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减压时间对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2022-03-24 07:48李金媛黄妹罗萍萍
海南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桡动脉舒适度评分

李金媛,黄妹,罗萍萍

台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二科,广东 江门 529200

经桡动脉介入术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其特点为操作简便、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给患者带来的疼痛较少。经桡动脉介入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冠脉介入治疗,且已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2]。但术后需进行加压止血,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及穿刺处的麻木与肿胀,且若长时间进行加压会致使血液循环受阻,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进而危及生命,且术后加压时间太短,会使患者发生出血情况,从而影响其治疗效果[3-4]。因此,为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临床上一直在探究有效的护理止血方法。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旋压式止血器或桡动脉止血气囊进行加压止血,采用不同减压时间对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并已获得良好效果[5-7]。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不同减压时间对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台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二科收治的80 例需行经桡动脉介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l)首次行经桡动脉介入术者;(2)经Allen检验结果显示为阳性者。排除标准:(1)多次行经桡动脉介入术者;(2)凝血功能异常者;(3)不同意或不愿谨遵医嘱,不配合者。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 例,女性22 例;年龄38~76 岁,平均(57.0±19.0)岁;病程1~3 年,平均(2.0±1.0)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1 例,女性19 例;年龄40~78 岁,平均(59.0±19.0)岁;病程2~5 年,平均(3.5±1.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的同意下进行。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减压进行护理。具体方法:(1)给予患者术前做Allen试验,即双手按压患者的桡、尺动脉,嘱咐患者在按压时连续屈伸手指,患者的手掌出现苍白现象,即可松开对尺动脉的按压,继续按压桡动脉,在10 s内若患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则代表患者的尺动脉功能良好,即可进行桡动脉介入术。(2)帮助患者在手术台上采取平卧体位,连接心电图监测仪,取患者右前臂桡骨茎突近端约0.5 cm 处为穿刺点,并对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麻醉。(3)患者在局麻下采用21G 穿刺针沿桡动脉的走向进行穿刺,进针后若血液回流通畅,则说明穿刺成功。然后将导丝送入,并将穿刺针退出,将6F 动脉鞘管植入,将3 000 IU肝素与200 μg 的硝酸甘油注入鞘管。(4)术后将动脉鞘管拔除,左手食指和中指按压于穿刺点上方1~2 cm处,按压1 min,在动脉鞘拔去前确认止血器软垫中心及纱块对准血管穿刺部位,黏贴好扣带,拔出鞘管的同时立即将止血器软垫上方顺时针旋扭色标杆3~5圈,直到无出血状态,并确认尺动脉血管的搏动仍然存在,无肢端变色,患者手无压迫感与麻痹现象为宜。(5)采用胶带将止血器固定于患肢,然后进行旋转止血器手柄来对穿刺处进行施压,直至穿刺处没有血渗出为止,压迫4 h后逆时针旋扭放松1/2圈,之后每隔1 h 放松1/2 h半圈,连续4次后解除止血器。术后护士应密切观察穿刺点、术肢皮温、感觉、指端血运,同时指导患者术侧前臂置于胸前,抬高肘关节保持腕关节伸直,勿弯曲或过度活动,指端适量活动。每次放松都要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血肿、术肢皮温、感觉、指端血运,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作相应处理,术后24 h 内禁止术侧肢体静脉穿刺,测量血压,提取重物等负重运动。观察组患者采用不同减压时间对患者术后进行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止血器首次减压的时间提前到术后2 h,逆时针旋扭放松2~3 圈,使压力减半,直至出血停止回旋半圈,之后每隔1 h 半圈,连续4 次后解除止血器,同时指导患者术侧前臂置于胸前,抬高上肢30°~45°。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术后护理干预24 h 后,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的出血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干预24 h 后的疼痛情况。疼痛评分标准采用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进行评分,分值范围为0~4 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剧烈[8]。(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的舒适度。舒适度评分标准采用Kolcaba 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进行评分,GCQ 评分共包含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 个方面,总分为112分,分数越高代表越舒适度越好[9]。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穿刺点的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穿刺点的出血率分别为5.0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4>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穿刺点的出血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疼痛评分为(1.8±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19,P=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以及总舒适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的舒适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的舒适度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生理12.26±2.70 10.02±1.70 4.440 0.001心理27.06±3.14 22.14±2.58 7.657 0.001社会18.56±2.47 16.01±1.26 5.816 0.001环境15.72±2.18 13.08±2.05 5.580 0.001总舒适度73.60±2.97 61.25±1.98 21.882 0.001

3 讨论

经桡动脉介入术的治疗在临床上已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虽然其安全性较高,但术后因各种因素仍会发生相关并发症,如术后穿刺点出血、疼痛等。

相关研究表明,在使用止血器施压压力大且时间较长(4 h)便会出现相关并发症[10]。因此,在临床上对于止血器施压时间上以及在不同时间内进行减压对患者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影响,一直是医学上的重点话题。本研究在术后2 h 作为首次减压时间,且首次减压放松2~3 圈,使压力减半,直至出血停止回旋半圈,相关研究表明,用最小压力结合短时间加压能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11]。

目前,医院的服务理念为“以患者为中心”,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术后舒适质量、服务满意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医学上不断寻求各种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舒适度指的是患者在轻松安静的环境中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方面的自我感受[12-13]。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减压时间进行护理患者的出血率为5.00%,采用常规减压进行护理患者的出血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提示了两种不同的减压方法均不会增加对穿刺处出血的风险。采用不同减压时间进行护理的患者术后护理疼痛评分为(1.8±0.4)分,明显低于采用常规减压护理患者的(2.6±0.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减压时间进行护理的患者术后护理总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采用常规减压护理患者。究其原因可能是:(1)由于止血器的压迫对静脉血的回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发生术后出血情况;(2)在手术过程中会使经桡动脉受到一定的扩张,再加上止血器的压力过大,致使穿刺点及局部发生肿胀与疼痛、麻木。但对止血器采用术后1 h 开始减压,将减压次数增加,能有效地降低对患者穿刺处的压迫时间与压力,从而使患者的动脉血回流顺畅,进而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3)就生理与心理方面来探讨患者的舒适度,从生理方面可知,在术后患者穿刺部位会出现疼痛,且术后止血器的压迫会带来患肢的肿胀、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会对患者在生理上的舒适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心理方面可知,患者对手术结果所产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大,对术后治疗的决心,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性,对家庭或家属的愧疚等方面均会给患者的心理压力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心理压力均会影响患者在心理上的舒适度[14-15]。

综上所述,对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采用不同减压时间进行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桡动脉舒适度评分
Convey指引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通过异常桡动脉路径的应用体验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两种舒适度指数在海南岛气候舒适度评价中的应用及对比分析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外周血管有哪些并发症该怎么处理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大陆集团卫星摄像头通过智能互联提升驾驶安全性与舒适度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