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的民族文化魅力
——广西民族特色的键盘音乐教育教学研究

2022-03-23 16:08
当代教育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键盘民族音乐

李 晶

一、引 言

“中国特色”是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词,民族特色、民族品质、民族文化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立足创新教育的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殊的民族民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形成了本民族丰富的艺术资源,具有神韵的音乐艺术教育价值与民族文化魅力。近代以来,艺术界涌现出许多以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种音乐创作手法,可谓独树一帜。

具有广西民族音乐特点的键盘音乐教学研究,与作品分析紧密相联。相关论文很难用严格意义上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区分,有两方面的文献:一是关于演奏技巧的研究;二是对键盘乐器演奏与教学方向的研究,即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键盘乐器教学法”课程。两方面的研究者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多的“新潮”作曲家开始尝试用西方现代技法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了钢琴作品中如何体现壮族特性因素,从演奏的角度说明如何去表现广西壮族特性及其民族风格。从钢琴曲的特性,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情感表达、演奏技巧等特点,如何更好地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下去。广西壮族民歌、童谣音乐是少数民族民歌的典范,将风格与特征融入钢琴作品的创作中,是实现中国钢琴本土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其艺术教育价值无比巨大。

笔者认同上述观点,认为有必要继续研究钢琴作品中融入的民歌风格与特征,更有必要对广西壮族民歌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演奏与教学认真探讨,以促进其他少数民族音乐在钢琴作品中的应用,展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包容性。于此,基于广西民族特色的键盘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在研究以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当代钢琴作品分析与演奏基础上。本文以研究生键盘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为例,择广西民族特色的歌曲、音乐民风为基础创作的、当代键盘音乐中钢琴音乐作品教学为析模,研究分析应如何抓住作品具有的广西民族音乐语言表达方式。

二、钢琴教学内容中的广西民族音乐元素分层分类研究

钢琴教学内容有助于达到钢琴教学目标,是钢琴教学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对钢琴教学中的广西民族元素进行分层分类研究,与个性化的钢琴教学密不可分,钢琴教学要体现独特的个性演奏培养,对怎样体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的教学内容研究甚为重要。有广西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都是艺术家们深入广西民间采风,在少数民族土壤中寻找文化,获得创作灵感后,开源聚流创新的音乐领域,其创作出来的钢琴音乐作品多姿多彩,表现了广西各族人民异彩纷呈的习俗与生活,也表现出艺术家们在音乐艺术表达上的独特性和成熟度。为达到理解其间的独特民族文化魅力,笔者对此类作品进行整理,聚焦于创作中的广西民族音乐元素,研究了230多项相关内容,明晰了教学有广西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可以从以下分层分类,有利于学生从心灵上感知感染独特的民族音乐特色,根据个人理解的不同层次从而达到个性化教学。

(一)凸显钢琴教学中的特性:琴声如画,描绘壮族秀美自然风光

从230多项相关内容研究中,首先分析包含在钢琴作品中的广西音乐元素:勤劳勇敢的广西人民,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形成的无比优美的自然风光,二者构成的音乐元素天然纯美。在这些元素里,其间包含艺术创作所需要的灵感和真实。淳朴的人,美丽的心灵,山水纯净自然天成。人、山、水构成的原创的从心底唱出的原始音乐的歌声。分析这些包含广西音乐元素的钢琴作品,深刻地感受这些作品与其他众多钢琴作品创作不一样的“新”。而后要分析领会每首作品从琴键上自然流淌出的、饱含广西独有秀美自然风光的画面,有山有水,有快乐有幸福,有欢笑有舞蹈。进而领会这些以广西音乐元素创作的钢琴作品与其他钢琴作品的不同,它们会随着音乐历史发展流传,展现其独特魅力。如《刘三姐主题幻想曲》,其中流动的春江水,是广西美好的山水的完美表达,钢琴作品中的右手采用了跨音区的长琶音装饰音,左手使用的是分解和弦伴奏形式,音形从低音区开始采用八度双音连接随和声流动。尤其第六段使用全曲最强的节奏,交叠的和声性织体和复调性织体,转换调式,连续的六连音,键盘声中春江水的碧波荡漾渐行渐远,呈现的自然风光画面令人赏心悦目。在理解画面的基础上,教师示范、训练学生构成琴声中的加花旋律,装饰音变音,练习作品中极富民族特色的旋律声声敲打,展现少数民族的生活画面,创造与优美绝妙的自然风光浑然天成的意境。

