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叫清江的河》中的“清江河”意象解读

2022-03-25 00:26向薇
青年文学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清江河流意象

向薇

恩施本土作家徐晓华在《那条叫清江的河》中构建了一个既封闭又充满神奇魅力的鄂西小乡村,在这部作品中,“清江河”是其反复出现的一个重要意象。从“清江河”这一中心意象出发,阐释了徐晓华是如何以“清江河”意象为中心来构建他的乡村民族文学。

逐水而居是人类的天性与生存法则,世界上那些伟大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催生了各种文学艺术。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河文明之国,书写河流是一个古老而恒久的文学母题。现实中,“清江河”孕育了土家族文明,滋养无数土家儿女。而在《那条叫清江的河》中,“清江河”作为一个反复被提及的意象,就像一条主线,将本书16篇散文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既封闭又充满神奇魅力的鄂西小乡村。作家徐晓华,恩施人,生长在清江河畔的一个小山村,清澈又激荡的清江河是他最初的嬉戏之地,自然而然地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弗莱在《作为原型的象征》中也曾说:“像海洋和森林这样的自然物质的普遍形象反复出现在大量诗作中并不能看成是‘巧合'。”徐晓华这部作品对清江河的诠释,不仅仅是对他童年记忆的简单复制。实际上,“清江河”意象已经经过了他的加工处理,衍生出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徐晓华写出了清江河边的居民与它的依存关系,忠实记载了土家人踏浪而歌的生活图景,展现了以清江流为依托的民俗风情。

一、精神原乡的生命隐喻

水是创世的母题,是很多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经常出现的。所谓创世神话,是对宇宙世界的领悟,映射人类存在的意义。而河流与神话、史诗紧密相连,成为少数民族文学中反复出现的审美意象,“清江河”就是符合上述条件的审美意象。

所谓“审美意象”是创作主体“细微复杂思想感情的载体,它的反复使用暗示着创作者内心有所指向,象征着感性观照之外的更为普遍的意义”。少数民族审美意象自身已经附着民族、宗教情感,源于该民族在自己地域的生存需要,是“少数民族的祖先在恍惚冥漠的原始世界,于生命体验与宇宙万物之间构拟出来的一种意向性关联”。

水是滋养人的,作者的成长与水有脱不开的关系。“清江河”作为一个完整和鲜活的审美意象,形成的心理过程除了与作者从小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更重要的是“清江河”代表精神原乡这种观念积淀在作者意识深处,河流孕育生命的根深蒂固的集体无意识。《那条叫清江的河》的故事最后,清江河边作者的故乡是被淹没了的,作者如果不进行记录清江河边的风土人情,故乡就会被世人慢慢遗忘。精神原乡的失落,历史的不可逆,时空的分裂,给作者带来无家可归的失落感和丧失感,并由此产生了一场对和谐的、美满的、永恒的精神家园的追求。清江河是作者手中串联的一根线,将现实世界和超越现实世界串在一起,提供的是一个能够供作者和读者思念的精神原乡。而清江河在作者眼中,是一座通往过去的桥梁,一位见证现实的目击者。而清江河凭借它的地理优势以及充足的水、食物以及生产生活材料,河水平稳、丰沛为住民的丰收、富足提供了保障,清江河成了一个慷慨的提供者。

河流作为原始意象在少数民族作家文学书写上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有着明确喻指的象征空间,河流“联结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意识,暗示着民族的过去,也预示着民族未来的情感走向”。可以说每个民族都有一条象征母族文化的河流,而从这条河流的变迁与发展,能够看出这个民族的文化与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也是民族生存历史的集体记忆,是民族的精神原乡。这里借用马明奎在《多民族文学意象的叙事性研究》一书提出的“场域”概念,“场域”是“原型意象向实际环境的异延,是走向题材和世界的第一步,作为生命意志及其叙述意向发生的处所,既是远古记忆及灵感体验的空间性绵延,也是本体性审美向对象、人物和事件的时间性索引”。河流场域即是从河流原型意象处获得全部意义和关系,是主体呈现生命意志的心理空间以及自我表象。“清江河”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说,无疑就是这样一条河流。

作品中的诸多人物也表现出了对清江河的依恋、对故土的热爱、对清江河难以割舍的情节。书中的“我”在外学业有成,但是毕业后选择回到偏远的家乡,回到故土,小时候的“我”被清江河哺育,长大后的“我”回乡建设,就像清江河水不会倒流一样坚定自己的心意。曾经远渡重洋前往日本留学,因家园蒙难毅然舍弃日本女友,回到河边利用水车开设面坊办起学堂的五爷爷;退伍后带着媳妇回乡,会拉二胡的铁匠等,在“清江河”这一叙事地域空间中,他们成为民族文化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寄托,成为众多角色的情感寄托,成为作者以及整个清江河流域人民的精神原乡寄托。

二、生与死

瑞士心理學家荣格认为:“情结一般是由创伤造成的,并且每种情结又都根源于一种原型。”徐晓华经历过亲人朋友离去,听过清江汉子们的悲欢离合,也跟随放排工征服过激流,他对人世间的沧桑与生命的无常体会是非常深刻的,通过死亡来认识人的现实处境,对历史进行反思,映射的是对现实的关怀。

