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2-03-24 22:42庄艳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人才专业企业

庄艳

(沈阳市化工学校 辽宁沈阳 110122)

近年来,我国各行业都在进行转型升级,并且涌现出了一批应用新技术支持的新兴产业,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我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不断加强人才建设,确保工作人员可以满足新经济时代下的高要求,所以工程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教育部特展开了以新工科为研究对象的新项目,鼓励各大高校积极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育模式。以电气工程专业为例的工程教育改革,紧抓铁路轨道这一中心方向,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专业型、综合型人才,在多项试点项目中取得了优异成果,部分高校更是获得了教育部审批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从而使高校成为了铁路企业技术人才的主要供给基地。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技术人才依然难以满足新经济体制下的发展需求。如今的铁路行业发展需要的是综合型、创新型的技术人才,其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还要具备管理能力及经济学知识。所以,高校在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从多角度入手,根据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时代新需求进行工程教育改革,明确铁路行业发展方向,制订具有可行性的教学计划,从而确保高校学生可以满足新时代铁路行业的发展需求。在实际改革中,课程体系建立要基于时代角度出发,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使其成为有用的教学途径,并且高水平的师资团队与先进的专业实训平台也需进一步优化。其次,需坚持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应用型人才,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培养效果,上述这些都是现阶段必须重视的改革途径。此外,针对整体教育改革,还应制定可行的评价机制,以此督促教育改革的全面落实。

1 电气专业现状分析

1.1 行业分析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电气自动化制造基地,随着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设备自动化程度逐年提高,发展非常迅速,现代制造业对电气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电气自动化行业以此为基础和依托,具有极大的成长空间,其发展前景良好。

1.2 学校特色分析

作为国家重点技工院校、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注重通用型电气自动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要兼顾水电行业发展对本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行业特点及面向企业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学校必须要有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不能局限于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电气专业具有知识系统性强、涉及行业宽、服务面广、知识更新快、操作能力要求高等特点,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合理建设学校电气专业,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带动本地区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群的共同发展,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对企业、行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基于高铁发展方向,制订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

铁路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若仅具备单一的专业技术,将难以支撑我国面向世界的高铁发展。因此,高校在电气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技术、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同步提高,并且在全球化趋势下,掌握外语交流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最为重要的是,要明确培养目标,这样才能为培养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因此,笔者根据我国铁路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计划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意见。

(1)高校在培养电气专业人才时,应派遣专业教师前往铁路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充分了解现阶段的铁路发展情况。同时,还应该聘请铁路相关专家深入学校,纠正问题,提出建议。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可以进一步明确满足双方需求的培养目标,从而制订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并且与时代发展同步,不断更新、优化,令高校学生可以时刻接受最新的专业技术,从而在毕业后快速适应企业环境。

(2)深度分析专业课程,保留重点知识,删减重复以及相似知识,尽可能地缩短学时。对于缩短的这一部分学时,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开设市场营销、工程管理等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同时,还要预留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学时,通过企业现场教学、实物演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提升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限制,如地域经济、生源质量等,只有较好地掌握了当地社会环境,才可以更好地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具有特色化的电气专业人才培养。例如,某校在电气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电气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一核心理念,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了行业特色建设,比如,重点开设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城轨交通供电、城轨车辆电传动等特色,通过这些铁路特色重点建设,大幅度地提高了该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调研资料显示,该学校经过特色培养毕业的电气专业学生高达90%都就业于铁路系统,并且该校考研也以北京交通大学这类著名铁路院校为主,在这一数据下,吸引了众多考生加入,无论是教学班还是录取分数线,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由此可见,该教学计划的效果是比较突出的。

3 基于时代发展,不断更新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对高校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培养作用,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课程体系是否符合企业需求至关重要。只有基于时代发展,根据铁路企业需求设置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从而使人才与企业对口,既可让毕业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减少实习时间,也可以符合企业用人要求。若学生在这一模式下提高了综合素质,在后期的实际工作中,相对地也会减少培训支出,从而互惠互赢。

(1)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铁路技术,高校在知识更新、教学更新上要重点关注,可以派遣教师去企业进行技术调研,收集最新的铁路技术以及理论资料,并且要发挥引导作用,教师自身要学习且掌握新技术及新理论。同时,充分结合新技术理论与旧技术理论,打造全新的教学内容,在保持原有学时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方法将高速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等技术与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实现紧跟铁路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传统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复杂难懂,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电力机车总体课程内容多为复杂的机车设备构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单一的文字内容,仅依靠想象去描绘机车构造,这很难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理论。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中,要充分引入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将抽象化转变为实物化,为学生提供立体的想象空间。例如,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电力机车的虚拟仿真模型,让学生处于真实的环境模拟中,使其可以将想象具体化,以便于更好地了解机车构造,并且多样化、科技化的手段也可以大幅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实现线上随时随地的交互式学习,进一步扩展课堂内容,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4 基于多途径加强专业师资团队建设

专业师资团队建设质量决定着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从多途径加强专业师资团队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高校应该积极引进外来专业教师,提升内部教师团队质量,同时,还应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并采用激励与约束、考核与评价等机制,督促教师提升自身实力。此外,通过校企科研项目合作,锻炼教师的业务能力,这样才能深度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使其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电气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为达到丰富师资队伍,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电气专业应当积极从企业当中引入一线的技术人员,将其纳入到教师队伍当中,从而实现教师队伍的补充。尽管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培育“双师型”教育人才,但是人才的培育周期较长,而从企业一线中引入技术人才则是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师资力量的有效方式。尽管企业的一线技术人才缺乏教育相关的学习经历,但其却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可以帮助高职电气专业快速实现课程体系的补充,为培育更多的实践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根据调查显示,在大部分学校进行的校企合作中,通过现场深入学习、挂职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专业问题,在企业挂职中得到了有效解决。其次,通过挂职锻炼的教师有着良好的经验积累,在教学中能采取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开展,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由此可见,基于校企科研合作,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有着较大优势。

