于控制中药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提供合理炮制的依据、有利于改革中药剂型及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开辟新药源。第二个模块介绍了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主要由糖和苷、醌类、苯丙素类、黄酮类、萜和挥发油、皂苷、强心苷、生物碱和其他类成分组成。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技术主要有溶剂提取技术、水蒸气蒸馏技术、升华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精制技术主要有系统溶剂分离技术、两相溶剂萃取技术、沉淀分离技术、结晶与重结晶技术、膜分离技术、分馏技术、色谱分离技术。中药化学成分的色谱分离技术主要有吸附色谱技术、分配色谱技术、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大孔吸附树脂色谱技术和凝胶色谱技术。第三个模块介绍了糖和苷类化合物的性质。糖是多羟基醛、酮化合物及其聚合物。苷是由糖及其衍生物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非糖物质(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糖和苷类化合物多数是固体,糖基多的如皂苷,则多呈具有吸湿性的无定型粉末。第四个模块介绍了醌类化合物理化性质、提取与分离技术、检测技术任务。第五个模块介绍了苯丙素类化合物如香豆素、木脂素类以及秦皮中七叶苷、七叶内酯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第五个模块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结构类型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任务、提取与分离技术和检测与结构测定。第六个模块萜类和挥发油,介绍了丁香中挥发油的提取分离与检识。第七个模块介绍了皂苷类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第八个模块介绍了穿山龙中甾体皂苷元的提取分离与检识项目。第九个模块介绍了强心苷类的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测。第十个模块介绍了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以及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技术、检识与结构测定。最后一个模块介绍了其他中药化学成分及提取。

《中药化学技术》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它与中药现代化、产业化紧密结合,是连接中药和西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具备该学科知识,对于解决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中药标准化、中医风湿免疫的临床表现探究等关键性问题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书内容详尽,讲解细致,分析了医学领域中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发展、中医药应用中的生物化学技术,概括了中医药药材与生物化学技术的选择,另外还分析了生物化学技术在生物领域内的引用,为生物化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对于中药化学技术在中医风湿免疫的临床表现探究有极大的参考作用。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以掌握中药中常见化学成分类型(黄酮类、醌类、苯丙素类、挥发油类、皂苷类、强心苷类和生物碱类等)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和检测技术。并能够胜任中药提取、浓缩和纯化岗位的相关工作。同时,也可以为考取国家执业药师、主管药师、高级中药提取工、中成药试制工、中药质检工等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提供重要的支撑。

猜你喜欢
类化合物风湿生物化学
全科住院医师在风湿免疫科轮转时带教模式的探讨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麻疯树叶中3个新的糖苷类化合物
风湿免疫病住院患者的抑郁与自杀风险分析
1,3,4-噻二唑取代的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微生物来源的甲氧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风湿宝风湿灵 从三四百元起步开始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