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爱情文学作品中的悲情美探讨

2022-03-25 00:12吴岑斐莎
青年文学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梁山伯祝英台刘兰芝

吴岑斐莎

中外爱情文学作品中具有较多悲剧经典,相较于完美结局,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更易给读者留下印象,引发读者共鸣,为作品主题的传递做好铺垫。文学作品在讲述主人公爱情故事时,往往会形成悲情美,使读者更易感受到主人公的凄美爱情,并感叹为何会有悲剧发生。本文对中外爱情文学作品中的悲情美进行探讨后,发现中外爱情文学作品中的悲情美存在一定差异,值得深入分析。

一、中外爱情文学作品悲情美探讨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西方经典爱情悲剧作品,男女主人公所属家族为世仇,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蒙面舞会上一见钟情,并于舞会结束后互诉衷肠,随后二人在劳伦斯的见证下成为夫妻。随着故事的发展,罗密欧与提伯尔特(朱丽叶表兄)发生冲突,并将提伯尔特杀死,罗密欧被放逐,而朱丽叶被逼婚,在家族世仇下,有情人殉情。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男女主人公认为家族延续下来的世仇与对方无关,在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西方文化风格下,男女主人公展现了自身独立的人格和追求爱情净土的精神,男女主人公具有独立自由的心态,勇于抗爭世俗约束,谱写了罗曼蒂克式的爱情乐章,而此正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中的悲情美。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情元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离别愁绪。有离无合的离别展示了一种悲态,祝英台得知自身被许配给马文才后坚决抗婚,并于楼台相会梁山伯,梁、祝二人此时的相会可能代表永久离别,使难得的相会充满了无奈悲切,并表现出了悲情美元素。二是,追求不能。在当时封建伦理道德下,梁、祝二人无法自由追求爱情,在明知不能的追求下形成了新的悲情美。三是,抱负难展。梁山伯为娶祝英台而高中状元,但马太守暗中运作导致梁山伯仅能屈任县令,梁山伯壮志未酬,在爱情与抱负双双不得意下呈现出了悲情美。抗争、行动与毁灭是鲁迅总结的悲剧三要素,从美学意义上来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悲情美主要体现在男女主人公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抗中,梁、祝二人追求自由的爱情,最终以死完成反抗,控诉封建伦理道德,展示了爱情的不屈不挠。故事最后,梁、祝“化蝶”,从美学意义上来看,“蝶”是梁、祝爱情的象征,承载着二人的反抗精神与追求爱情的精神。

(三)《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采用了赋比兴的手法,阐述了焦仲卿、刘兰芝二人的爱情故事,在故事中运用排比的手法描述了刘兰芝的聪慧,但成亲后指出刘兰芝平白遭受婆婆遣归,增加了故事的悲剧性。此外,作品采用排比呈现出了焦、刘二人迎亲时的大场面,排场中透露出了世俗富贵,但结合焦、刘二人的爱情故事,不难看出,迎亲的大场面同样隐藏着封建门阀制度的冷酷,为刘兰芝的悲剧奠定了基础。从美学角度来看,刘兰芝不慕富贵的品质是其本身的形象美,当刘兰芝面对封建势力时表现出了反抗精神,但在面对强大势力时,刘兰芝最终赴死,运用无声的顺从展示自身对封建势力最大的反抗。《孔雀东南飞》中的悲情美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刘兰芝身上,刘兰芝的性格形象中蕴含着正面价值,通过对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诠释了悲剧,使人们通过刘兰芝的爱情故事感受悲情美。

二、中外爱情文学作品悲情美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一)悲剧人物差异

西方爱情文学中的悲情人物多具有“高贵”属性,如莎士比亚笔下的悲情人物多为王子、国王、贵族等,在主人公地位与最终悲剧结尾之间形成强烈对比,继而更好地展示悲剧主题。而中国古典爱情文学作品中的悲情主人公多为杜十娘、窦娥等普通阶层的人物,地位卑微,且多为女性,在悲剧故事中,最终多被大势力所吞噬。悲剧人物的毁灭具有悲情色彩,能够引人深思,并通过共情唤醒人们的同情。悲剧人物中多蕴含着追求自由、反抗封建的个体人格,却受到大环境影响使悲剧人物的自觉、主体性存在缺陷,使悲剧人物在处处被动中走向悲剧的结局。

