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疟疾流行到消除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分析

2022-03-25 11:44邵军
婚育与健康 2022年4期

邵军

【摘 要】目的:分析从疟疾流行到消除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1月本辖区患者输入性病例16例,分析其疾病特点,并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疟疾一般为集中发生,以7月~8月为高峰期,恶性疟感染占比较大,经综合性的防治干预后,疟疾的发生率逐渐呈降低趋势,经2018年与2021年的对比,现2021年已无疟疾患者。结论:疟疾流行对社会健康的影响较大,但只要找到其发病特点,并针对性防治,便能大大减低其发生率,甚至有消除疟疾的可能。

【关键词】疟疾流行;疟疾消除;疟疾特点;综合性防治措施

Analysis of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from epidemic to elimination of malaria

SHAO Ju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anshan district,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Linyi, Shandong 276000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tegrated control measures from malaria epidemic to elimination.Methods:16 imported cases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and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malaria was generally concentrated, and the peak period was from July to August. The incidence of falciparum malaria was relatively large. After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malaria gradually decreased. After comparison with 2021 in 2018, there were no malaria patients in 2021.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of malaria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health of the society, but if we can fi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idence of malaria and control it, w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alaria and even eliminate malaria.

【Key?Words】Malaria epidemic;Malaria Elimination;Malaria characteristics;Integrated control measures

瘧疾有着流行趋势,主要因疟原虫病毒引发,为虫媒传染病的一种。通常情况下,疟疾会通过蚊虫叮咬或疟原虫感染者的血液输入传播[1]。能够寄存在人体中的疟原虫主要有4大类型,即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而在我国则多以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为主,三日、卵形疟原虫的感染者较少。按照疟原虫种类的不同,引发的疟疾表现也不同,分别可对应恶性疟、三日疟、间日疟、卵形疟[2]。患疟疾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发热或机体发寒、多汗等症状,发作有着规律的周期性,在发作次数的增加下,还会造成患者的脾肿大及贫血现象[3]。因此,做好该疟疾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现阐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面收集整理本辖区近3年的疟疾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

1.2 方法

结合国家颁布的疟疾消除标准、计划、评估方式、控制标准等,进行本地疟疾特点的分析,然后针对其特点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结合防治干预结果进行措施有效性的证实。

1.3 观察指标

(1)观察疟疾特点。结合本地实际分析。(2)观察防治干预后,疟疾发生情况的变化。主要统计近3年。

2.1 疟疾特点

过去,该地的间日疟的流行趋势较为明显,且病例十分集中,中华按蚊为其主要的传播载体,过去爆发的频率较高,以7月~8月为主要季节。结合相关的疟疾资料,发现从1950年开始,直到2018年为止,被报告的疟疾病例已经高达3万多,对社会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本次疟疾调查中,显示在政府与疾病中心的全力配合下,努力将疟疾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明显下降,直至2021年时,本地已经无疟疾发生,达到了疟疾消除的标准。

2.2 防治后疟疾的发生情况

从2018年至2021年,本地疟疾的报告例数总计有18例,其中有14例为恶性疟,1例卵形疟。期间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具体疟疾改变情况见表1。

3.1 完善领导体系

进行疟疾的防控时,有关人员必须将防控工作重视起来,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为基层工作者建立起示范效果。部门应间隔一段时间召开1次会议,并在会议上做好相关的报告与总结,高层则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基层视察工作,确保实际防控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视察期间,还需及时做好相关的记录,确保视察结果的有效性。然后还应将管理章程进行完善,定期考核项目领导,并将职责落实到每个小组中,组长则由能力强,管理意识高的人员担任,确保组长具有带头和示范作用。技术指导小组则应进行基层工作者的有效管理,指明每一部门的具体任务,并将其任务合理分配到每位人员中,同时罗列出责任逻辑图,然后经每位人员查看签字后进行最终确定,期间不可更改或变换岗位。同时还应把责任制建立起来,如有问题出现,则应按照逻辑图进行负责人的查找,并对应实施惩戒,工作期间还应由专门的部门监督,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严格诊断复核流程

