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网资产实物“ID”的电力企业实物资产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实践研究

2022-03-24 06:05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物二维码编码

耿 茜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0 引言

电力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存在着庞大的管理体量和冗长的管理链条,在产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搭上信息化发展的快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企业实物资产的全过程管理,是广大从业者高度关注和期待解决的问题。二维码技术和RFID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为建立电网实物ID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实现电力企业实物资产全过程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可能。

1 电力企业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背景

1.1 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发展趋势

电网资产涵盖了电力企业在过去发展过程中不断交易积累和建设形成的各种实物资源,具有分类繁多、形成过往复杂、管理链条冗长的特点。为对体量庞大的实物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当前电力企业广泛采取的管理机制涵盖了设备寿命周期中规划计划、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运行维护、退役处置等主要环节,实物资产的管理无论从信息的流通还是具体操作监管,对信息的准确性都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任何偏差都会为资产管理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因而,采用一套具有高度覆盖性、绝对性、统一性的身份管理识别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在企业发展高度信息化的基础上,电力企业的实物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开展将极大地依赖信息化技术来进行有效管理,建立与之契合的实物资产身份识别体系,能够大幅提高资产全过程管理的信息流转有效性和时效性,保障企业实物资产的安全和使用效率,提高企业决策的投资收益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1.2 企业资产编码与应用纵向发展深入横向交互欠缺

电力企业的业务机构构成复杂,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涉及了众多部门。但在长久的企业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众多,因而导致了资产管理的专业化应用、专业部门条线的信息系统各行其是,内部专业化进程高度集中,从归属、编码、管理、应用、分析等功能上成绩突出,但在整体的横向交互协调上存在巨大落差,各部门条线的现有系统和编码无法做到有效对比与联系,从而使企业的各个信息化平台如同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各项业务活动中的编码基于不同体系不同系统展开,在部门条线内部应用灵活,但在跨部门应用时就受到了巨大的局限,信息化的全面覆盖未能带来应有的高效。

1.3 信息化资产管理对电网资产统一编码的呼唤

在进行电力企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建立起一套系统、规范、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才能够将企业中各部门条线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匹配连接,进而实现将实物资产管理各个阶段的信息高效处理,形成部门间横向的有效协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建立一套拥有唯一编码的实物资产身份登记系统,将实物资产进行有效编码的统一化和唯一化,实现将企业各阶段各部门条线中对于项目、WBS、物料、设备、资产的编码进行统一,推进电网资产在规划计划、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运维检修到退役处置等各个业务环节的全流程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高度精细化管理,驶入信息化发展的快车道。

2 基于二维码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信息化实现契机

2.1 二维码技术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的应用空间与优缺点

二维码有效利用了计算机“0”和“1”逻辑语言特性进行丰富信息承载,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广泛应用于信息、通信、无线支付等各个领域的一种技术手段,其主要优点表现为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通用性的终端设备、免疫电磁干扰、无需专业维护等方面,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但同时由于识别距离较短的缺陷,使其在部分高空和地下设施以及带电设备等坐落在人员无法靠近地点的设备上无法使用;此外,二维码的识别也容易因为形态改变和障碍物遮挡无法识别,这些都使得二维码技术无法作为生产现场中电力设备的唯一识别形式。

RFID技术是一种基于无线电讯号进行目标信息读取的通信技术,基于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建立非接触式双向数据传输实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其优势在于可提供最远达10m的识别距离,且不受设备安装位置影响,具备高识别率和批量识别的特点,但也存在易受电磁干扰、平均使用寿命短等缺陷,且目前国内外暂无统一行业标准,同时RFID终端设备需要定制和专业维护,整体成本较高。因此RFID技术适用于部分特殊工况和安装位置的实物设备设施,能有效保障人员安全和数据精确获取。

