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古诗词创作回望

2022-03-25 00:26王建军
青年文学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王弗亡妻江城子

王建军

宋词在中国词作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而苏轼又是众多词作者中的主要代表人物。谈到苏轼的词作,很多人注意其豪放词风,然而其缠绵深婉词也不乏佳作绝唱,苏轼的悼亡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下简称《江城子》)思想境界开阔,深得婉约真蕴,充满真挚动人的艺术魅力,情真意切的艺术风格,语言质朴,堪称千古悼亡词之魁,该词多用白描手法,抒发他对亡妻的患难真情,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由于过人的禀赋和天分,他的文学才华超凡脱俗,高于世人。苏轼有许多名传千古的词作,风格也不尽相同,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缤纷色彩。苏轼的作品,既有风格豪雄之篇,也不乏柔婉挚情的佳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属于“神于情”的作品。

一、《江城子》之由来

《江城子》写于1075年,此时的苏轼被贬至密州,他内心深感命运之坎坷,充满无限悲伤。此时他心中想到了离世的父亲,又想到了恩爱而早逝的妻子,不由得潸然泪下。由于对妻子王弗的思念之情,让苏轼回忆起和妻子结婚以来的点点滴滴,深知妻子通情达理,善良婉约。两人携手十年,王弗卒于英宗治平二年,次年由汴京归葬四川。到苏轼回京第二年的六月,距离其妻的离世已整整十年有余,苏轼在梦中梦到王弗,因此挥笔写下了《江城子》这首词,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二、《江城子》词中的情真意切

苏轼在创作《江城子》的过程中直抒胸臆,既表达了对妻子的怀念之情,也展现了心中对生活的感知。词人惆怅与妻子阴阳两隔,但又久久不能忘怀。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从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其中“十年”表达了与妻子婚后共度的坎坷时光。十年的夫妻经历了十年的磨难,苏轼更希望能与妻子像生前一样其乐融融,举案齐眉,可是,现实是冷酷的,带给他的只有失望,从来不会因为个人的情感而有所改变,不由得让他感慨万千,又无可奈何,这“茫茫”二字正是說明了这无可奈何的阴阳相隔。苏轼思念妻子,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恐怕即使是青鸟也难以探知啊,思之切而不得带来的落寞失望和怅惘溢于言表。“两茫茫”是肯定的语气,这样肯定的语气,词人想要表达妻子和自己一样彼此思念着对方,这里体现着词人的判断,体现着词人对亡妻的了解,蕴含着无限的深情。苏轼对妻子王弗用情至深,夜不能寐,但又偏偏把笔一振,“不思量,自难忘”这六个字的绵绵之情,正如白云生在层层高峰之间,云雾缭绕,情真意切,词人可谓把对亡妻的思念刻画得淋漓尽致。

苏轼与妻子王弗二人生前相敬如宾,不仅是因为二人感情至深,王弗生前贤良淑德、夫唱妇随的形象给词人留下了很多的思念。可是,妻子离世这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对新法不满,屡受打击,内心凄苦,心境悲愤,被贬密州之后又遭遇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因此,苏轼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只能埋藏在心底,但是这种刻骨铭心的情感苏轼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都不曾忘记,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历久弥新,难以忘怀。在江城子这首词中,“不思量”与“自难忘”放在一起正是揭示了苏轼的内心情感。十年的生死与共,触动人心的日子历历在目,婉约典雅的妻子以往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让苏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诉说了苏轼对亡妻孤独的忧伤,自己与妻子的孤坟之间距离甚远,更添加了让人悲凉的情感。“千里”一词说明了路途遥远,“孤坟”言明了妻子的孤独,“无处话凄凉”的悲苦是其一,无处倾诉,又是一层。“有限与无限,诗人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苏轼在这里,用有限的语言,表达了无限深厚的情谊,其中的感情既丰富又含蓄。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一句词人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表达了一种沉重而深沉的思念之情。词人用“纵使相逢”别开生面地展现了另一种意境,让后人在读到这一句词时,不禁眼前浮现一种新的意境与画面,也让很多人不由得去设想,苏轼如果与妻子能再次相见,他们又会怎么样呢?是泪流满面,还是兴奋不已?然而词人都没有写出来,所有的一切不过是词人的设想。如果二人相见,大约不会像普通情侣一样抱头痛哭,而是希望能够紧紧地依偎在一起诉说这十年的生活。这些情况词人都没有写,话锋一转,却是“夫妇相见不相识,该问相公何处来”这异于常情的表现,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令人倍感凄惨。

苏轼与妻子王弗共同生活了十年,夫妻二人感情深厚,所以在梦境里,苏轼感慨“尘满面,鬓如霜”,憔悴使然,容颜苍老,即使才分别十年,妻子见到自己恐怕也很难辨认了吧?在妻子生前,苏轼生活颇为自得,但王弗离世之后,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多次被贬,以至官场失意。不惑之年的苏轼在官场不得志,不由增添了许多白发,所以“鬓如霜”这句诗里蕴含了他更多的感慨与伤感。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颇有感情的记载:“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妻子王弗与苏轼到凤翔做官,苏轼不管在外边遇到何种困难,回家之后,妻子总会详详细细地了解,然后规劝丈夫,在外做官不容易,做事情一定要慎重。还有一段记载:“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复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讲述了苏轼家中来了客人与苏轼畅谈了一些政治方面的事情,妻子在隔壁间听二者的谈话内容,到那人走后,妻子与苏轼讲,“那个人说话模棱两可,总是顺着你的意思说,没有任何反驳的意见,你又何必跟他畅谈当下实事”。“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这段内容则讲述了有一个人与苏轼表示亲厚,妻子劝苏轼说与这种人交情往来不能持久。“这个人对你还并未了解就与你感情深厚,急急匆匆成了你的朋友,想必将来他和你疏远也会很快”,后来发生的事一一应验了妻子的推理判断。