教师教学不仅要引领学生感受钢琴作品的画面、意境和个性,还必须训练学生用琴声讲故事。这就需要进一步走进作曲家的创作故事,其间包括创作过程和手法。如钢琴作品《山寨臆像》,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感觉琴声中流淌的、感受大自然美好的深入山寨的画面。弹这首曲子,显现的是作曲者进入大山感受空灵,周围安静的一切都可以使人们内心平静。大山给人带来放松的感受,让人深陷于烟雾笼罩下大山的空灵与神秘。随着美妙的歌声再进入村寨热闹与轻松的氛围:作曲者与当地的人们吃着晚宴,畅怀交流,村民们为迎接他的到来举办篝火晚会。作曲家饱含对山寨的喜爱,利用广西壮族的曲调,对山寨的一个个虚幻场景用一串串音符描绘,把山寨与在山寨发生的一切都融入曲中。这些音乐中蕴含的是广西少数民族的人文意蕴情怀。琴声中强烈的画面感让人产生联想,进而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重要的东西,是对人的思维训练。深入理解这些钢琴曲中的民风民画,是对学生审美态度审美品质的培养。“只有摈弃人世欲念,才能看到‘物自身’,而一旦与‘物自身’合为一体,便进入审美的极乐世界。”[1]钢琴教学也就富有了民族文化魅力。

(二)凸显钢琴教学的广西民族特色:拟态少数民族乐器

以往的中国钢琴教学研究,多重于钢琴演奏技法,对以琴声拟态少数民族乐器,对体现广西民族特色的键盘音乐特色的钢琴教学研究,留下了存而不论的研究空间。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种数不少,分类也多。如铜鼓就有万家坝型铜鼓等8种之多。簧类乐器也包括瑶族口簧乐器和床头琴苗族口弦乐器——嘎浆。鼓类乐器又包括瓦鼓、长鼓等。笙类乐器包括芦笙、芒筒等。丝类乐器又有天琴、垮尼、侗琵琶、苗族弹琴等。这些都是广西民族特色的钢琴教学有价值的研究内容。钢琴是西方流传过来的乐器,它可以加上一些演奏手法,运用指尖、节奏、装饰音细腻地模拟声音形态,让生动的民族风格跃然琴键。这样钢琴教学就须注重分层研究,其也是音乐特色研究。有中国音乐所体现的韵味分层,有当代钢琴作品中的广西民间韵味分层,包括钢琴作品中广西民族音乐器乐、音乐、舞蹈表现力的分层等。有了分层研究,各种民族音乐的钢琴演奏拟声就会有韵味和灵魂。师生在教学中认识到钢琴要对广西民族乐器进行模仿,分为哪些种类、手法,在哪些音上展现;这些手法的表现会分为:力度、颤动、滑奏、波音、刮奏等等。仍以《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为例,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演奏时抓住民族特色特点,从细微到全面去理解和声和弦伴奏结构模式,从每一段落的展开,各种如古筝琵琶清笛锣鼓等音色的模拟,达到现代钢琴的和声织体与广西原生态的民歌有机融合[2]。正是这些钢琴模拟民族器乐的演奏,对钢琴教学提出分层的具有个性的教学要求,必须利用钢琴的绝对优势来体现民族风情、个性和智慧。这种分层教学,必须是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入道”的认识过程,需要用对民族音乐的理性认识去弹奏,而不能将富有生命力的曲子变成呆板干巴的模仿。

(三)凸显广西民族特色的钢琴教学:以琴声代歌步舞

五千多万壮乡儿女爱音乐爱唱歌,素称在“歌海”中遨游。广西民歌种类繁多,按内容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叙事歌、习俗歌、儿歌,其他还有“侗族大歌”“拦路歌”“琵琶歌”等等,可谓壮乡歌浩如烟海。壮族人民喜爱唱歌,歌仙刘三姐中外闻名。唱歌成了壮族人民一项日常生活技能,也是表达交流情感的手段。在以广西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钢琴作品中,有很多民歌的移植改编。边歌边舞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以广西民族元素创作的钢琴作品存在的重要特征。如钢琴变奏曲《山寨臆像》是根据广西侗族的民间歌曲《油茶歌》改编,以民歌为创作素材,用变奏的手法展开,琴声即为歌声。其间的民歌旋律酣畅淋漓,描绘了侗族男女青年围火打油茶吹芦笙、跳踩堂舞、庆丰收的欢乐场景,体现了壮族风格优美的旋律。在曲中展现了村寨人民的风土人情和热情洋溢的生活场景。