2.2 电力行业标签与编码规范的有效建立

基于上述两项技术的优势,国内电力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使用规范和行业技术标准,为电网实物资产统一身份编码(以下简称实物“ID”)系统建立奠定了行业规范和技术基础。二维码标签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制定二维码生成规则,可应用于电厂设备、电网一次设备以及其他电网资产;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结合使用环境可实现有源标签和无源超高频抗金属电子标签等结合有效防护措施进行安装,且二维码标签与RFID标签均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要求,从而保障了资产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RFID电子标签与二维码实物“ID”编码信息的共同印制,也为实现两种技术有效互补提供了基础保障。

2.3 大数据云计算对实物资产全过程管理的支持

在电网实物资产的全过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发展将各部门条线的数据进行系统性调用和统一处理变成了可能。虽然企业不同业务环节使用的系统平台并不完全一致,但在实物“ID”唯一编码的基础上,为资产信息的录入、调用、清查、监管、审核等提供了全程协作的数据基础,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特征对企业各系统数据进行有效发掘分析和流程化的管理介入,从而达到对实物资产全过程管理的有效实现。

3 基于电网实物“ID”的资产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施

3.1 构建统一的资产身份编码

实现电网实物资产的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就要建立起统一的资产身份编码,对电网的实物资产予以固定终身不变的唯一身份信息,从而使之贯穿到电网资产的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维检修以及退役处置等实物资产的全寿命周期各环节当中,结合项目编码、WBS编码、物料编码、资产编码、设备编码等信息的共联共享,电网资产实物“ID”由24位十进制数字组成,涵盖了公司代码段、识别码、流水号和校验码四个部分的对应编码,形成统一的国家电网实物资产唯一的身份编码。

3.2 对规划计划、物资采购环节的实物资产管理信息化

从规划计划、物资采购环节即对实物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准备,国网河北电力通过准确梳理全类设备“WBS-物料-设备-资产”对应标准并嵌入系统数据校验,提高在物资计划期的信息准确性,为后续数据贯通对应做好充分准备。进入物资采购流程之后,利用ERP系统生成功能在采购订单生效时自动生成实物“ID”编码,交由供应商进行标签的制作安装,之后该设备在物资的配送、存储、现场施工管理、退役物资处置等环节均可以全程依据唯一的实物“ID”编码进行相关数据的录入和对应操作。

3.3 对安装、验收等工程建设环节的实物资产管理信息化

在设备物资进入安装环节后,国网河北电力创新实现建设交接数据“数字化”记录和移交,开发并固化了同时满足建设与运检专业要求的通用试验报告模板,打通建设、运检信息共享渠道,实现了物资技术参数、交接实验记录、安装调试报告等信息的源头共享。通过线上完成业务流程,可实现规范性和完整性校验,有效利用实物“ID”进行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管理和交接验收等流程的数据录入,确保各具体操作录入信息与实物资产间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4 对运维检修、退役处置环节的实物资产管理信息化

国家电网公司基于全网一级部署的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PMS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对存量设备实现实物“ID”编码批量化生成,进行实物“ID”二维码和RFID标签的生成制作。国网河北电力在当前已基本覆盖实物“ID”赋码贴签的设备类型中,开发变电工作票高级应用、移动巡检微应用以及技术监督移动作业APP等深化应用,实现运检业务“在线化、透明化、移动化、智能化”,全面提升电网运维检修水平。在退役环节构建包含退役计划、拆除(回收)计划分析、报废分析、移交入库分析的退役处置管理平台,实现资产退役全流程可视化,提高跨部门协同效率。

3.5 对财务管理环节的实物资产管理信息化

在财务管理环节,为了有效提高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效能,国家电网公司对ERP系统财务模块统一进行改造,结合实物“ID”编码完成设备台账与资产卡片的一一对应,使资产的盘点、调拨、报废等业务在信息化管理状态下就能够充分实现,改变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业务分割、各自为战的管理形态。

电网资产实物“ID”的建立,是对电力企业进行实物资产有效录入、盘点、调拨、处置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有效利用二维码和RFID技术进行统一身份编码的设置,将深刻改变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现有模式,将各个固化的信息孤岛相互打通,使企业的资产信息更加精准透明,为企业的有效决策建立扎实客观的信息基础,为企业的发展提速成功助力。

猜你喜欢
实物二维码编码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当手绘遇上实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让严肃的二维码呆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