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的病因及诊疗措施

2022-03-25 22:41张秀娥
婚育与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治疗措施病因妇产科

张秀娥

【摘 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临床中阴道出血的实际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手段。方法:研究中共在选取104例阴道流血患者进行对比实验,根据其症状表现对其实际病因进行总结,同时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每組52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新型药物展开治疗,对比其治疗有效率。结果:经研究表明,引发阴道流血的主要因素是妊娠、生殖器炎症与子宫外器质性病变,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临床中,导致阴道流血的原因相对较多,对此还需要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而新型药物在治疗中效果相对较为显著。

【关键词】妇产科;阴道流血;病因;治疗措施

Et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ginal bleeding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ZHANG Xiue

Laishui County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 Baoding , Hebei 074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ctual causes of vaginal bleeding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thods.Methods: 104 patients with vaginal bleeding were selected for comparative experiment, and their actual causes we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ir symptoms. At the same tim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groups by wagging numbers, with 52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former took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latter combined with new drugs on this basis to compare their treatment efficiency. Results: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vaginal bleeding were pregnancy, genital inflammation and extrauterine organic lesions.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in gynecological clinic, there are relatively many causes of vaginal bleeding, for which targeted treatment measures need to be formulated, and the effect of new drugs is relatively significant.

【Key?Words】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Vaginal bleeding; pathogeny; Treatment measures

阴道流血主要指的是女性在经期出血量较大,经期时间长以及除经期外出现不规则出血,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此就需要明确原因,并展开精准的治疗,以此来起到控制效果。本次研究对妇产科阴道流血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比了两种治疗方式的差异表现,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院内妇产科收治的阴道出血患者中选取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区间,将其随机分为人数对等的两个组别。对照组,年龄28岁~42岁,平均年龄(36.54±7.23)岁,病程1个月~2个月,平均病程(1.65±0.46)个月;观察组,年龄28岁~42岁,(35.97±6.55)岁,病程1个月~2个月,平均病程(1.73±0.88)个月,绝经36例,非绝经68例。两组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各项资料较为均衡(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续对其各项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是否有既往病史以及其他外伤、停经、流产等问题,通过以上信息初步了解患者出血原因。同时指导患者展开各项检查,利用ct或者x线片等查看其腹部情况,并配合手触的方式了解患者腹部师傅有不适感或显现性肿块。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观察患者的实际出血量、血液颜色等,并配合各种生化以及病理检查,以此来为后续治疗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1]。

对照组沿用常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止血消炎,药物可选择头孢克肟(生产企业: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161),每日一次0.1g,同时给予葆宫止血颗粒(生产企业:天津中盛海天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103059),服用方式为开水冲服,每次一袋,2次/d,为提高治疗效果,可按疗程服用,2周为一疗程,建议连续服用2个月经周期[2]。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妇康宝口服液(生产企业:四川双新制药有限公司;准备文号:国药准字Z20113031),服用方式为口服,每次一支10毫升,2次/d。

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需观察其实际症状表现,若未产生有效治疗效果,必要时可进行清宫,以此来起到明确病因的根本目的。

1.3 觀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后密切关注其临床症状表现,并结合其病史及各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出血原因,同时进行分类整合。在治疗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判,并分为治愈、有效、无效三个评判标准,患者经期出血量正常,非月经期间无出血现象为治愈;患者各项指标明显好转,经期出血量有所降低为有效;阴道出血问题无明显变化,且有着恶化的趋势为无效。总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之和)÷小组总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所有患者阴道流血病因统计

在对所有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分析后所得,导致阴道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妊娠,其在所有病因中占据36.54%比重,其次分别为生殖器炎症、子宫外器质性病变、生殖器恶性肿瘤、全身性疾病、创伤与其他,构成比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在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后,其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无效仅为3例,远低于对照组的11例,总有效率分别为78.85%、94.23%,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且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阴道流血是妇产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长期流血,而引发该疾病的原因相对较多,妊娠、生殖系统功能或者结构病变所导致,其也是凝血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3]。对此为提高治疗效果,就需要在接诊时根据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症状表现进行鉴别与处理,如其年龄、性生活、生育等,若患者为育龄期且有性生活即可排除与病理性妊娠相关的疾病,考虑其是否因生殖器炎症所导致,对于青春期患者可考虑是否为全身性疾病[4]。同时可根据患者流血的特点进行鉴别,如月经期血量增多、接触性、绝经后出血以及外伤等表现。同时还可配合宫腔镜、常规、腹部以及妇科检查的方式来明确其实际病因,以此来提高后期治疗的有效率[5]。本次研究分析了引发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并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通过数据来看,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妇科临床中,引发阴道出血的因素相对较多且有着繁杂性特点,对此医护人员还应当通过各项检查对其病因进行明确,在常规消炎的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支持,从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守利.观察中西医结合对妇产科临床阴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9,6(3):27-28.

[2] 董文杰,崇丽娜.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对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患者再出血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J].名医,2020(10):335-336.

[3] 蒋荣,吉光辉,洪卫.经导管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阴道大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8):1247-1248.

[4] 张惠.观察中西医结合对妇产科临床阴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9):175,190.

[5] 郑红凤.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的病因及诊疗措施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20(3):53-54.

猜你喜欢
治疗措施病因妇产科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临床分析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汉字小门诊系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