写此三点,意在衬托王弗观察人事的精细和她睿智的卓然超人。另外,苏轼还提及先父生前的一段话:“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父亲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希望苏轼不忘王弗艰难从夫生活达十年之久的苦痛;二是嘱咐苏轼务必将先母与亡妻“婆媳合葬”,以示补偿。这些话语简情重,侧面表现了王弗生前与苏轼患难与共、苦渡人生的艰窘历程,无不衬托其崇高美德。低首缅怀,感极而悲,怎不哀恸欲绝?现在面对困顿的处境、生活的艰难,当词人想起有远见卓识的妻子,只用了“尘满面,鬓如霜”六个字,描绘出自己风尘仆仆的容颜,很有催人泪下之感。词人知道妻子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推测,感情是深沉、悲痛的,表现了词人对妻子的深切怀念。这首詞境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充满了眷恋与依依不舍,词人索于心,托于梦,的确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三、虚实相间的词作创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这三句出自这首词的下阕,下阕主要记述梦境,描写了梦中自己各种无限的思念与虚幻,用“夜来幽梦忽还乡”作为桥梁,让梦境的场景与虚幻现实相结合,可以说“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不仅意境无穷,而且又句句相扣。苏轼在诗词的创作中,因梦中的情形不能辨认,朦胧恍惚,所以也表达了亦梦亦幻的意境,生动已然。“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句词正是对梦境场景中的真实描述,苏轼在梦中看到了梳妆打扮的妻子,透过轩窗,王弗在窗旁整理红妆,两人虽然面面相对无言以说,然而泪透襟衫。通过这几句词可以看出苏轼对妻子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短短的几句就描述了与妻子十年生活的各类细节之处,刻画出了妻子梳妆打扮的动作,不禁勾起了词人对往事的回顾,这些看似平淡质朴的生活,也是让词人最为流连忘返,最为思念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两人相见,并不是相互诉说着相思的话语,而是泪湿罗衫。在上阕的诗词创作中,“纵使相逢应不识”这句词是词人的推测,然而在真实的生活中,他与妻子真的在梦中相见了,虽然二者阴阳两隔,但让妻子感到尤为伤心的是,丈夫在这几年间变得如此衰老,夫妇总该表达思念之苦吧,然而苏轼在诗词的整体创作中并没有把这些诗句全都写出来,只是选取了夫妻相见之后的各种表现进行描写,二人相顾之后相视沉默,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相顾无言蕴含了很多的情感。夫妻相见并没有出现久别之后的热情,不是拥抱,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正是苏轼的诗词绝妙之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方显思念的程度之深,无言胜过了千言万语,无言才让这个梦境展现了更加凄凉唯美的效果,也表达了苏轼与妻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即使泪千行,也难以表达词人内心的悲痛之情,真是恩爱夫妻情意长,十年离别实堪伤。夫妻相见的泪水是忠贞不渝爱情的真实写照,也是千金难买、万金难换的爱情珍珠,这行行相思泪,凝聚了夫妻之间无比的深情。“明月夜,短松冈。”这是词人酒醒后使他肝胆欲裂、心欲碎的凄凉之景,在那洒满月光的荒凉山岗,埋着的那个人,是与自己曾经同舟共济的生活伴侣,想到妻子的孤苦无依,词人怎不断肠?

《江城子》这首词很巧妙地把虚幻梦境和现实结合起来,充满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苏轼在词作的创作过程中,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达如何思念妻子王弗,而是别开生面地回忆了妻子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这种用已有场景推理方法的写作方式,移情入境,在词作中描绘了远隔千山万水之外的墓地场景。这首词里词人写孤坟的凄凉,并没有直接去描述它,而是通过写一轮明月空寂地照在松冈上来渲染一种孤清之感,用如银的月色之冷来衬托坟地的孤寂。“明月夜,短松冈”,短短几个字,就把一种孤独凄婉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读至倍感凄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篇语言朴实无华,处处充满着生活场景,却又字字蕴含了词人的思念之泪,情从肺腑而发,也透露出了真情实感,撼动了读者的心弦。整首词从结构上来说,直接抒发了词人对妻子的怀念,情感丰富,既写了梦中又写了真实场景,虚幻相结合的描述,用质朴的语言打动了读者的心,可谓魅力之深,堪称艺术典范。其中在诗词创作中白描手法的运用,让词作更显得天衣无缝,自然而成,这与整个词作的创作初衷极为相符,既真切表达了词人对妻子的至爱之情,也增添了其他悼亡诗所没有的艺术魅力。《江城子》在语言创作上高潮迭出,情感激烈,心潮澎湃,起起伏伏,震荡人心,可以说这首诗词是中国诗词发展史上婉约词的代表作,也是苏轼的璀璨之作。

猜你喜欢
王弗亡妻江城子
江城子·春潮不息
从人出发——评陈其钢《江城子》
再婚相处有讲究
江城子,秋日送战友
以“情”之钥匙开启《江城子》感人之门
情到深处自然浓
——评孙犁散文《亡人逸事》的结尾艺术
诗书未终老,梦里自难忘
红袖添香
千年梳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