钢琴作品《壮戏随想》,是作曲家进行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作品。作品的主题取材自广西壮戏台步音乐,主题动机贯穿全曲,不断发展,展现广西壮戏的独特曲调。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可以了解广西壮戏的大致风格,感受壮戏艺术的独特魅力。台步音乐是演员在表演脚步行动艺术中的伴奏配乐,涉及马骨胡、土胡、弦子、板鼓、高边锣等打击乐器。对乐曲进行分析,把握各部分音乐素材的原型,在钢琴演奏时,利用不同的演奏技法对这些乐器的音色进行模仿。又如源自侗族地区侗族大歌《山歌与铜鼓乐》,混合拍子,自由节奏,稍快的速度,很多的变化音与装饰音,强一句弱一句的壮族人民热情的对歌从琴键中显现。师生在教学中共同研究这些作品是怎样通过作曲家实地采风,在广西少数民族的音乐沃土中采撷,达到中西合璧。理解这种融合了中西作曲技法的“以琴代歌步舞”,在钢琴教学中加入浓浓的广西民族音乐元素,中西音乐元素结合斐然成章,丝丝入扣。

分层分类钢琴教学研究,针对好山好水的画面、悠扬的民族器乐、边歌边舞的曼妙,为广西民族特色的钢琴教学提供富有民族文化韵味与魅力的教学场景,丰富了民族化、特色化的钢琴教学。

三、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方法的研究关乎教学质量的提高。钢琴教学方法饱含专业技能训练,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教学方法建立在对民族特色的内容理解之上。为体现钢琴教学中的民族文化魅力,笔者主要采用调查研究与比较的方法,获得如下体现民族特色的钢琴教学方法。

(一)延伸课堂至民间,理解民族音乐创作特点,获得不同的琴键敲击方法

研究生主动学习、理解、分析钢琴音乐作品中广西民族音乐元素是一方面,另外还要掌握演奏技巧,具有更好地解决钢琴敲击性发声机理、演奏歌唱性旋律的技术。教学中“歌唱性旋律”是钢琴演奏的重点和难点。在演奏钢琴时,虽是手指敲打琴键,但是歌唱性旋律是手指敲击琴键形成的富有美感的句子。在弹奏以广西民族元素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时,演奏的旋律的歌唱性必须是广西民族的,因为采用到民间倾听、调查、比较,再教学的方法。演奏有广西民族元素的钢琴作品时,学生可以首先从创作手法方面理解分析广西民族音乐,获得不同的琴键敲击方法。例如演奏《不怕大老虎》,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理解了同名民歌调性陈述旋律、配置和声,演奏就会达到原生态民间歌曲的意韵。演奏《刘三姐主题幻想曲》,理解了作品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素材的选择——全曲由引子、唱山歌、赶歌圩、春江水、对山歌、传山歌六段音乐组成,演奏就有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本研究曾充分利用研究生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时间,将课堂从琴房搬到田间地头,让学生亲身体验广西民族特色音乐,到刘三姐的故乡宜州,采访刘三姐艺术的第二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谢庆良先生。谢先生用刘三姐家乡仫佬族语言演唱了电影《刘三姐》中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学生们感受到宜州山歌原型。此原型也是钢琴作品《刘三姐主题幻想曲》的创作动机。通过传承人的讲解与演唱,学生们更好地对如何用键盘乐器演绎山歌原型旋律的歌声与歌韵有了完整认识,演奏者据此来控制速度和节奏,达到完美的二度创作。再回教室教学时,教师训练学生的演奏技巧,把握住舒展的情感,流畅的长联句:和声、和弦、散、慢、中、快、散;既细微又全面,既整体又局部。学生因此明晰了在《刘三姐主题幻想曲》的钢琴演奏中,既要考虑其民族风格,又要充分把握钢琴敲击的技巧,才会创生富有民族特色的琴音。

