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的反思批判

2022-03-24 21:52李晔晔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思潮中国共产党

李晔晔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012)

作为哲学意义上的“虚无主义”最早出现于18 世纪,一般是指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缺乏本质价值。马克思在谈及人的解放时指出人的解放必须要有精神解放、政治解放、经济解放三个维度,精神解放要摆脱一切加诸人身上的精神束缚,而“虚无主义”否定一切的态度并无助于人的解放,相反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欺世盗名工具。当前甚嚣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打着“虚无主义”的旗号,实际上已经跳出了历史学科的范畴,更脱离了“虚无主义”的框架,历史虚无主义决不仅局限于历史学科是非问题的讨论,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理念的背离,是借否定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程来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中国现行政治体制。历史虚无主义一旦横行,将达到“欲乱其国、必先去其史”的结果,无疑会在人们的思想领域造成严重混乱,进而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这股社会思潮已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反思。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现状及危害

1840 年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逐渐将中国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当中,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日益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身上背负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面临着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重任。20 世纪的中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在探索救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正是中国先进分子的集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成功地推翻了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历史学界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早已达成共识,认识到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革命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这已经成为基本的政治理念,成为社会认同。

改革开放之后,各种西方思想和观念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在学术领域、社会思潮领域逐渐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无视社会认同的基本政治理念,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判定及解释进行了全方位的颠覆,中国近现代史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重灾区。这一段历史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各种政治势力轮番登场,社会矛盾空前激烈,如何看待、评价100 余年来中国的历史征程是极为严肃的政治问题,涉及到对国家、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根本认识,涉及到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认识。历史虚无主义妄图颠覆已有定论,其表现是多个方面的:

(一)歪曲历史事实,颠倒因果

历史虚无主义公然宣传“殖民有功论”,对殖民主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的灾难视而不见,不承认殖民主义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相反提出中国殖民几百年就能现代化的谬论。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作用,声称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期间“保存实力”“游而不击”;将1946 年开始的全面内战归结于中国共产党身上,认为是中国共产党蓄意挑起了内战;刻意找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一些大学教授生活优渥、境遇优良来凸显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学教育的自由、包容,丝毫不提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西斯教育的影响,更不可能提及李公朴、闻一多等著名学者惨死国民党特务之手;强调1927—1937 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成就,推断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官僚资本膨胀、新军阀割据等视而不见,展现所谓民国时期的繁荣局面,仿佛民国时期社会发展要远远好于现在,借此来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成就。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中的重要进程、重要事件进行所谓的重新解读、翻案,以所谓历史的细枝末节来勾画出所谓的历史面貌,是否定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

(二)否定革命,假设、推测历史的走向,制造虚假的历史景象

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革命是少数革命家鼓动的结果,是一种偶然的现象,革命“血腥”“狂热”是可以避免的,鼓吹改良,认为清末新政进行下去也会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公然提出“不要革命”“告别革命”。“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633历史虚无主义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认识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社会基本矛盾空前尖锐,更没有认识到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危机导致的革命客观形势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阶级觉悟、组织程度已经大大提高形成的革命主观条件,历史虚无主义“不要革命”“告别革命”的出发点本身就是错误的。

(三)否定矛盾分析法,不从全局上把握历史的真实面目,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往往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

历史虚无主义完全不顾当时的时代情况,肆意拔高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历史地位,夸大其影响,甚至任意消遣历史人物,对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等英雄人物肆意诽谤、污蔑,“不能公正地分析和认识历史,不能客观地描述和表现历史,任意践踏、随意评说、肆意消费历史”[2]。正因为对历史事实缺乏客观尊重,缺乏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识历史,导致很多历史事件被曲解、很多历史人物的认识被误导。在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中,污蔑、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重点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正确指导是革命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同,历史虚无主义无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贡献,无视党和人民对于毛泽东的正确评价,颠倒黑白,采用张冠李戴、虚构历史事实等方式否定毛泽东历史功绩,丑化、妖魔化毛泽东形象,抹黑毛泽东声誉,甚至歪曲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作用,将“文化大革命”“大跃进”等错误统统归结到毛泽东身上,邓小平指出“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3]302。

(四)否定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虚无主义预设了西方道路、西方文明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妄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成就,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历史虚无主义甚至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伟大功绩选择性失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日益崛起的事实视而不见,相反却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时期的一些错误无限放大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罔顾历史真相,混淆视听,肆意拼凑史料污蔑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建设成就,对党的历史决议、重大决策进行含沙射影式的攻击。

在历史虚无主义逻辑下的各种“重述历史”“解释历史”五花八门,以史料整理利用为尺度可以看出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就是在随意拼凑史料,历史的真相有被淹没的趋势,并不能真实反映历史进程,更不能推导出历史意义,不是真正的历史研究。在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下实质上既否定了历史的客观性,又否定了历史的科学性。