除此之外,专业师资团队建设应该形成“一对一”的培养模式,即通过科研经验丰富、专业实力过硬的老教师,对新入职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亲身培养,树立教学理念、传授教学方法,如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等。同时,还应将自身实践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提升讲课质量、板书水平、试卷设计等,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保障青年教师的成长质量,以及提高新入职教师的适应能力。其次,还应该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各大教学比赛,如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案比赛、数学竞赛等,从而在比赛中积累经验,提升综合素质。同时,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虚心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优秀建议。

5 注重人才培养过程

5.1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培育更多的技术型人才,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要能够依据企业的实时用人需求,调整人才培育目标和方向,这也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一基本要求,高职电气专业应当做好企业调研工作,通过当地相关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明确企业的用人缺口及用人方向,并进一步依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学生未来毕业后能够满足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从而培养具有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5.2 教学内容与岗位内容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决定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在教学内容方面,高职院校电气专业可以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一线技术员工、外校及本校骨干教师的形式,组建教学改革小组,由教学改革小组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形成全新的课程教学机制。同时,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对电气相关岗位的调查研究,要能够从岗位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为本专业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到的内容与未来工作后的岗位内容相一致。

5.3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应当具有充足的理论基础,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为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工作任务”教学模式,这是在职业教育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通过向学生布置“工作任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的状态进行学习和完成任务。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学生往往会主动通过多种方式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而这一过程不仅是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理论学习的过程。

5.4 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在结合的过程中,应当要从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出发,企业全过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构建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做”合一模式。同时,努力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引进企业管理理念,营造企业化的工作环境,真正做到学校实训和企业岗位的零距离,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 结合线上以及线下教学建立健全的专业实训平台

现阶段,我国铁路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传统的电气专业人才教学模式多局限于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要想使学生毕业后具备充足的技术能力,就要加强实践教学建设,通过“中地共建”项目,提升高校硬实力,如建立铁道远动实验室、电气化铁道供电沙盘和机车组模型等,来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场所以及实物。其次,为了避免因场地、人数、资金等因素限制影响实践教学质量,高校应该积极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实践教学,如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完善传统实训平台,充分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实现以线下实践教学为主、线上实践教学为辅的开放式专业实训平台,从而为学生打造模拟的实物环境,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兴趣,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手机的普遍性进一步为学生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支持,可以使其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登录教学平台,学习专业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并且传统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短暂性,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未听明白,则需要在课堂之后找教师,而这就易导致学生产生懒惰心理。但通过手机设备,可以实现知识的存储,以便于反复性学习,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教学的适用性[1]。

7 创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衔接,最大限度地使毕业生满足铁路企业的用人需求。但这也意味着会存在较多的利益问题,因而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还应进一步研究分析,寻觅最佳的合作育人方案,梳理学校、学生、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2]。

(1)基于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协议的具体内容中,应该包含学生实习条款、培养条款、教师挂职条款、科研合作条款等。在实际运作中,高校与企业应该加强沟通交流,教师需要定期前往企业进行管理以及技术交流,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企业也要派遣教职工前往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以及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实现合作共赢。此外,还应通过校企协同制定激励制度,使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就业,进而保障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企业的人才建设问题[3]。

(2)制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实际方案,并且加以落实。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要充分考虑新技术、新理论的引入,也要注重时代的新需求,同时,合理开展技术研发,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轮岗制的实习策略,使学生在体验生产工作的同时,掌握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全面化的上岗知识。

(3)共享人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即企业可以将员工派遣到高校中进行深造学习,高校可以将教师派遣到企业中进行挂职,积累经验,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并且企业应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以确保学生的实习教学质量。同时,在此环境下,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科研合作,提升高校与企业的综合实力。

(4)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避免学生实习对企业生产工作造成影响。专业课教学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加以支持,实现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水平教学,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视频教学,使学生可以与企业通过视频学习抽象化的知识。而基础理论则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掌握,实践知识则可以通过实习教师讲解,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教师以及企业专家的教学作用,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4]。

8 建立健全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对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落后性、片面性、随意性,可以通过完善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加以解决。因此,在电气专业人才培养中,应该从多角度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从而对培养方案的全面落实以及更新进行监督。

(1)就学校角度而言,成立监督团队,对培养计划的制订与执行等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还要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师评教、学生评学系统,以及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系统,从而通过数据整合以及分析,使师生掌握自身情况,进行改进[5]。

(2)就企业角度而言,成立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专业团队,主要承担技术交流工作、接收计划执行反馈、实习管理与考核等。在学生完成实习期后,根据实际表现填写考核表,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进的意见。

(3)就用人单位角度而言,用人单位要借助高校的用人单位毕业生评价系统对学生入职1年来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为高校提出人才培养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以便于学校进行计划整改。

(4)就师生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要进行互相评价,完成教师评教及学生评学系统的要求,并且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优化自身教学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与教师的综合素质[6]。

9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铁路发展对人才需求面更加广泛,仅依靠单一的理论技术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高校要从上述各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的共同培养。同时,在今后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应该始终坚持以企业发展需求为核心,结合新时代的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创新教学课程内容,实现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且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应进一步加强,共同培养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人才专业企业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