(二)面向社会,知行合一,交叉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解分析广西民族音乐,教学向广西社会研究延伸也是一种行动研究方法,在行动研究中可以有各种大胆尝试。本研究在行动研究中,曾经组织主持“百年古钢琴发展导赏音乐会”,带领学生亲临古钢琴艺术展,了解钢琴构造的发展变化,聆听教师对其中细腻特点的分析,懂得针对不同琴键的钢琴敲击性发声机理。

专题讲座是研究生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笔者在《琴声中的桂风声韵》专题讲座中穿插钢琴教学,解析钢琴敲击性发声机理演奏歌唱性旋律的技术,建立在广西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理解分析研究之上。键盘乐器演奏中的“旋律”是键盘音乐的灵魂,是音乐形象的本质,广西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性旋律来源于广西民族生活又高于生活,饱含风情、人文思想,因而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演奏必须认真捕捉作品中民歌旋律特征,在广西民歌旋律中,除了常见的四度、五度大跳以外,大六度、大七度以上的大跳也常常出现。

论文撰写是教师引导研究生由实践性学习走向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教师更应该注重键盘音乐的民族性特征,引导撰写对钢琴作品的旋律、对民族音乐形象的表现进行研究的论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民族风格的特点,强调研究广西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中频繁使用和发展的五声音阶中的徵调式、羽调式、宫调式、商调式。引导学生研究钢琴音乐作品节奏所具有的民族特征。在广西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中自由、较大的富于变化的长短对比、强弱规律,表现出的热情奔放,不受约束的节奏。如《山歌与铜鼓乐》就采用了混合拍子,节奏自由,速度稍快,变化音很多,乐曲分句明显,强弱交换出现,壮乡铜鼓乐表现的壮族人的热情在琴键敲击中出现。引导学生注意对作品中的和声织体研究。因为作品中所体现的山水人文美的意境,像大自然的音响一样的琴声往往体现在和声织体之中。同时不可忽略装饰音的作用,如《刘三姐主题幻想曲》独一无二的山水画卷是怎样在演奏中形成的过程。在这种具体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有民族特色的研究生键盘音乐教育水到渠成。

为体现研究生钢琴教学中的民族文化魅力,所有的研究都应围绕键盘音乐中的民族特色,都应体现在钢琴不同的琴键敲击方法中。对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一一分析的论文,演练、音乐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讲座、讲评等,都建立在对广西民族历史文化深入学习基础上,只有热爱广西这片热土,深入了解她的质朴民风,倾听蕴含在其间的大自然的声音和民众的心声,与此同时更广泛地了解西洋音乐元素,审慎其间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艺术内核,才能用自己博大的情怀敲击琴键,获得广西乃至全社会认可的天籁之音。

(三)线上与线下,社会与课堂相结合,形成有民族文化魅力的钢琴教学法

在比较研究中发现,现代钢琴教学可以有很多创新的教学方式。对于民族特色的钢琴教学同样可以别开生面、与时俱进。

多媒体技术、电子钢琴实验室建设,是采撷世界音乐,拓展钢琴演奏视野,最有效地提升广西民族特色的键盘音乐教学。笔者访美学习期间,见美国的大学有着极为先进的电子钢琴实验室,全世界所有的音乐数据都可以让学生任意采集使用。教授们上课极讲究效率,如果能够在互联网上沟通的学习问题,教授会要求学生用电子文稿发至邮箱,然后予以回答,而不会在课堂上答疑,耽误学习钢琴技巧的时间。学生只要愿意学习,24小时都可以在电子图书室获取自己需要的文字和音像资料。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钢琴教学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积极开展网上互补研究,相互交流国内外钢琴作品演奏和教学的异同,从世界民族音乐的宝库采撷,拓展钢琴演奏的视野,提升以广西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钢琴作品演奏与教学的水平。互联网采集、远程线上教学、直播音乐实践汇报演出等,都是发展以广西民族特色的键盘音乐教育研究的通途。

现场教学模式是立足传统钢琴教学的创新。广西民族特色的键盘音乐来源于广西民族音乐。本研究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中,曾带领学生行程600多公里,走访广西多个县市,采访多位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田间、艺人家中、小剧场,都是研究键盘音乐演奏的创作源头。现场教学模式,使键盘乐器演奏方向的研究生们感同身受:谱上的音符是如何来自于民间生活,在怎样的人文历史社会背景下产生。体会广西民族音乐的真正魅力之所在,再来领会键盘音乐演奏中的声韵、歌韵、气韵,钢琴教学中的民族文化魅力自然给人以熏陶感染。