结合上述,通过对中外爱情文学作品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展开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罗密欧、朱丽叶均为西方贵族,罗密欧直率、热情,朱丽叶热情、早熟,二人的爱情热烈、直接;梁山伯、祝英台为普通阶层,梁山伯憨厚、老实,祝英台纯真、执着,二人的爱情含蓄、隐蔽;焦仲卿与刘兰芝受限于封建制度,即使相爱也并未坚守一生,苦闷悲凉。不难看出,《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孔雀东南飞》爱情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人物存在较大差异,且表达爱意的形式存在不同,在此差异基础上,最终导致了他们斗争与反抗形式的不同。朱丽叶喝毒药假死表现自身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而罗密欧则认为朱丽叶已死而服药身亡,最后朱丽叶拔剑自杀。在封建制度的包办婚姻与门当户对思想下,祝英台与梁山伯仅能私定终身,迫于形势,祝英台只能采用绝食的方式抗婚,而梁山伯却相思病亡,二人无法自由恋爱并结合,最终“化蝶”,以此诠释二人的爱情精神及反抗精神。而刘兰芝与焦仲卿被焦母拆散,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选择了向封建社会反抗,刘兰芝在其兄长逼迫下“举身赴清池”,而焦仲卿最终在爱情与封建孝道中选择了刘兰芝,受到焦母逼迫而选择“自挂东南枝”,刘兰芝与焦仲卿二人共赴黄泉。

(二)情节结构差异

情节结构是爱情文学故事的框架,能够借助事件活动丰富人物形象,补充悲剧情节。从中西方爱情文学作品的悲情美差异来看,西方悲剧在情节结构上多为一悲到底,借助纯悲剧起到净化心灵的效果;而中国爱情文学作品中的悲剧则以悲为主,以喜为辅,其悲情美主要体现在美好悲情人物的毁灭上,用于引发人们的思考,但中华民族是乐观的群体,在悲剧的悲情美基础上又热衷展现一个圆满的结局。

结合《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来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是必然的,是由不幸的“巧合”所引发的。例如,二人秘密结婚,因意外事件导致罗密欧并未收到秘密信件,使罗密欧认为朱丽叶已死,在阴差阳错中导致了二人的死亡结局,通过该类一悲到底的悲情美净化人们的情感。而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祝二人力量微小,且二人虽具有追求自由与反抗封建的精神,但仍在细小之处受到了封建制度的影响,如祝英台定要梁山伯提亲,而梁山伯得知祝英台已许配马家后别无它法而离去。祝英台与梁山伯的爱情故事注定没有结局,因此在主线悲剧后,采用“化蝶”的方式使二人在一起,以此表现出了中国古典爱情文学作品中的独特悲情美,并借助“化蝶”的方式展示人们对于美好结局的追求。