对于徐晓华来说,清江河边的生命,不论是鲜活还是死亡,无疑是带着诗意的,带着温暖和浪漫的。

河流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但也意味着富足和生产,拥有生的希望,它是死亡确认者,但也隐喻着重生。而清江河代表着土家人“向死而生”的乐观豁达和“长歌当哭”的举重若轻。书中从庆意口中道出清江河与生命、医学的关系用了这样一段话:“大河如人,河水如血,水道如经络,深潭是肺腑,滩是生死穴,水之疏浚缓急,一如人的寒热燥火,岸狭则水激,淤清则水畅,病来如涨水,病去如开闸。”将清江河比作人体,清江河奔涌不息,就代表着生的希望奔涌不息。书中的“我”是被清江河哺育的,“清江河就成了我的乳娘,河水是我咽下的第一口乳汁”,“河水灌注在我的血管,每一滴血里都有河水的温情”。河边其他人也和“我”一样,被清江河赋予生命,“村庄里每一个生命的降临,都是清江河孵化的一尾游鱼,遇水而生,顺水而长。河岸似弓,激流似箭。添丁加口,让生活的弦绷得更紧了”。带给人们生的希望的同时,清江河的汹涌暗流也带来死亡事件,书中秦老师的独子、排工水老鸦、何渡子媳妇碧桃、大善人何大肚子等人物,都亡于清江河,死亡这种状态被徐晓华以多种不同的样式展现着,却没有恐怖气氛,有的只是为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生命的逝去的痛惜和作者想通过死亡展现的对人心灵的净化。

河流承载着死亡,河流与尸体,二者是静态的意象,而尸体漂浮在河流之上,组成一组画面时,就会产生震撼人心的动态效果。对于漂浮在河面的尸体,土家人称之为“水打棒”。“溺水而亡的人,会沉入水底几天,到肚腹发胀就浮上水面,随水流而去,与水上漂浮的木头、树兜并无两样。这便是‘水打棒’的来由。这叫法,把尸体与生命剥离了,当一根柴禾,一截枯草,甚至是一个包装盒。”书中的何大肚子,在捞到“水打棒”之后,会就着河水清洗,然后对每具尸体进行仪式般庄重的殓尸、登记等程序,对尸体的认领和运走都出力。何大肚子的这种仪式,古老且具有传承性,代表的是少数民族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但“仪式是最具权威的族性和历史记忆形式”。清江河漂流下来的每具尸体都带着各自的生命故事,但“水打棒”这个称号,无疑剥夺了他们的不同,而统一贴上了一个毫无感情色彩的标签,何大肚子的行为,是帮助这些尸体找到他们的生命意义。

三、文化共存与民族文化认同

民族认同是“民族的自识性,是个体对本民族归属的认知承认和情感依附”,对于少数民族作家来说,“认同危机”是需要面对的问题,源于作家面对的是现代化、多元化格局,所以在认同的文化根脉上有一丝动摇。民族文化认同的构建在少数民族作家这里是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根本上是“基于个体自身对认同于某个群体的心理需求”,属于这个民族或族群的“代言人”,这种“自觉承担的社会使命”,也存在于作家创作的潜意识里。

对坚守传统这个问题,作家是审慎的,书中描写的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的到来,犹如历史的滚滚车轮碾过,把河边的村民们打了个措手不及,打鱼的将会没有鱼打、种田的将会没有田种、打草纸的将会没有竹林,怎么生活?村民们后期接受移民政策,经受住了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冲突,也承受了社会前进和发展必经的阵痛。而“我”的父亲,在得知自家祖坟也会被河水淹没之后,选择了加固祖坟,让祖辈们留在原地。清江河边的人民以开放的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从河边走向岩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是土家人坚强韧性、自信乐观的民族精神,清江河边的土家人,秉持的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

关于民族文化差异与隔膜的问题。在《那条叫清江的河》中,作者构建了一幅现代离散社会里的家园牧歌。“清江河”就像一个玻璃罩子,玻璃罩子的风貌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的生活状态都能够在作者身上带来影响,会构成创作主体的“潜意识”。徐晓华在这种潜意识支配下,借助小时候生活环境中的河边人与岩坎人,外出求学后的恩施人与其他地区的人之间的区别来表达少数民族文化差异与隔膜,“清江河”在小说中不只是地理空间的差异,它还象征着不同文化观、伦理观、價值观的交融。而在书的最后,清江河因蓄水涨起来后,曾经的岩坎变成了河边,“清江河”变成了二者之间的交叉场域,曾经割裂的二者呈现出交融的场面,作者想表达出的是交融过程中的裂变与阵痛尽管在所难免,但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沟通和彼此尊重才是最重要的。

徐晓华的人生经历、生命感悟都与清江河有关,他所拥有的浓烈的现代家园意识、哲学意识、文化意识与生命意识强化了河流意识。书的结尾,蓄水后的清江河变得平缓、宽阔、柔美,吞噬了作者曾经的家园,把曾经的险峻和暗流都隐藏在了它的最深处,仿佛把过往一切都深藏水中。即使曾经我们依恋的“清江河”在物质上消失了,作家的书写也不会随之消亡,曾经的“清江河”已经存在书中,在徐晓华的想象建构里滔滔地流淌着。“清江河”是土家人的家园之所在、根脉之所在,后人对它的书写也不会停止,会一直延绵。书的结尾,土家人接受了水利工程改造,认同了自己身份的转变,表明了接受新事物、接受大融合的决心。

猜你喜欢
清江河流意象
河流
清江引
流放自己的河流
鱼跃清江 广场舞
当河流遇见海
同饮清江水 共护母亲河——首个“清江保护日”在长阳举行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清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