建立在完成采风体验之后的小课堂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键盘音乐研究生教学模式,加强了研究生的音乐风格演奏课程教学,将教学研究与课堂演奏、教学汇报相结合,将平时教学与教学研究成果展示相结合。键盘音乐学生未来也将成为键盘音乐教师,因此研究生课程引入键盘音乐教学法课程,指导学生完成所演奏作品的教案设计,录制授课视频。选材广西音乐特色键盘音乐作品,是帮助学生学会演奏广西民族特色的键盘音乐作品,建立当一名好音乐教师的自信。

(四)培养培训一体化中体现民族文化魅力的钢琴教学法

对各级各类音乐教师的培训,也应该在有广西民族特色的键盘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中进行。对教师的培训可以采用和研究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围绕演奏技法、音色多彩变化、作品的节奏三方面精讲精练。同样采用行动研究法,认真研究音乐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教学。同样抓住以广西民族元素创作的钢琴作品,具有民族文化与东西方音乐技法交融的特点,认真探索广西民族器乐表现形式演奏技法。此外,还要抓住任何器乐的演奏都存在音色问题,不同的器乐、不同的演奏技法、不同的意境均促成广西民族器乐的音色多彩变化这一要素。在钢琴演奏中,在理解分析广西民族乐器的基础上,掌握用琴声模仿民族器乐音色的有效方法,达到创生意境与画面,提高演奏效果。因此学生培养和教师培训都可以同时采用上文描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对教师的培训时量上有别于研究生教学,因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

注重音色培训。教师培训仍然要注重从作品的源头理解分析广西民族器乐的特色,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体现广西民族艺术特色的钢琴音色。教师培训应抓住钢琴演奏的“技术”,钢琴弹奏中的“艺术形象”,找到作品灵魂中的醉美广西等。培训音乐教师,首先应了解广西民族器乐的特色,用心和琴声描述广西,例如钢琴曲《鉴河之歌》的音色,是从作者心灵喷发的,又折射在多种广西民族器乐音色之中,而这些必须建立在细心体会广西各种民族器乐音色的基础上。

注重节奏培训。教师培训时也要从作品的骨骼(节奏)开始,理解分析广西民族器乐的特色,演奏出美妙的体现广西民族艺术特色的钢琴音色。钢琴演奏者首先必须清晰地把握作品的节奏,详细理解和分析钢琴作品中的广西民族器乐特色,对其中所特有的节奏理解分析是弹奏美妙的钢琴音色的关键。演奏钢琴作品《鉴河之歌》,怎样弹奏出其中强烈的铜鼓节奏和舞蹈性节奏的欢快等都是教师培训的重点。培训教师用钢琴弹奏技术,巧妙控制节奏,模拟广西民族器乐,都建立在对广西民族器乐的理解分析之上[3]。让在广西民族地区任教的广大音乐教师,从键盘音乐的民族特色入手,接受继续教育,学习以广西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钢琴作品演奏,理解其包含的广西民族艺术特色。在各类教师培训模式中,我们可以或寻根溯源,或解开其对民族器乐的节奏型的频繁模仿之妙处,在充分分析作品中的广西民族乐器特色的基础上,使钢琴演奏中的音色更准确地表现出广西民族特有的文化魅力。

要确立以广西民族特色创作的当代中国键盘音乐作品在中国音乐艺术中的地位,钢琴教学占据重要位置。以广西民族元素创作的键盘音乐作品饱含艺术家的辛勤劳动和持续创新。强调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教学的准确细腻与文化传承创新,将有助于新的以广西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键盘作品的创生。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教学具有实践性、情境性、生成性、创造性,它使钢琴教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研究有民族特色的新型钢琴教学模式,是把民族化、全球化、现代化融入钢琴教学中的创新与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音乐教育的目的,传承人类文明是高等音乐教育要担当的责任。专业音乐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民族文明素养的提升,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升。由此,广西民族特色的键盘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具体体现在钢琴教学的民族文化魅力之中。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键盘民族音乐
你知道手机拨号键盘上为什么要有*和#吗?
键盘猫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Cлово месяц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ikbc R300机械键盘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