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要否定所有历史过程,而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来进行有意识的建构及迷惑人心的话语编织,其理论基础是价值标准的取向问题,宣传错误的历史知识企图颠覆人们长期认同的政治理念,影响社会公众共同意识的凝聚,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消融民族凝聚力,使人们动摇国家未来发展道路、政治体制的信心;混淆社会原有的是非观念、正义法则,严重干扰社会价值取向,动摇原先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规范,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定论、否定唯物史观的认知方式。历史虚无主义在近年来的泛滥表明历史虚无主义已经到了必须高度警惕的地步。

二、历史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一般被看作是一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按照《辞海》中的解释是“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4]1676。社会学上的理解“社会思潮”是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从历史学的视角考察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在当前中国语境下早已超越了历史学科的范畴,政治色彩浓厚。历史虚无主义往往打着“重构历史”“解释历史”“历史探秘”等名目对过往的历史进行重构、解释,按照某些特定的目的来推翻原来长存于民众头脑中的原有概念、理念,“秉持虚无主义历史观来认识、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5]。从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表现管中窥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要消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依据、消解中国人民走独立自主、探索国家道路的历史依据,人为地制造思想混乱,妄图构建符合历史虚无主义意图的逻辑体系,从根本上否定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近代社会剧烈变革下国家民族要求革命的正当性、必要性,进而将现代中国社会的种种社会问题统统归结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历程,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合法性、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学重建、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要求尽可能地将人类过去活动留下的史料搜集殆尽,同时在撰写历史时能够公正不偏不倚,不将编撰者自身的政治立场、民族立场、个人爱好融入。但是在历史的编撰过程中,人类过去活动留存的史料并不能完全映射过去的活动,一方面史料留存是过去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产物,符合当时某些特定的视角,本身不一定客观,另一方面史料留存具有相当偶然性,只有一部分史料留存下来,更多的史料早已湮没于尘埃,对编撰者而言只能在现存史料基础上开展研究。同时,历史学科并没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历史学家并不可能身临其境地处于历史发生的场域中,仅能凭借他者留存下来的语言、文字、图像等史料以文字形式表述出来,在编撰过程中必然会带有价值判断问题;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运用各种理论工具,通过自己的理论、概念、视角来研究历史,进而建构出符合自身理论背景的历史图景。经过历史学家不同的历史观、理论加工,推导出的历史景象千差万别。因此历史研究本身并不能完全还原真实的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仅能就已经遗留下来的史料进行构建符合自身话语的历史景象,反映大致的历史脉络。

在20 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将史学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近代民族共同记忆形成正值中国面临着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阶级斗争空前激烈,“比之其他各种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特别是其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国家与革命学说,更有助于人们深入观察中国的现实,把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6]23。在历史学领域曾发生过不少重大论争,诸如“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论争”“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论争”“疑古信古论争”等,都是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指引下的学术研究,能够依据现有的史料、言必有据,在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合理之下进行研究。历史虚无主义与正常历史学学术研究有重大区别,历史虚无主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预设政治立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判断完全有悖于现有主流意识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剪辑史料、归纳演义,甚至无中生有,但是历史虚无主义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的却是“重构历史”“解释历史”“历史探秘”等面目,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尚未完全有定论的或是人们并不熟悉的细枝末节进行歪曲炒作。从历史学科而言,历史虚无主义打着“重构”“还原”历史的旗号,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此前之所以未能引起高度的重视,与其伪装成学术研究出现混淆视听有直接关系,1976 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长久以来的思想禁锢得以解放,西方各种思潮也在此际传入、影响中国学界。西方20 世纪80 年代盛行解构主义等历史研究方式,国内一些人与之遥相呼应,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人物、事件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剥离出来并加以自己的注解,甚至已经从曲解历史事实、重构历史场景、颠覆历史评判向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公开的攻击,全然不顾历史发展的客观性、规律性,其用意在于妄图篡改中国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形成蛊惑人心的论述,从而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成功的合法性。历史虚无主义表面上是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其实是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有必要区别历史虚无主义和正常的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如果片面强调对“历史真相”的还原或“历史事实”的叙事,忽视历史研究过程中隐含的意义,其研究本身并不属于历史虚无主义,但其研究路径、结果易沦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利用工具。

对纷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用什么样的立场、角度来看待,用什么样的线索串联起来,在历史的认知中极为重要。“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7]280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考察、重构、解释必须放在相关历史的时空背景和文化情景中,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理解过去与现在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同时还在于理解未来道路选择的正当性。对于历史人物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曾有精彩论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8]

