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滋味

2022-03-25 13:13隋晓昱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薯块汪曾祺土豆

隋晓昱

中国的文学家之中,不乏好吃会吃之人,但若要问谁对马铃薯颇有研究,谁吃过的马铃薯种类最多,那大概非汪曾祺莫属了。是什么样的机缘,让身为作家的汪曾祺有了这样独特的经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阅读他的散文《马铃薯》,走近他的生活、探索他的内心世界吧。

作品在线

马铃薯(节选)

汪曾祺

一九五八年,我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一九六〇年摘了“右派分子”帽子,结束了劳动,一时没有地方可去,留在所里打杂。所里要画一套马铃薯图谱,把任务交给了我。所里有一个下属的马铃薯研究站,设在沽源。我在张家口买了一些纸笔颜色,乘车往沽源去。

这里集中了全国的马铃薯品种,分畦种植。正是开花的季节,真是洋洋大觀。

我在沽源,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情,真是说不清。远离了家人和故友,独自生活在荒凉的绝塞,可以谈谈心的人很少,不免有点寂寞。另外一方面,摘掉了帽子,总有一种轻松感。日子过得非常悠闲。没有人管我,也不需要开会。一早起来,到马铃薯地里(露水很重,得穿了浅靿的胶靴),掐了一把花,几枝叶子,回到屋里,插在玻璃杯里,对着它画。马铃薯的花是很好画的。伞形花序,有一点像复瓣水仙。颜色是白的、浅紫的。紫花有的偏红,有的偏蓝。当中一个高庄小窝头似的黄心。叶子大都相似,奇数羽状复叶,只是有的圆一点,有的尖一点,颜色有的深一点,有的淡一点,如此而已。我画这玩意儿又没有定额,尽可慢慢地画,不过我画得还是很用心的,尽量画得像。我曾写过一首长诗,记述我的生活,代替书信,寄给一个老同学。原诗已经忘了,只记得两句:“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画画不是我的本行,但是“工作需要”,我也算起了一点作用,倒是差堪自慰的。沽源是清代的军台,我在这里工作,可以说是“发往军台效力”,我于是用画马铃薯的红颜色在带来的一本《梦溪笔谈》的扉页上画了一方图章:效力军台。我带来一些书,除《梦溪笔谈》外,有《癸巳类稿》《十驾斋养新录》,还有一套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四史”。晚上不能作画——灯光下颜色不正,我就读这些书。我自成年后,读书读得最专心的,要算在沽源这一段时候。

我对马铃薯的科研工作有过一点很小的贡献:一般认为马铃薯的花都是没有香味的,我发现有一种马铃薯,“麻土豆”的花,却是香的。我告诉研究站的研究人员,他们都很惊奇:“是吗?——真的!我们搞了那么多年马铃薯,还没有发现。”

马铃薯逐渐成熟——马铃薯的花一落,薯块就成熟了,我就开始画薯块。那就更好画了,想画得不像都不大容易。画完一种薯块,我就把它放进牛粪火里烤烤,然后吃掉。全国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种马铃薯的人,大概不多!马铃薯的薯块之间的区别比花、叶要明显。最大的要数“男爵”,一个可以当一顿饭。有一种味极甜脆,可以当水果生吃。最好的是“紫土豆”,外皮乌紫,薯肉黄如蒸栗,味道也像蒸栗,入口更为细腻。我曾经扛回一袋,带到北京。春节前后,一家大小,吃了好几天。

文字解码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许多人在回忆起动荡的经历时,言语间往往透着惨淡凄凉,而汪曾祺却从艰苦的日子中嚼出了生活的甜。他在寂寞中感受着日子的轻松与悠闲,在画图谱的过程中,打趣自己每天的工作状态是“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不但将画完的薯块烤来吃,为自己吃过那么多种的马铃薯而感到自豪,而且还发现“麻土豆”的花有香味。汪曾祺就这样以温和、平静且旷达的心于艰难中依然能够见得生活的美好与万物的可爱。这是他的人生态度,也成就了他的文章风格。在他的笔下,人间草木皆有情,最平凡的事物中展现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追求。

分层作业

作业1:金句精摘

搜集整理有关热爱生活的名言警句,整理到你的摘抄本上。

作业2:邀你练笔

丰子恺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不得不说这和汪曾祺的人生态度颇为相似。的确,生活美好,因为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缘于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请结合你的经历,写一件令你印象最深的事,抒写生活的真、善、美。

(作者单位: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薯块汪曾祺土豆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土豆喝水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土豆的问题
发芽土豆带着毒
土豆发芽
爱逃课的汪曾祺
介绍三种优良种子/甘薯良种“52-45”
白薯要不要翻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