结合我国对疟疾的防治要求,本地设置了“三热”防控网络,并将其在本地各个点位覆盖,所有的医疗机构均可使用。2018年至2021年,本地共计约有12万人接受血液检测,见有疟原虫病者16例,阳性率约有0.01%,均为输入性病例,包括:15例为恶性疟,1例卵形疟。复合血片约有12万,显示为阴性血片者,每年约有1万的复核者,显示为阳性的患者,每年复核的人数为100%。按照本地报告的疟疾例数展开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并规范设置了疫病检测点,疟疾得到了成功防控,达到2021年时,已经无报告病例。

3.3 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全面有效地防治疟疾,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定期召开相关技术会议和公关活动,将疟疾得到最大程度的防治。具体中,应定期为防治者、镜检人员、医疗人员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培训,并在每次培训结束后,进行评估和考核,合格者适当嘉奖,不合格者则给予一定的处罚,并再次培训,指导合格方可停止,如此一来,便可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对疟疾管理工作充满热情。同时,还需创设相关的监督制度,实现每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全面监督,如果发生严重性的错误,则应处分人员,使其有警戒心理。其次,还需创设专门的疟疾综合防治公关团队,加大疟疾防治工作的宣传,定期至基层开展疟疾宣传和教育,督促大众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但应注意,负责宣传教育的发言人必须有全面的理论知识,且需熟知预防知识。从政府方面来看,政府部门應该创设一个优质的战略团队,增强人才的集体力量,但若没有设备和技术援助,就无法建立高质量、高素质的团队,因此,政府还应加大对医疗设备的支持,投入足够的经济资源,积极的为医疗机构引进先进技术。

3.4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

要想提高大众的疟疾防治意识,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与参与,有效宣传教育,使疫情防控观念深入人心。每年通过在疟疾日拉横幅、分发传单、在当地进行宣传、投放疟疾展板等形式,为大众讲解疟疾预防和管理的重要性。在良好的疟疾宣传教育下,人们会以更加科学的观念进行疟疾防治,使疟疾防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树立起积极乐观的态度。而当国外人员充分知晓疟疾防控工作后,入境时也会做好防范,可大大减少国外输入疾病到本地区的可能性,有助于国内疟疾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3.5 强化本地人员的流动管理

强化人员之间的合作,控制人员流动是疟疾防控的关键。现阶段,本地正在逐步加强人口流动管控,并结合了旅游、入境检疫、公安等部门,促进了疟疾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了全国人员流动情况的有效掌握。特别是那些海归,或从非洲回国的人员,应对其身体状况进行密切关注,并实时上报信息,若见归国人员持续高烧,应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予以全面分析,并马上展开疟原虫检测。若见有疑似病例,则马上做好隔离和治疗,以免疾病在当地快速传播。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应与专家进行联合会诊,以帮助疟疾的尽快治疗。各部门领导在疟疾防治工作中也需发挥带头作用,部门人员全面履行自我职责,并强化对人员培训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疾病咨询,各个部门、医疗机构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与当地实际防控工作相配合,奠定疫情防控的基础,促进本地医疗事业的稳步发展,提升疫情防治效果。

3.6 控制疟疾的传染源

在疟疾的防治工作中,首要也是关键的一项措施便是进行疟疾源头的寻找,将其传播风险降到最低。对于已患疟疾的患者,应走访调查其密切接触的人群,并健康宣传教育,一旦发现接触者中有发热现象,则应马上做好疟原虫的相关检测,并告知周边群众做好保健卫生管理,尽量不出门,不聚集,少在人口密集地方出没。

进行本地疟疾的防治工作时,有关部门必须将疟疾重视起来,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对应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上级领导则应不断将领导机制进行完善,严格诊断复核流程,做好培训工作,并积极展开健康教育和保健防控宣传工作,管理好人员的流动,找到疟疾发生的源头所在,降低区域内的扩散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仁利,黄亚兰,黄达娜,等.从疟疾流行到消除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9,19(8):941-944,953.

[2] 刘德辉,周健,孙琳.潍坊市1957—2016年疟疾流行概况及防治措施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35(4):21-24.

[3] 杨剑锋,李煜,古彩红.梅州市1950—2018年疟疾流行情况和防控效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9,25(2):98-100,104.