(三)悲剧意象差异

中外愛情文学作品的悲情美差异还表现在悲剧意象上,中西方对意象的阐释存在差异,继而导致了爱情文学作品悲剧意象的不同。结合《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进行悲剧意象差异讨论。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二人的爱情意象为“光”,罗密欧对朱丽叶进行赞扬时,将朱丽叶比作了太阳与光,并在描述朱丽叶时指出,朱丽叶的光辉能够掩盖星星,就像太阳会遮盖灯光一样。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中,各式各样的“光”承载着二人的爱恋,罗密欧与朱丽叶将对方比作月亮、星星、太阳,并将二人之间的爱情看作“火星的闪烁”,此外,罗密欧与朱丽叶秘密结婚,二人将婚姻视作“瞬息即逝的电光”。除罗密欧对朱丽叶的赞美与描述外,在整个爱情文学作品中,还出现了火炬、蜡烛、流星、日出等与“光”相关的意象,同时树立了夜、雾、云、雨、黑暗等能够遮盖“光”的对立意象,对“光”进行衬托,并运用“光”表达罗密欧与朱丽叶热情奔放却又转瞬即逝的爱情。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二人的爱情意象具有古典色彩,如亭台楼阁、青山绿水、水上鸳鸯及彩蝶翩翩,但在整个爱情文学作品中,最美的意象则是彩蝶翩翩,蝴蝶不仅见证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还代表了二人坚贞不屈的爱情。蝴蝶意象美丽动人,用于阐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美丽的故事,而蝴蝶翅膀却又浅薄无助,用于代表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的珍贵与脆弱。而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共赴黄泉后合葬,而在该爱情悲剧故事中,引入了鸳鸯、松柏等象征二人爱情的意象,并借助爱情意象展示当时人们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对比《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孔雀东南飞》中的悲剧意象差异,不难发现西方爱情文学作品的意象是悲壮的,而中国爱情文学作品的意象是凄美的,意象的差异代表了中外爱情文学作品悲情美的不同。

(四)态度意识差异

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外爱情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对爱情持有不同的态度意识。结合《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展开分析。在《孔雀东南飞》中不难看出,中国古典爱情是“克己复礼”的,强调“发乎情,止乎礼”,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婚姻的主要形式,而正是在该封建背景下,产生了孝道与爱情之间的冲突,继而引发悲剧。《孔雀东南飞》中焦母跋扈,焦仲卿得知母亲想要驱逐刘兰芝后,仅以“长跪告”的形式进行反抗,且遭母驳斥后,焦仲卿只能遣妻归家。而刘兰芝却于归家前进行各类嘱咐,表现出了一副顺服与卑微的病态“孝”,焦、刘二人接受礼制教育,因此面对爱情阻碍仅采用合乎礼数的形式进行解决,故导致了焦、刘爱情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外部原因而无法在一起后,并未选择忍让,罗密欧与朱丽叶认为双方家庭世仇也无法阻拦二人爱情,二人均可为了爱情抛弃姓名,秘密相会,互诉衷肠,勇于追求爱情,是“自由奔放”的。从《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不难看出,中外爱情文学作品中的悲情美差异还体现在爱情态度意识上,中国古代的爱情注重“克己复礼”,而西方爱情偏爱“自由奔放”。

(五)爱情审美差异

在中国爱情文学作品中,形成了以悲为主,以喜为辅的结局,在悲情美基础上表现“大团圆”式的结局。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爱情文学作品中没有真正意义的悲剧,“大团圆”式的结局给了人们心灵慰藉,但缺失了内心深处的震撼。在《孔雀东南飞》中,最终采用“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描述展示了焦、刘爱情的圆满,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采用“化蝶”的形式展示圆满结局,给人们带来了美好遐想,采用“善美”的结局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爱情及生活的希冀。此外,《西厢记》《长生殿》《娇红记》等爱情文学作品,均具有强烈的悲情美,但均留下了圆满意象的结局。而在西方爱情文学作品中,多以“死”为结局,一悲到底,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借助死亡展示彻底的悲情美,呈现出“真美”审美,以此给人们留下心灵震撼。

综上所述,对《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三篇中外经典爱情文学作品中的悲情美展开讨论后,发现中外爱情文学作品的悲情美在悲剧人物、情节结构、悲剧意象、态度意识、爱情审美五个方面存在差异,继而导致中外爱情文学作品悲情美出现了不同,使读者可在中外悲情美中领略不一样的爱情。

猜你喜欢
梁山伯祝英台刘兰芝
有趣的汉字:比
我和“梁山伯”的故事
也谈刘兰芝被休
梁山伯问路
大型传统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死因探究
泪写《孔雀东南飞》
谈《梁祝》中祝英台的人物塑造
改装读书和草桥结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