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正确认识幼儿急疹

2022-03-24 05:11黄永文
家庭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退热药疱疹病毒皮疹

黄永文

在我国严防新冠疫情的当下,人们对发热性疾病格外敏感。日常有一种婴幼儿常见的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幼儿急疹,常常来势汹汹,疫情之下如对此病缺乏了解和正确认识,往往给患儿家长平添几分焦虑惶恐,以致造成过度检查和治疗。

不久前,一名9个月大小的女婴被家人带到儿科门诊。询问病情,得知是一位复诊患儿,4天前曾因高热来儿科就诊。初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8摄氏度,口服退热药后体温暂时降低,但数小时后体温再度回升。无咳嗽、流涕、吐泻,精神好,饮食睡眠及大小便均无异常。既往体格健康,无任何病患接触史。根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情况,当时初步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嘱多饮水,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口服退热药。

患儿回家后仍反复高热,家长情急之下,带患儿到另一家医院就诊。要求医生给查了胸片,虽未见异常,但家长强烈要求医生给开了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半天后没等吃药,就发现宝宝体温下降了,但前胸后背起了一些红疹子。

家长担心宝宝对什么过敏了,再次来院就诊。此时宝宝已无发热,皮疹无痒感,精神好。查体发现,体温36.7摄氏度,咽部仍微充血,口腔黏膜仍未见异常。全身可见淡红色斑疹,压之褪色,无抓痕。颈部、枕后及耳后可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数枚。质软可活动,无触痛。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据此诊断为幼儿急疹。嘱患儿回家继续多饮水,对皮疹无须特殊处理。后续电话随访,宝宝皮疹于2天后消退,体温未再回升,完全康复。

由此可见,幼儿急疹常因是小儿一生中的首次患病发热,特别在当下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令家人心焦不安,盲目诊治。为此浅谈一下幼儿急疹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幼儿急疹的病因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最常见的病毒。其他少见病毒包括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肠道病毒、腺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1型。虽属传染性疾病,但其传染力较弱,多为散发,少见流行。传染源主要是患儿及隐性感染者。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较多。易感人群为6月-18月的婴幼儿。以1岁以内占多数,3岁以后少见。

幼儿急疹的临床表现

幼儿急疹潜伏期一般为7-17日,平均10天。其临床特点有如下几点。

1.起病急骤.突然高热。体温多为39-41摄氏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自然骤降,少数表现为体温渐降。少数病例可出现高热惊厥,一般发生于起病初期高热时,多为全身性抽搐,可伴有意识丧失,持续时间短暂。多数患儿一般情况良好,虽体温较高,但精神状态尚好,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查体可见咽部轻、中度充血,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少部分患儿发热时伴有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如咳嗽、流涕、食欲欠佳、呕吐、腹泻等,个别可见轻度扁桃体炎、鼻炎、结膜炎及眼睑浮肿。

2.热退出疹。患儿体温持续3-5天骤退,热退同時或稍后出现皮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一般先起于躯干,逐渐蔓延至臀部及四肢近端。持续1-3日自行消退,无痒感,不脱屑,疹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口腔黏膜多无异常,部分患儿早期软腭或悬雍垂可见红斑。

3.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发病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高,但出疹后明显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增高,可达70%-90%,C反应蛋白多为正常;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部分泌物中人类疱疹病毒抗原,可早期快速帮助诊断;采用PCR方法检测人类疱疹病毒核酸可准确、快速判断患儿是否感染了人类疱疹病毒。

幼儿急疹的防治

幼儿急疹属白限性疾病,治疗一般以非药物干预为主。主要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可辅以中医药治疗。

1.一般护理。患儿应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除保证必需的热量和蛋白质外,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适当多饮水,促进排尿和毒素排泄。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窒温不宜太高。宝宝衣着和包被不宜太紧太厚。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机体康复。

2对症治疗。宝宝突然发热常是其一生中首次发热,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家长不免感到紧张焦虑。其实只要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大可不必焦急,也不急于用退热药。只有当发热让宝宝感到不适、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升高不退时,需要采用物理降温及服用退热药。物理降温不建议用酒精擦浴。退热药通常选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以适宜的剂量,可相对安全及快速有效地控制患儿体温。用药后会周身出汗,此时要用于毛巾及时将汗液擦干,严防再次受凉,重复感染。当体温再次反弹时,4-6小时可重复给药一次。一般每日最多给药不超过4次。不要将药物交替应用,严禁给患儿使用阿司匹林退热。出疹时宝宝无痒感,无须特殊处理。因与过敏无关,不需要使用外用药涂擦及口服抗过敏药物。保持皮肤干爽、清洁,避免搔抓,待其白行消退即可。患儿伴有腹泻时,如经饮食调理无效,可口服益生菌和口服补液。

3.中医药治疗。本病属病毒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除非病程进展中患儿出现合并细菌感染的征象,家长切不可因宝宝反复高热,担心“烧”出肺炎,而白行或要求医生给予使用抗生素。对于持续高热或伴有大便秘结的患儿,可借鉴新冠肺炎的防治策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中医认为此病为感受风热时邪所致,可辅以经典方剂如桑菊饮、银翘散加减,以及一些清热的中成药口服,起到疏风清热解毒、缩短病程、预防高热惊厥及其他并发症的作用。小儿推拿无痛苦,无副作用,有助于扶正祛邪,减轻发热,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疗法。

幼儿急疹通常预后良好,患儿多能顺利康复,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严重并发症少见。偶有报道肠套叠、肝功能损害、嗜血细胞综合征及人类疱疹病毒脑病,导致脑瘫和智力障碍等。极少数人类疱疹病毒还可侵犯心肌,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休克,危及生命。故当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高热惊厥,或发热与皮疹同时并存;发热及热退后伴有严重呕吐腹泻、食欲差、易激惹、精神不振、嗜睡、乏力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4.预防。目前尚无预防幼儿急疹的疫苗。家长应悉心监护宝宝的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勤洗脸,并注意清洗鼻腔的习惯。远离患病儿童,少带宝宝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家长及他人与宝宝亲吻,外出尽量戴口罩。定期带宝宝做户外活动,晒太阳、日光浴,补充维生素D,提高宝宝自身免疫力。

猜你喜欢
退热药疱疹病毒皮疹
孩子发热该这样应对
退热药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退热药你用对了吗
荔枝草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研究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溶瘤单纯疱疹病毒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
野鸡冠花子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0例
自体血清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