历史虚无主义从表面上看是对过去历史的重构、解释,实际上是焦点在未来,即中国政治体制问题、意识形态问题,鼓吹中国应该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以西方模式来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因此,旗帜鲜明地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显得极为迫切。

三、破解历史虚无主义的路径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日益得到学界的重视,有必要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进一步泛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9]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破解之道,有的学者提出“运用法治思维”[10]“通过学术思维和学术方式来有效遏制历史虚无主义”[11],等等,从各自角度出发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破解。要全面破解历史虚无主义,除了要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及其严重后果外,还要在学术研究的范畴充分证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更要揭露、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险恶企图,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源头、路径、客体进行全面的多层次的干涉。

(一)对历史虚无主义生成源头的批驳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思潮,其破解必须首先立足于产生这种社会思潮的土壤,要在理论源头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深刻批驳。

经过历史学家深度挖掘、爬梳整理、考证研究,对近现代历史的叙事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历史征程的正义性,体现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解放的合理性,体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早已作为基本政治理念为社会认同。历史虚无主义在“歪曲历史”“解释历史”等名目之下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种种虚无,根源上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动摇,其理论基础完全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12]92。唯物史观着重研究探讨的是历史本身的规律,并不是纯粹、客观的描述,而是科学、历史的批判,既阐释“历史是什么”——历史过程的性质特征,又探究“如何认识历史”——认识主体的人对历史的认识过程的规律特征。要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彻底的批驳,必须从根本上揭露其荒谬性,对其生成源头进行遏制,在学术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

(二)对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路径的控制

社会思潮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现阶段社会思潮扩散的广度、深度均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公共文化水平、知识水平的提高,使得此前着力于社会上层的社会思潮得以向社会各个阶层渗透;网络的日益普及成为公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媒介,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等传统形式已经不再是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途径,网络环境下的社会思潮涌动呈现出极为强烈的煽动性、扩散性、迅猛性的特点,尤其是移动互联时代以来网络的进一步发达为社会思潮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当前一系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是在此背景下迅速扩散。

对于社会上大多数公众而言,不可能了解历史的所有细枝末节,更没有足够的学术积累及精力去搞清楚、弄明白历史发展中各种存在的问题,而历史虚无主义往往呈现出所谓的重构、解释历史等噱头,加以改造迎合人们猎奇心态、娱乐化倾向及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反感心理,巧妙地吸引了公众注意,进而将社会矛盾转移到当前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上,使部分公众对中国发展前途、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等政治问题产生疑问。如果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路径进行有效治理,任由其泛滥,则对社会发展、政治改革等现实问题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由于互联网的虚拟属性,境外敌对势力以此为工具进行政治意味浓厚的意识形态宣传,更加剧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扩散,这也反映出当前我国网络发展迅速,但是相关规则、相关机制脱节,有关配套管理未能跟上,监管职能部门监管措施难以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13]对历史虚无主义传播途径的遏制迫在眉睫。

在将网络作为文化交流共享平台的同时,有必要构建完善的网络治理体系、扩大网络监管范围及加强监管力度。对网络上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清理整顿,对于蓄意编造谣言、诋毁英雄人物的行径要坚决制止,对于系统地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阐释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行径要及时批驳,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技术群体、公民个人等能动作用,推动网络的健康发展,不能让网络成为法外之地,确保网络平台不能成为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路径。

(三)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客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7]207虚无主义的泛起反映了社会上一部分人价值观的缺失和精神信仰的迷失,也反映出社会公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缺乏。对于破解历史虚无主义而言,应加强对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增强人民群众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14]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强化阵地意识,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以问题意识、舆论导向来引导群众,结合身边现实厘清群众思想困惑;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之下,更要让普通民众了解宏大叙事,用广大群众听得懂的话来深入人心讲述中国道路,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努力使社会公众认同未来发展方向。

在长期革命、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早已与中国人民形成牢固的生命共同体,历史虚无主义的破解,从根本上说要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4]只有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无论历史虚无主义的面貌如何改变,都无法发挥作用。

四、结语

现今世界范围的竞争,除了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竞争外,更包括观念、思想领域内的竞争,将下一代青年塑造成拥有什么样价值观的人成为竞争的焦点。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与中国发展历程有密切关系:近年来,西方国家以所谓的“普世性”原则,企图利用政治经济优势达到意识形态同一性,使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的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发展方向与西方国家步调一致,对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传统等因素视而不见,更对不符合西方理念的发展道路极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是对中国现有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颠覆,企图搞乱中国的发展步骤、阻碍中国的民族复兴,与西方国家和平演变中国的逻辑一脉相承。实现中国发展的持续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立场,剖析其本质,使得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其危害,历史虚无主义就无法发挥其作用。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思潮中国共产党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